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历史的人来了。

严复目录

1.个人简介

2.教育思想

3.性格评估

严复墓

4.严复的税收思想

严复作品

【编辑本段】1。个人简介

严复(1854.1.8—1921.10.27),本名,字凌,后改名傅,福建当官,汉族。他是晚清有影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翻译家、教育家,是近代中国。

严复出生在一个医生家庭。1866年,严复考入家乡福州船政学堂学习英语和近代自然科学,五年后以优异成绩毕业。1877年至1879年,严复等人被派往英国留学,先在朴茨茅斯大学,后在格林威治海军军官学校。严复在留学期间对英国社会政治产生了兴趣,涉猎了大量资产阶级政治学术理论,尤其欣赏达尔文的进化论观点。

1879毕业后回国,在福州造船厂教船舶管理。次年调任天津北洋水师学堂任总师(教务长),后升任总经理(校长)。严复还担任过史静大学翻译局办公室主任、上海复旦大学校长、安庆师范学院院长、清代名词馆主编等职务。

回国后,严复从海军领域转入意识形态领域,积极倡导西学启蒙教育,完成了著名的《进化论》翻译。他的翻译不同于赫胥黎的原著和斯潘塞的宇宙进化论。在进化论中,严复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论阐述了自己救亡图存的观点,主张鼓舞人的力量,启迪人的智慧,弘扬新民德,自强不息,呼吁救亡图存。译文简洁,提倡“信、达、雅”的翻译标准。主持全国新闻。“以天取胜”在当时的知识界广为流传。他的著名翻译包括亚当斯密的《原富》,斯潘塞的《群学偏见》,孟德斯鸠的《法律与意义》等。他第一次系统地将西方古典经济学、政治学理论、自然科学和哲学理论引入中国,启蒙和教育了一代中国人。

辛亥革命后,史静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1912严复被袁世凯任命为北大校长,也说明了严复在思想学术界的令人信服的突出地位。此时,严复的中西文化比较观走向成熟,进入自我反思阶段,趋向于回归传统文化。他担心中国会失去“民族特色”,“像离水而空的鱼,像一个拄着胳膊走路的跛子,像一个比精神矮的人靠鸦片来飞跃,这叫失去本性”,“失去本性的人不能长久生存。”出于对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这样一种更深层次的忧虑,严复曾经试图把北大的文科和经学合二为一,完全用来治旧学,“以守我国代代相传四五千年的纲常之义论的道德文章。”

1921年10于10月27日逝世,享年68岁。他的作品有颜的几首诗和笔记等。翻译这本书的是侯的《石琮刑》和的《石琮杂志》。

目前,严复故居位于天津古文化街宫殿西南侧的向巧馆114-1。

【编辑本段】2。教育思想

复辟运动中,严复是一位反对顽固保守主义,主张复辟的改良主义思想家。他不仅阐述了改革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还翻译了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作为救亡图存的理论依据的进化论,在当时影响很大。戊戌变法后,他致力于翻译西方资产阶级哲学社会理论和自然科学著作,是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严复相信达尔文的进化论和斯潘塞的庸俗进化论。这是他的政治思想和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在袁强,严复指出,一个国家的强大取决于三个基本条件:“第一,强大的血性和体力,第二,强大的智力和智慧,第三,强大的美德和正义。”他幻想通过资产阶级的体、智、德教育来增强国威。所以,今天要把政治统一在三端:一是鼓民力,二是开民智,三是扬民德。所谓鼓民力,就是全国人民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鸦片要禁,缠足的陋习要禁;所谓开明民智,主要是以西学取代科举;所谓新民德,主要是指废除专制统治,实行君主立宪制,主张“尊民”严复要求改革和政治改革,但他也主张“不可能聚在一起。”“不急则除”的具体方法是通过教育来实现,也就是在当时的中国,只有民智开导之后才能实行君主立宪。总之,“教育救国”论是严复的一个突出的思想特色。

严复主张必须实行政治改革,否则国家就会灭亡。改革的第一步是废除八股。严复详述了八股的危害:八股能害国,除非自取灭亡,危害在于使天下无才。如果它让世界没有了人才,它能做什么?大恶有三:“一、无知”、“二、不良企图”、“三、流浪手”。严复主张多办学。他曾论述西方国家重视教育,对“人不读书怨父母”的义务教育表示赞赏。因为中国人的愚昧和智慧相差甚远,自然无法超越别人。基于这一思想,严复积极办学。除了亲自担任北洋水师学堂的宰相二十年之外,他还帮助别人办学,如天津俄国人博物馆、北京依桐学堂等。严复呼吁建立完整的学校体系来普及教育,以“教化民众”。根据资本主义国家的制度,他提出中国的学校教育应分为三段,即小学堂、中学堂和大学堂。小学录取16之前的孩子;中学吸收16至21岁文理流利、有小学基础的青少年;在大学堂学习三四年,然后进入专门的学校进行不同学科的专业学习。同时也要把在国外学得好的聪明人送去学习,培养学习有专长的人才。

此外,严复还非常重视女子教育。他非常赞赏当时上海郑经女子学校的建立。认为这是中国妇女摆脱封建礼教束缚的开始,也是中国妇女自强自立的开始。他从救亡图存的目的出发,认为妇女自强是“国家最深厚的根基”。他还主张女性和男性一样,不仅要在女校学习,还要参加社会活动。如果不参加社会活动,创办的女校和封建私塾没什么区别,所以没有意义。显然,他是在整个社会变革,尤其是女性自身解放的前提下考虑女性的,所以他强调了参加社会活动对于女校学生的重要性,这也是他在女子教育上高于一般人的原因。

严复提倡西学,反对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观点。他曾多次将中学与西学相提并论:“中国最重视三纲五常,西方人则说平等第一;中国亲吻,而西方人尚贤;中国以孝治天下,西方以公治天下;中国尊主,西方富民...也是为了学习,中国是知识渊博,西方人是靠人力。总之,西学“在学术上是假的,是真的。”他还指出“中国人好古而不理今,西方人力胜古。”“过去一定很尴尬。”所以他认为即使尧、舜、孔子生在今天,也应该向西方学习。救亡图存,必须学西学,学西方的“志气”:“不是西学有益于外语,而是弃之于外语只是表面。”他认为“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则双面,合则止。”他认为要实现“体用一致”和“性用一致”,改革政治制度,提出了“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和”的资产阶段教育方针。

他从“体用一致”的观点出发,在设想的学制中具体规定了各阶段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在他看来,在小学阶段,教育的目的就是要让孩子“每篇文章达到一个适当的文本”,“熟读经典,义理历史”,“学老课,十之八九”,用通俗易懂的文字翻译西学中“最简单实用的通学”作为辅助读物。在教学方法上,多采用讲解,减少背诵的工作量。中学阶段以“西学”为主,“外语课占十分之七,语文课占十分之三”,规定“一切用外语教”。在高校阶段,我主要学习“西学”,至于“语文”,就是“要考试,没有作业;有书,无课,听书学者不遗余力。”他认为对于青少年来说,应该引导他们去分析和学习一些专门的知识,让他们从中受益。

科学方法问题是严复西学观的一个重要方面。曾翻译《默勒名学》(形式逻辑),积极宣传介绍“名学”。他认为归纳和演绎是建立科学的两个重要手段。我国几千年来“演绎”多,“归纳”少,这也是我国“学术谎言众多,国计民生有病”的原因之一。严复更注重归纳,主张“亲自观察调查”,反对“多问多谈者,皆在言词(纸墨)之间而不知事实”。他曾用赫胥黎的话说:“读书学习智慧是二手的。能以宇宙为我的纲目,以万物为我的言词者,才是真正能从耳中学习的人。”

【编辑本段】3。性格评估

严复翻译了一些西方著名的学术著作,如《天演论》、《原富》、《群学之见》、《群己之权的界限》、《社会的一般解释》、《穆勒的著名学问》、《著名学问简介》、《法的意义》、《美术的一般解释》等,成为中国近代启蒙民智的巨匠。离开北洋水师学堂后,严复以教育救国为使命,先后担任安徽高等教育学院监事、复旦学院院长、北京大学校长。辛亥革命后,一度依附于袁世凯,卷入洪宪帝制,被世人诟病。基于对国情民情的独特把握,严复一生反对革命共和,持时而攻之论,在当时并未得到解决,甚至给后人带来了官司。即便如此,他立场坚定,坚守特立独行的伦理道德,他的学术政治有其一贯的原则,尤其是在翻译研究方面,他的风格和思想影响了后期一大批著名的翻译家。他翻译的许多作品是留给后人的宝贵遗产。他的功过得失,成败得失,都值得后人认真研究和总结。虽然对严复作品的研究已有不少,但与他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突出地位相比,还远远不够,需要进一步发掘材料,转换视角,创新思维,做出更加全面公正的判断。

[编辑此段]严复墓

严复墓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郊区盖山镇杨琪村北澳头东麓。墓坐西向东北34度,花岗岩结构,如意形。它有三层墓,占地仅200多平方米。用三合土封了地,封地前立了青石墓碑。楷书上写着:“清代严观先生和几道先生的生活领域”。墓柱是金瓜顶和飞龙盘柱。两侧有刻有梅花、麻雀、松鹤等图案的竖卷轴石围场,造型逼真。花岗岩石用于保护坟墓周围的斜坡。该墓在清代宣彤二年(1910)。严复埋葬了亡妻王,并让长子严监督修建。严复写了墓碑,放在横屏上。严复死于10 (1921),葬于此。陈为他题词:“祁山龙过祁东河,玉屏耸钟。绛新体里的上古解析,方言里的谭冲,千佛试渡前,悲天梦回空。飞火激怒了粉丝,卖掉了黄金和铜,鲸鱼变成了一条河。我看你还在人间,也不是蒙古人。咽归此万年宫,文章光气长。”1961年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世纪70年代,陵墓周围的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从1984到1988,在商祺村委会的支持下,对原墓进行了改建,在墓的两侧和后侧修建了高2.3米的砖墙,并在墓前修建了长40米、高2米多的石墙,对二层墓进行了扩建。在墓地种玉兰树。1986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在福州市区乘坐6路、18路、24路、726路、727路、950路公交车到达严复墓。

【编辑本段】4。严复的税收思想

严复赴英国学习海军,翻译了亚当·斯密的《原富》等著作。他对税收的功能和作用有着深刻的认识,认为纳税是公民的义务,政府征税后要为民所用。他说“纳税助人者,亦民之公职也”:“取之于民者,犹为民也”。在向谁征税的问题上,严复提出了“给有余”的原则。指出“国家对人民负责,必有办法。”初中少财多粮的,一定要一岁,养口养畜绰绰有余,然后还要在乡下上课。"他提出"养民之富"、"教民之富"、"扶病待老之富"不应作为征税对象。这一主张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要求,符合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严复主张赋税要轻、要适度,“赋税只宜以适当的方式给予”。他认为统治者的责任在于“为其人民开辟利益之源,使其战胜赋税”,即鼓励人民发展以提高其负担赋税的能力。

[编辑本段]严复——作品

进化论序言

论世界变革的紧迫性,志保,1895。

袁强,直报,1895

碧涵,智宝,1895。

《救国论决》,直报,1895。

进化论,赫胥黎,1896 ~ 1898。

原始财富(国富论),亚当·斯密,1901年。

关于群体研究的意见,斯潘塞,1903。

《论群体权利的边界》,约翰·穆勒,1903。

穆勒的《明研究》,约翰·穆勒,1903。

社会一般解读,Jenks,1903。

法的意义(即法的精神),孟德斯鸠,1904 ~ 1909。

名家研究简介,司,1909。

燕道济石闻潮

月夜堂诗

颜文集

严译名系列

侯石系列

《后严观诗丛刻》

阎后观先生全集

中华书局王毅主编《严复集》,北京,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