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高原的成因是什么?
【少年】青藏高原的由来
中国位于欧亚板块的东南部,夹在印度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之间。早第三纪以来,各种板块相互碰撞,对中国现代地貌格局和演化产生了重要影响。始新世以来,印度板块向北俯冲,产生强烈的南北挤压力,导致青藏高原快速隆升,形成喜马拉雅山脉。这种构造运动被称为喜马拉雅运动。喜马拉雅运动分为早期和晚期。喜马拉雅运动早期,印度板块与亚洲大陆沿雅鲁藏布江缝合线发生强烈碰撞。喜马拉雅地槽闭合折叠成陆地,将印度大陆与亚洲大陆合并。同时,中国东部和太平洋板块裂解,盆地下沉,使中国大陆东部边缘进入边缘海岛发展阶段。尤其重要的是发生在上新世-更新世的喜马拉雅晚期运动。在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板块的相互作用下,发生了强烈的差异抬升运动,全国地形出现了大规模的高低分化。差异运动的强度由东向西由弱变强。由于印度洋的不断扩张,刚性的印度板块沿着雅鲁藏布江缝合带被推挤俯冲到亚洲大陆的南缘,导致喜马拉雅山和青藏高原大幅度上升。印度板块以小倾角俯冲到欧亚板块之下的强大压缩力继续向北,在北方遇到了具有悠久固结历史的刚性块体(塔里木、中国、朝鲜和扬子)的阻力,产生了强大的反作用力,使构造力高度集中,造成了地壳的叠置,上地幔物质运动加剧,深部和地表构造运动加剧, 导致地壳急剧增厚,地表大面积急剧上升,从而形成了雄伟的青藏高原,构成了中国第一地貌。
黄土高原:风成学说
中国大陆受到太平洋板块、菲律宾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从低纬度向高纬度漂移运动的挤压。内陆地壳不断被压力抬升,部分地壳不断增厚,形成绵延千里的高原地貌。当我们进入新生代晚期,特别是第四纪大冰期,由于全球气候干冷,我国西部最早隆起的高原地形受到地质作用力的强烈影响,大量地表裸露的沉积砂岩、粉砂质泥岩、砾石等松散岩石受到强烈风化,产生许多岩屑和泥质颗粒。每当冬春盛行西北风的时候,风经过的地方都是飞沙走石。风带不走的粗砾石留在原地,变成戈壁;细沙颗粒落在附近,成为沙漠;颗粒较细的粉砂随风飘散。当风力减弱或遇到来自秦岭等高山的阻碍时,它们会陆续着陆。经过长时间的风的搬运和堆积,沙尘沉降的土地就成了黄土高原。黄土高原的黄土是地质时期由北方干旱地区吹来的强北风吹来的,是风沉积的产物。黄土层土质疏松,地面植被遭到破坏。长期以来,地表受雨水冲刷,水土流失严重,形成了破碎状态。黄土高原是中国最脆弱的地区之一,水旱灾害频繁,农业落后,很多地方都有贫困人口。但也是中国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煤、铁、有色金属储量丰富。这里的人们利用垂直的黄土和干燥的气候来挖掘洞穴。窑洞冬暖夏凉,是居住的好地方。云贵高原广泛分布的石灰岩,经过长时间的流水侵蚀,形成了峰林、溶洞、石林等奇特的喀斯特地貌。云南鲁南石林、广西桂林山水都是著名的喀斯特景观旅游区。
内蒙古地区。沉积盆地经常迁移,属于与大陆内部地形差异不大的准平原上的湖泊和河流沉积。
云贵高原:流水的侵蚀与溶解。
云贵高原广泛分布的石灰岩,经过长时间的流水侵蚀,形成了峰林、溶洞、石林等奇特的喀斯特地貌。云南鲁南石林、广西桂林山水都是著名的喀斯特景观旅游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