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毛回老家祭奠母亲,省委回答:要向中央和毛主席请示。

1950年,毛回老家给母亲杨开慧上坟。没想到,这成了他们最后的离别。

杨开慧是毛泽东的爱妻、亲密战友,中国第二位女党员。他们有过一段高尚纯洁的爱情,他们一起度过了一段多事之秋。对于毛泽东来说,杨开慧在他心中永远是一个骄傲的年轻人。

回忆起与毛泽东的爱情,杨开慧欣喜地说:

1913年,杨开慧随父亲杨昌济迁居长沙。当时、蔡和森、陈昌等人经常到杨家中与老师杨昌济谈论学术和国家大事。这时,杨开慧听着,渐渐被毛泽东的真知灼见所吸引。

杨开慧从小聪明,骄傲,性格不凡,有自己的爱情观。

作为一个女人,杨开慧虽然内心渴望爱情,但她认为爱情的权威应该操纵在自己手里,她从不索取。因此,她决定保持单身,直到毛泽东出现在她的生活中。

1918年,杨昌济成为北京大学伦理学教授。毛泽东后来来京出差,在杨昌济的推荐下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工作,并得以在异地结识杨开慧。

毛泽东开始给杨开慧写信,在信中表达了他的爱意。就这样,在感受到对方的心意后,小两口相爱了。

从1918的重逢,到1920的冬联,杨开慧和毛泽东恋爱两年后,杨开慧这样描述他们的感情:

对此,毛泽东曾对人说:“我和开慧的婚姻是建立在对双方人格思想的透彻理解和完全一致的基础上的,所以婚后没有出现波折。”

1927年8月,毛泽东告别杨开慧及其三个孩子,前往安源开始筹备秋收起义,而杨开慧则带着孩子回板仓老家做地下工作。

离开后,毛泽东给杨开慧写了一封信,报了平安。这封信是用密码写的。在信中,毛泽东告诉杨开慧,出去后生意不好,现在好了,红火了。

收到毛泽东的信后,杨开慧不禁激动起来,立即给毛泽东写了回信。

然而,事与愿违。不久,长沙至井冈山的秘密交通被敌人切断,杨开慧与毛泽东的联系也中断了。从那以后,杨开慧只能从报纸上看到关于毛泽东的新闻。

毛泽东担心杨开慧的安危,曾托人下山打听,却误打误撞得到了杨开慧已被敌人杀害的消息。听到这个“坏消息”,毛泽东立刻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之中。

没有办法联系到毛泽东,杨开慧很担心。她夜夜点灯,把心中的牵挂和血泪倾注在笔尖。她写道:

其实当时除了井冈山,很多地方都在白色恐怖的阴影下,国民党反动派在全国很多地方屠杀* * *生产者和工农,所以方便了杨开慧。

毛泽东担心杨开慧的安危,曾托人下山打听,却误打误撞得到了杨开慧已被敌人杀害的消息。听到这个“坏消息”,毛泽东立刻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之中。

在这样险恶的环境中,杨开慧深知自己的处境。她在报纸上看到了朱德的妻子吴去世的消息。在震惊和愤怒中,她对自己的未来感到担忧,总觉得死亡与她同在。

1929年3月,杨开慧很久没有毛泽东的消息了。当他得知表妹杨开明从井冈山来到上海时,他把联系丈夫的唯一希望寄托在表妹身上。

于是,杨开慧立即开始写作,写下了这封“遗书”,她在信中写道:

在这封写给弟弟的信中,杨开慧写下了自己所有的感受,既道出了自己的软弱,也展现了自己不同于一般女性的毅力和勇气。她感受到了死亡,并不害怕死亡,但又放心不下自己的三个孩子,开始做最后的交代。

信写好了,但是发不出去。杨开慧还没来得及寄出这封信,杨开明就去世了。

面对极度危险的情况,杨开慧不能随意收发信件,敌人的眼睛时刻盯着她。正因为如此,杨开慧不得不把这封写好的信藏在老房子的夹缝里。

时间很容易把人扔掉,把樱桃变成红色,香蕉变成绿色。日子一天天过去,杨开慧独自咽下内心的痛苦,默默陪伴母亲,下班后照顾孩子。

1930 10 10月24日,不幸降临在杨开慧身上。

此时杨开慧刚刚回到板仓,就被敌特发现了。敌人逮捕了杨开慧,甚至她的孩子和保姆,押送到长沙。

对此,杨开慧早有准备,党的机密文件已全部提前烧毁或转移。但作为母亲,即使不怕死,看着自己的孩子坐牢,无疑也是一种折磨。

在长沙金思湾的陆军监狱部,一名采访者叫到杨开慧的名字。了解基本情况后,面试官问杨开慧:“你为什么要做* * *制作方?你知道你犯法了吗?”

对此,杨开慧回答:“我没有犯法,是何建犯法了。我发誓不屈服,我的生命早已无人问津,不成功便成仁。”

多年的革命工作,杨开慧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只剩下一颗赤诚的忠于革命事业的心,和她的一样。

在一间黑暗的牢房里,杨开慧教毛安迎认字,并告诉他长大后要听父亲的话。

杨开慧的亲戚朋友也去监狱探望她。她对来看望她的亲戚朋友说:

听到我要新衣服,大家都沉默了。杨开慧平时不爱穿新衣服,突然提出这样的要求,显然是准备牺牲。

杨开慧是毛泽东的妻子。对此,有人向国民党省政府主席何建建议:如果杨开慧能投降,总比几千万人强。

他给杨开慧提了一个条件:只要他同意宣布与毛泽东分离,他就自由了。

但是,他最终还是低估了杨开慧的决心。敌人的逼供无法让她屈服,诱惑也是如此。杨开慧不屈,断然拒绝了敌人抛给她的“橄榄枝”。

165438+10月14、秋风冷,杨开慧走出监狱。从她的表情上,看不出一丝涟漪。敌人最后一次考验她,但她仍未屈服。

就这样,杨开慧穿着一身崭新的蓝布,款款向刑场走去...

秋野很凄凉,刽子手向她开了两枪。两声枪响后,杨开慧倒地。

在她走出牢房之前,小安迎在她母亲的脚下跳来跳去,好像她感觉到了什么,她不让她离开。他哭着抱住她的腿:“妈妈,我舍不得你,爸爸哥哥叔叔也舍不得你!”

就算再坚强,孩子也是母亲的弱点,杨开慧转过身来,强忍着泪水,紧紧地把小岸抱在怀里,轻抚着孩子的头,柔声安慰着说:

小安迎一直抱着她的母亲,直到几个匪徒把他打昏才罢休。

就这样,杨开慧在浏阳门外的识字岭壮烈牺牲。临走前,她还说:“我死了以后,不要做俗人。”此时,她才29岁...

杨开慧牺牲后,妻子郑佳娟来到识字岭,在一片荒草中发现了她的尸体。她双眼紧闭,面容平静,双手紧握,指甲里塞着黄土。

看到这一幕,郑佳娟忍不住哭了。用眼泪把杨开慧擦洗干净后,穿上自己带来的衣服和鞋袜,埋好了尸体,按照生前的遗愿,把她埋在了一个松树环绕的棉花山上。

一个多月后,杨开慧去世的噩耗传到了毛泽东。毛泽东没有说话,眼泪像泉水一样瞬间流了下来。他给杨开慧的家人写了一封信,信中写道:开慧死后,百尸不可赎。

后来,毛泽东送来30块银元,为杨开慧墓立碑。墓碑以三个儿子的名义竖立,上面刻着这样的话:茂母杨开慧墓,由英、青、龙三人在公岸上雕刻,竖立于民国十九年冬。

1950年,毛在去朝鲜之前回到长沙农村,在那里他给母亲上坟,并看望了他的祖母向珍喜。

对此,时任湖南省委书记的黄克诚致电长沙县委,询问杨开慧烈士墓的现状。

经过一番调查,县委向省委汇报了杨开慧墓地的现状,并询问是否要适当修整。

对此,省委回复:此事需请示中央和毛主席本人。

不久后,长沙县委得到省委办公厅的答复:经毛主席批准,杨开慧烈士墓进行了修缮,花费在80万元以内(注:当时的1万元相当于后来的1元)。

后来经过实地考察和紧张施工,在毛到来之前,杨开慧的墓地进行了整修,毛在母亲墓前进行了简单而庄严的追悼会,成为他对母亲的最后告别。

1957年,杨开慧牺牲27年后,毛泽东收到李淑一的一封信,是她在《刘知训》中为纪念烈士而写的。后来,毛泽东还创作了一首歌曲《答李淑一》,歌词是:

李淑一是杨开慧的老朋友,满怀深情地写下了上面这首《答》诗,用他的话把杨开慧比作“傲慢的杨”。

关于这一点,的朋友张曾经问过,为什么不用“娇”字来代表女性。毛泽东解释说:“妇女革命丢了袁(头),怎么能不嚣张!”

正因为如此,多年以后,毛泽东在其词中表达了对杨开慧的无限思念和深情赞美。

毛回到后,在提到母亲杨开慧时对父亲说:

后来,毛泽东见到杨开慧的表妹时,深情地说:“你的夏杰(杨开慧)死在孩子们身边,这是很难得的。”

1962年,杨开慧的母亲在镇西去世,毛泽东送去500元,并给杨开慧的哥哥杨开智写了一封信:杨夫人的丧事可以和杨开慧同志及我亲爱的妻子共同分担。

1982年3月,长沙县人民政府修缮杨开慧故居,有了惊人的发现。

在杨开慧板仓杨的旧居里,人们在她卧室的后墙,在离地面约两米的泥砖缝隙里,发现了她生前写的手稿。在这些手稿中,有自传、遗嘱和家书。

在这些手稿中,有这样的东西:

在这些毛泽东从未收到的信件和手稿中,杨开慧还关切地写道:“脚病能治好吗?你能准备冷衣服吗?心长,何时再相见?”

现在,这些碎纸手稿似乎又重见天日了。从细腻的字迹中,依稀可以看出杨开慧字里行间对爱人的牵挂,深情而泣。

我想把这份文件送给党的女儿杨开慧,让我们一起回顾历史,缅怀伟人。自强不息,告慰毛主席和一切对革命有贡献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