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9爱国运动的时间、背景、内容是什么?

时间:1935 65438+2月9日。

背景: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他们在东北进行殖民统治的同时,利用南京国民政府的不抵抗,一步步将侵略的魔爪伸向华北,民族危机日益严重。

内容:北平(北京)数千名学生举行抗日救国游行,反对华北自治,反抗日本帝国主义,要求维护中国领土完整,掀起了全国抗日救国的新高潮。

12 12日,北平学生举行第五次示威游行,高呼“助绥远抗战”“各方联合”等口号。这是中国领导的大规模学生爱国运动。

16年2月16日当天,北平10000多名学生和各界人士举行示威游行,迫使吉查政府委员会的成立延期。

之后,天津学生组成南扩宣传团,深入民间宣传抗日救国。杭州、广州、武汉、天津、南京、上海都举行了示威游行。北平学生的爱国行动得到了全国学生的响应和全国人民的支持,形成了全国人民抗日民主运动的新高潮,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影响:一二·九运动公开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党政府的妥协投降政策,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配合了红军北上抗日,促进了国内和平和抗日战争。它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民主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正如毛泽东同志指出的,一二·九运动“是一个动员抗日、准备思想和干部、动员全民族的运动”,“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扩展数据

大会通过了八项决议,反对冀察政务委员会,反对华北的任何伪组织,要求停止内战,联合对外,收复东北失地,争取抗日和爱国自由。集会结束后,游行队伍赶到东交民巷口的外交大楼,也就是吉茶政务委员会预定成立的地方,举行总示威。

车队走到前门,被大批警察和保安队拦下。经过学生代表反复交涉,军警才允许游行队伍分批从前门和宣武门进入内城。在宣武门,爱国学生遭到数千名军警的残酷镇压,二三十人被捕,近400人受伤。

北平学生的抗日救国示威,沉重打击了国民党政府的卖国活动,迫使冀察政府委员会的成立延期。一二·二九运动得到了全国人民的支持和响应。

基准源

百度百科-129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