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介绍一下山东的定陶和黄县。

定陶位于山东省西南部,菏泽市中部。辖7镇4乡,318个行政村,1044个自然村,58万人,总面积846平方公里,耕地76万亩。位于北纬30度57分至35度14分,东经115度20分至115度40分,属暖季风半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3.8度,无霜期206天,年平均降水量。地处黄河冲积平原,地势平坦,资源物产丰富,适宜多种动植物生长发育,是小麦、玉米、棉花、花生、瓜菜、林果、畜产品的主产区。先后被列为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全国小麦种子生产基地县、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全国秸秆羊示范县。

定陶,原名陶丘,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相传尧舜皇帝都以此为都城,统治天下。从春秋到西汉的八百多年间,一直是中原的水陆交通中心、战略要地和全国经济重镇,享有“天下第一”的美誉。据《史记》记载,春秋末年,越国大夫为助勾践灭吴,弃官携石,出三江、五湖,三次转陶,“以陶为天下”,“不能久留,定居经商”,“十九年,成女,世称”。我死后葬于陶土,陶土之名由此开始。历史上,定陶十二次为国,八次为县。秦代设定陶县,演变至今,一直为县治。悠久的历史孕育了左丘明、顾良池、太圣旨等一批历史名人,留下了陕西周墓、范蠡墓、范蠡湖、左山寺、高祖指定坛、戚继寺、彭越点将台等众多人文景观。仅1963年,全县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就多达18处。

定陶县自然条件优越。地处淮河流域,属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黄河冲积平原。该县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质优良。盛产小麦、棉花、玉米、大豆、花生、蔬菜等;适合种植各种树木和果树;畜牧业包括鲁西黄牛、青山羊、小尾寒羊等国内知名品种,载畜量40万只标准动物。

定陶基础设施日臻完善。铁路公路皆可,交通十分便利。定陶北临新河、偃师铁路,东临济宁机场,南有陇海铁路,京九铁路和连接河北、山东、河南三省的公路干线贯穿全境。尚赫、利民、东风、丁当等4条省道连接县乡12支线,形成四通八达的公路网,是菏泽地区第一个通柏油路的县。通讯很方便。程控电话装机容量超过1,000门。开通了数字移动通信和模拟移动通信,城乡所有农村电话实现了光缆传输。接待条件很好,建了很多高中档酒店,比如拌菜,炒菜等等。城市建设日新月异。投资建设了市区八条主要街道,净化、绿化、美化了城市。投资18万元,建成建筑面积24000平方米的“侯府小区”。城市供水设施齐全,工业用电有专线,投资环境优越。改革开放以来,该县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65438-0999年,全县生产总值15.91亿元,比上年增长10.02%;财政总收入91.83万元,增长9.3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944万元,增长8.1%;农民人均纯收入2009元,增加129元。

90年以来,被评为或指定为平原绿化、体育运动、利用外资、农田水利建设、农业机械化、棉花生产、气象工作、初级卫生保健、麦棉高产发展、畜牧示范、创汇农业示范、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示范等方面的先进县。

黄县(今龙口市)位于胶东半岛西北部,总面积893平方公里,海岸线曲线68.4公里。辖13个镇(区、街道),632个村(居),63万人口。

自然资源非常丰富。全国已探明煤炭储量26亿吨,建成了全国唯一的大型沿海煤炭基地,年产量700多万吨。沿海大陆架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属于“富”油区。渤海湾中部发现的PL19-3油田属于超大型综合油田,距龙口仅48海里,已探明地质储量10亿吨,可采储量约6亿吨。渤南油气田位于渤海湾南部,距龙口48.6海里,已探明天然气储量225亿立方米,可采储量6543.8+0.08亿立方米。南部山区盛产黄金,花岗岩、石灰石、铅锌、萤石、石英砂等矿产资源储量也相当丰富。

综合实力显著增强。1991进入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行列,排名第60位;1992跃升至第37位,1994升至第35位,2003年排名第25位,去年排名21位。2005年,全市初步核算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30.4亿元,比上年增长25%,一二三产业比重为6.2:64.1:29.7;地方财政总收入6543.8+0.73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543.8+0.2亿元,分别增长26.4%和49.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0.5亿元,增长48.5%;合同外资6.24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92亿美元,出口创汇5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37.1%、99.7%和21%。荣获“全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先进单位”称号。

工业经济强劲。全市现有工业企业近400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05家,形成了能源、铝制品、汽车零部件、食品、纺织皮革、化工建材等六大产业集群。培育一批有规模、有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全市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有75家,其中最高的南山集团达到654.38+02.6亿元;缴费超过1000万元的企业有18家,其中龙矿集团、南山集团、百年电力等3家企业缴费超过100万元,分别达到3.37亿元、3.3亿元、134亿元。大力实施品牌驱动战略,拥有省级以上名牌18个,其中中国名牌产品3个,山东省著名商标17个,中国驰名商标2个。2005年,全市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800.3亿元,同比增长40.7%,实现利税98.2亿元,同比增长40%。

第三产业繁荣活跃。2005年,第三产业增加值98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8亿元。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迅速。全市个体工商户发展到1.9万户,私营企业达到2727户。2005年,个体私营经济实现的税收占全市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达到31.2%。

对外开放扎实推进。目前,已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在龙口投资,共举办合资合作项目788个,合同利用外资27.2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41亿美元。全年出口创汇超过10万美元的企业有8家,其中东海贸易公司出口最高,达到714亿美元。

这个城镇日新月异。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率管理的原则,按照“东西城融合、南山北海呼应、新区中心、组团发展”的思路,全面加快城市建设步伐。2005年,投资42亿元实施了大莱龙铁路、206国道改造、集中供气供热、港口扩建、村村通油路等一批重点工程,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目前,全市公路里程达到1,215.6公里,公路密度达到1.36公里/百平方公里。龙口港是国家对外开放一类口岸,拥有万吨级以上泊位10个。去年货物吞吐量超过16万吨。围绕推进城市绿化,实施了一大批优秀工程。2005年,城市绿化面积增加654.38+27.3万平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49.3%。加快镇驻地改造,重点建设马贝、诸游关、石梁三个中心镇。全市城镇化水平达到53.8%。

社会事业快速发展。1996,在全国科技实力百强县评价中排名12;1997,被原国家科委确定为全国两个“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区”之一;1998,被认定为山东省唯一的“国家持续高效农业技术研究示范工程示范区”;去年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城市”称号。全市实施省级以上“火炬”项目117项,申请专利2718项,创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51家,开发国家级新产品130项。全市有中小学和职业学校165所,在校生8.6万人。2005年,有3,765,438+03名学生被送往全国高等院校。烟台南山学院是国家批准的民办大学,已初步形成学前教育、普通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全面协调发展的教育体系。与此同时,文化、环保、卫生、民政、民兵预备役等各项社会事业也取得了长足进步。先后获得全国教育、文化、科技进步先进市荣誉称号。

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全面加强。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切实加强党员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积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制定实施领导干部任期制、任前公示制、试用期制和聘任制。以“三级联创”活动为总抓手,扎实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在镇级探索实施以“三定一公开”为主要内容的“一线工作法”,切实把镇级工作重心向农村一线转移。按照“五好”要求,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班子建设全面加强。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有效维护了党纪政纪的严肃性。认真扎实开展党的代表大会常任制试点工作,制定了党的代表大会常任制等一系列相关制度。在加快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目前,烟台市市级以上文明单位67个,其中省级文明单位12个,全国文明单位2个。去年荣获全省文明城市荣誉称号。

社会和谐稳定。在城市方面,开展“五城共创”活动,即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平安城市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努力建设平安和谐生态龙口。在农村,围绕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坚持党委政府的领导,不断加大财政支农力度,稳步实施“五通两建六保”工程,农村面貌和农民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知民情、解民忧、让群众满意”活动广泛开展,为群众办了一批实事好事,让群众充分享受到了发展带来的实惠。高度重视并切实做好信访工作,广泛开展信访工作“双教育双规范”活动,推动信访工作步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大力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快普法依法治理步伐,深入开展打击整治斗争,有力维护了社会稳定和政治稳定。2005年,人民群众对社会保障的满意度和基本满意率达到98%。先后荣获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信访、平安山东建设先进城市等荣誉称号。

人民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积极维护和实现群众利益,在多渠道增加群众收入的同时,加大对弱势群体的帮扶力度,扎实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2005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6180元,增长1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55元,增长18%。全市电话普及率达到37部/百人。去年末,全市城乡居民储蓄余额达到6543.8+03.28亿元,比年初增加6543.8+065.438+7亿元,人均收入2654.38+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