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名宇航员安全着陆,空间站无人驾驶。外人能偷着去看看吗?

载有三名宇航员的中国神舟12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顺利着陆。于是,在这两次神舟飞船的交替中,出现了一段“间隔期”。有人不禁要问,中国空间站没有航天员值班吗?其他国家的人会趁机进入吗?

第一,技术标准高度统一,外人无法对接成功!与国际空间站相比,中国天宫空间站与国际空间站接口的最大区别在于技术标准的高度统一,即所有接口,无论对接载人飞船还是货运飞船,都同样适用,具有很强的兼容性和扩展性,同时避免了美国龙飞船在接近国际空间站时需要移动接口的问题。

中国空间站的核心结构,包括对接技术的优势,是国际空间站无法比拟的,这也是天宫空间站技术的核心秘密之一。通过导向襟翼翻转同构周边对接方式,不仅可以提高空间跟踪和空间救援的效率,还可以提高快速对接的成功率。所以即使美国载人飞船和神舟飞船对接接口内径80厘米,也无法对接成功,他们进不去天宫空间站。

虽然太空离天空很远,但地球上很多国家都有能力和技术产生太空探测器。那么,当中国的空间站无人时,会不会有一些国家私自与中国的空间站对接,从而实现私访的目的?首先,航天员进入我国空间站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从地球直接起飞实现对接,一种是从国际空间站实现远距离通信。

第二,没有地面控制中心的指挥信号,外人不会轻易到访!载人飞船和货运飞船与空间站对接,除了自主交会外,还需要地面控制中心和航天员的参与。没有地面控制中心的指令信号,即使飞船靠近空间站,也无法对接,否则很容易导致碰撞事故,对空间站和宇航员都将造成严重的灾难。如果中国地面控制中心发现不明航天器接近空间站,也会迅速启动预案,调整空间站飞行姿态,提高或降低轨道高度,避免碰撞事故发生。所以,即使有飞船想靠近,也不会在靠近前处于同一轨道高度,对接更不可能。

只有美国、俄罗斯和中国掌握了航天器和空间站的交会对接技术。这项技术可以说属于目前科技领域的“天花板”了。其他国家根本不掌握核心技术,碰不到这个“天花板”。美国和俄罗斯注定不会在众目睽睽之下席卷全球。

第三,掌握自主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少之又少!两个空间站都在绕地球运行。国际空间站的轨道高度约为400公里,相对于赤道的平面倾角为52度。同样,中国空间站的轨道高度是400公里,但相对于赤道的平面倾角是41度。因此,即使高度相同,也不可能实现互访。理想情况下,两个空间站平面倾角相同,轨道高度不同。

其次,在地面发射飞船,与中国的空间站对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出空间站后,目前只有天舟二号在天河核心舱上,由后向接口转为前向接口。空间站的形成类似于积木。在太空中实现机构对接并不是一项简单的技术。之前只有美国和俄罗斯掌握了这项技术,中国是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自主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

三名优秀航天员乘坐神舟12载人飞船前往空间站和核心舱。根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发布的消息,他们将在天空中停留长达三个月,而这三名航天员所做的就是在轨停留三个月,进行舱外维修、设备更换、科学载荷应用等一系列操作。

通过神舟12的成功发射,也可以看到时代的进步。以前发射的航天火箭提供的舱内空间很小,现在神舟12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虽然在地面上还是比较局促,但是在天上就很好了。而且,为了提高宇航员太空生活的舒适度,设计师们煞费苦心地扩大了舱内空间。

第四,如果你想成为一名宇航员,你必须接受严格的训练!从天上发回来的视频来看,这些航天员的生活很有意思,但是适应这种生活真的非常困难。国家培养一名航天员的要求特别高,必须长期培养。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航天员,必须考入空军航空大学飞行学院,毕业后接受航天员选拔,加上严格的体检和政审,这只是进入航天队伍最基本的要求。经过层层筛选,飞行员将学习基础理论知识、飞行训练,并面临定期考核。只有所有考核条件都过了,才会打开航天员的大门。

挑战1:目标任务强化训练

关注航天员出舱能力。他们将成为天河核心舱的第一批“入住人员”,还需要掌握舱外设备的调试。在为期三个月的太空旅行中,航天员将多次参加舱外活动,活动时间将比以前大大增加。不仅在太空舱内的工作时间和强度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这就要求航天员有更高的操作能力和身体要求,尤其是耐力训练,一次可达六七次。

挑战2:机械设计和操作复杂。

这一次空间站使用了精度和载荷能力更高的机械臂,人机配合实现了全自动运行,使得空间站在轨建造和维护成为可能。同时,从可操作性和复杂程度来看,载荷测试有了很大的变化,不仅是航天服功能,背包也是如此。

挑战3:执行空间站任务

以前空间站一般只驻扎几周,最长时间是1个月。未来,进驻时间会大大延长,甚至三个月、六个月,航天员的技术实验也会更加广泛,不仅是舱内实验,还有舱外实验。大量的空间科学实验、技术实验和有效载荷操作构成了航天员的日常生活,这对航天员的专业知识储备和科学素养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中国航天员能长期驻扎在空间站,任务可谓艰巨,任务关系到小伙子和民族的方方面面。因此,他们在空间站的工作不仅是为了空间站的维护和良好运行,也是为了下一批宇航员为空间站提供技术支持。他们的贡献对于一个百年大计越来越重要,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