现实主义的历史和发展

通过20世纪特纳、恩格斯、别林斯基、卢卡契等理论家的发展,以及巴尔扎克、陀思妥耶夫斯基、福楼拜、托尔斯泰等伟大作家的文学实践,现实主义达到了高潮。现实主义理论日趋完善,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话语规则。它包括以下含义:

第一,对社会现实的现实客观的再现,是现实主义术语最根本的含义。达米安·格兰特用“从众”理论解释了现实主义的客观性,他称之为严肃的文学心理学。“如果文学忽视或贬低外部现实,希望只是从无节制的想象中汲取营养,只为想象而存在,这种严肃的心理就会抗议。”这就强调了文学对现实的忠诚和责任。r·韦勒克从现实主义反对浪漫主义的历史背景中解读这一含义:“它排除了虚幻的幻想、童话、寓意和象征、高度程式化,以及纯粹的抽象和雕塑,这意味着我们不需要虚构、童话和梦幻世界。”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希望真实呈现社会存在的真实状态。

第二,众所周知的典型理论。典型理论构成了现实理论的核心内容。一般来说,典型理论要解决的是文学人物的特殊与一般的关系。黑格尔和谢林为典型主义的传播奠定了美学基础。黑格尔认为,人格是理想艺术表现的真正中心,人格之所以有趣,是因为它的整体性,而整体性“是由于所代表的力量的普遍性和个别人物的特殊性相结合,在这种统一中成为统一的自我。”根据韦勒克的历史,典型术语的原始使用者是谢林,意思是像神话一样具有巨大普遍性的人。

第三,历史要求。韦勒克认为,历史性是现实主义理论中一个可行的标准。他引用了奥尔巴赫对《红与黑》的评论来说明这一点:“主人公植根于一个普遍的政治、社会和经济现实,这个现实是具体的,同时也是发展的”。韦勒克的观点是对的。现实主义确实有其历史维度。

19世纪的批判现实主义思潮既是历史的继承,也是现实的创新。它总结了18世纪以前的文学经验,补充了文艺复兴时期现实主义的历史具体性,摆脱了古典主义的理性原则,克服了启蒙运动时期现实主义的说教成分和浪漫主义的主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