淠史杭灌区工程效益

淠史杭灌区是以防洪灌溉为主,兼有水力发电、城市供水、航运、水产养殖等综合功能的超大型水利工程。受益范围覆盖安徽、河南两省17个县区,设计灌溉面积11.98万亩,实际灌溉面积10万亩,区域人口6万亩。

淠史杭灌区控制面积1.4万平方公里,其中安徽省面积1.3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1/10;耕地面积11.6万亩,占全省1/6;有效灌溉面积654.38+00万亩,占全省的654.38+0/4;粮食产量占全省1/4;水稻产量占全省1/3,奠定了安徽产粮大省的重要地位,促进了全省粮食安全。1959以来,工程发挥效益,累计取水1429万m3,累计灌溉3.6亿亩,增加粮食440亿斤。城市供水量为60亿立方米。

灌区优质水源是1330万人的生活之源,是全省1/3国民经济发展的用水保障,是维持灌区良好生态的生活用水之源,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灌区开发前,由于水资源匮乏,水利设施简陋,旱地作物面积大,粮食单产低。根据六安地区统计局数据,1957的淠河、石河、杭埠河灌区6个县的水田占总耕地面积的67%,粮食产量约为116.5 kg。自修建灌区和发展灌溉以来,水田面积日益扩大,旱作物面积逐渐减少,沤制水田得到改造,耕地率相应提高。据1988统计,上述六县水田面积增加到耕地总面积的85%,粮食产量增加到382公斤,是1957的3.2倍。沤制水田1.5万亩,复种指数提高到118%。

到1988,三大灌区累计灌溉面积183万亩。据调查,因水利条件改善而增加的粮食产量已达6543.8+00.25亿公斤。光是增加粮食产量的价值就超过了总投资的三四倍。1981年,安徽省有5个县的粮食销量超过3亿斤,其中4个在淠史杭灌区。1978是百年不遇的大旱年。灌区从五大水库引水30亿立方米,灌溉旱地729万亩。今年灌区粮食总产量达到43亿公斤,是灌区开发前1957的2.57倍。庐江县,1988年人均1亩,提供了2亿斤商品粮。灌区内的寿县、霍邱、六安、庐江、肥西、长丰等6个县(市)被国家定为商品粮基地县(市)。占全省七分之一耕地的淠史杭灌区,提供了全省四分之一的商品粮,654.38+0.984年达到654.38+0.533亿公斤。

30年来灌区发挥的巨大灌溉效益,给灌区农村带来了深刻的变化。以前,因常年干旱而得名的霍邱“死堰”,建成灌区后每年节省近万车水日。过去,肥西县因干旱频繁、无作物而得名“花岗岩”,如今已成为人们安居乐业的地方。合肥、六安及部分位于灌区的县镇的城市工业和生活用水部分或全部依赖灌区。淠河总干渠通水后,六安市一批中小企业纷纷在渠旁兴建,利用附近总干渠的水源发展重工业、轻工业和食品加工业。沿着干渠从南到北,形成了一个新的工业区。六安造纸厂、六安淠河化肥厂、安徽朝阳制药厂、六安肉类厂等30多家工厂企业,每年从渠道抽取工业用水约4220万立方米,年产值近亿元。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和企业规模的扩大,用水量逐年增加。根据淠河管理局的统计,1984年以前每年的工业水费只有65438+万元,1985年为37万元,1988年增加到45万元。

1958之前,六安居民的生活用水靠打井或从老皮河取水。淠河总干渠建成后,六安市于1972建成第一自来水厂,于1988建成第二自来水厂。干渠日供水量44000立方米,年供水量约16万立方米。生活用水收费,1987,100000元,1989,150000元。

滁河干渠向合肥供水,干渠向董铺水库供水,年水量约2000-3000万立方米,约占水库来水量的30%。合肥市第二水厂从水库取水,为合肥市西城区居民提供生活用水。滁河总干渠大蜀山支渠在汛期也向运河沿线的工厂企业供水,年供水量约300万立方米。为了保证多雨年份的灌溉用水,一般不再提供工业用水。

董铺水库属于合肥市水利局,大蜀山支渠属于合肥市郊区水利局。两地每年向水务总局缴纳约4万元。

灌区还向霍邱、寿县、舒城、长丰等县及运河沿线乡镇企业供应工业和生活用水。整个灌区每年向城镇供水约65438亿立方米。灌区建立之初,先后在寿县、霍邱、六安建设了报乙、城关、穆北水电站,总装机容量仅为1万千瓦。由于缺水和管理不善,已经关闭。20世纪70-80年代,灌区小水电站发展迅速。这期间有100多座电站,只有100千瓦。建成后运行正常,效益良好。

根据规划,灌区内可开发电站70余座,装机容量2.6万千瓦。到1988,实际建成42栋,总装机容量13456千瓦,年发电量约4000万千瓦时。其中,淠河灌区654.38+0.5万千瓦时;石河灌区740万千瓦时;杭埠河灌区17310000千瓦时。灌区小水电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在灌区综合经营收入中占有很大比重。1988年,九里沟电站全年电力收入达到100多万元。同时,在灌区的建设、管理和生活中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10月,1959,11,随着淠河总干渠的分段通水,大量船只进入运河载货。1963年,在新邳河组建第一舰队,从六安到斜埠全长57公里。车队主要运输工程施工设备,当年利润654.38+0.4万元。

1966年,淠河总干渠、滁河总干渠全线通水,建成年设计最大吞吐量48万吨的双码头港口。淠河总干渠枢纽横排头至双墩集开通142km航线,与淮南铁路线融为一体,成为灌区最繁忙的“黄金水道”,来往大小船只500余艘,吨位1.8万吨。据航运部门统计:从1970到1978,淠河总干渠年均运输量为31.6万吨。从1978到1988,由于放水期缩短,商品流通体制改革,部分商品为了加快流通速度,通过陆路运输,对航运业造成很大冲击,效益明显降低。灌区其他渠道也可短距离通航,总通航里程250公里,年货运量约654.38+0.3万吨。到1988,整个灌区总货运量为450万吨。灌区航运由交通部门管理,史航总局收取航道航运维护费。1981年~ 1988 * * *收到39万元。淠史杭灌区是安徽省重要的水产品基地之一。水产养殖以渔业为主,水面80多万亩,其中已利用约50万亩。年出水量1988达到1500吨。20世纪80年代,灌区水产养殖效果显著。庐江县汤池水库管理处办的豆腐作坊,用豆渣喂猪,用猪粪养鱼,形成了养殖的良性循环。1987年捕捞鱼类2万公斤,养殖鱼苗600万尾,年盈利2.7万元。安丰塘水域面积34平方公里,发展渔业生产得天独厚。成鱼年渔获量高达50万公斤,繁殖鱼苗多达2800万尾。1982,文蛤珍珠养殖成功。

皖西白鹅是灌区重要的水产养殖品种。利用沟塘坝大力发展白鹅养殖。到1988,六安地区白鹅数量为1293万只,原毛产量近3000吨,占全省羽绒产量的三分之一。成为中国最大的白鹅养殖和羽绒集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