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专家金...问你一些问题...高中学习方法。

解决历史问题的思想、方法和技巧

问答是高考历史试卷中主观题的主要部分,是以书面表达方式区分能力水平的主观题。可以综合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知和再现能力、材料加工能力、历史解读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和思想水平,为学生展示潜能提供更广阔的平台。

虽然我国历史上发生过多次战争和分裂,但是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是不可阻挡的。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个问题

目前问答的命题越来越成熟,趋于稳定。其突出特点是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地考察知识和能力。具体有以下几个特点。

1,难度逐渐降低。

问答题是主观题的主要部分,涉及知识面广,内涵量大,区分度高。目前的答题克服了以往理论含量过高、脱离中学历史教学实际的做法,题目逐渐平和,突出了对主要知识的考查,注重问题的层次性,难度相对适中。

2.综合性强

试题和答案多以一个历史题目为基础,综合考察学生的阅读能力、记忆能力、历史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理论理解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综合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知识体系的掌握和运用,体现综合知识、能力和认知的方向。

3.形式多样化

近年来,高考题型形式一直在不断变化,有大跨度高概括的评论,有小切口深入分析论证,有综合考察某一历史时期整体特征的宏观概括题;既有直接提问的,也有由材料或观点引发的;既有文字,也有图表和地图。

4.公开

题目立意、场景设计新颖,注重正确观点方法的灵活运用,历史与现实的结合,独立思考等创新内容。答案体现了一定的灵活性,采取分层次、循序渐进、自圆其说的方式,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观点,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展示和思考空间。

二,问题的分类

根据试题和答案的性质、要求和表达方式,共有九种试题和答案,与新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的能力目标相一致。

1,记叙文题

指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产生、发展或消亡的过程,以及历史人物的重大活动,阐述所表达的现成结论。

举例:试述我国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代表人物及其重要主张。

这类问题最大的特点就是“叙述”。比如对它所讲的内容进行简要描述、概括和总结,就可以从课本中找到依据或结论。能力要求主要是考察对历史知识的认识和再现能力以及对历史知识的概括、比较和总结能力。

2.综合问题

这类题目跨度大,涉及史实多。突出归纳、比较、概括的能力。要求对分散在各个章节、不同国家、不同历史时期,但又有一定联系的历史内容进行系统总结,并作出陈述、得出结论。类似记叙文题,但是难度大,要求高。

(1)纵向综合题要抓住某一历史特征,把相关事件连成一条线。其显著特点是时间跨度大,同一性质的事件出现在不同的时间。

举例:资本主义在中国是如何产生和发展的?

(2)横向综合题,对历史横断面上的事件进行总结,找出特色内容,即同一性质的事件在不同地方的不同情况。

英美日法是如何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的?

3.分析问题

这类题目要求以历史事实为依据,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对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进行分析,将复杂的历史事件、现象或内容分解为背景、原因、性质、特点、后果、意义、作用、经验教训等几个方面来揭示其本质。在能力要求方面,主要考察三种能力:

a、对材料去伪存真,去粗取精,表里如一,这个那个的整理,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

B.评价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历史事件、人物和观点。

c、进一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历史现象和事物,揭示其本质,阐述历史发展规律。

例:宋代学者刘英在诗中写道:“至今,荆邑依旧荒凉,居民只有一片鹊田。马军与布军此起彼伏,南北方互为生意。”什么是垄断?举例说明市场的作用,试从民族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诗所反映的社会现象。(1993高考题)

【解析】:本题的特点是将材料的答案揉合在一起,利用题干,同时将材料和题干的优点集中在题干的作用上,使之相互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材料和题干的某些缺点或局限性,能够全面、灵活、有效地考查以思维为核心的初步历史研究能力。这个问题的特点是“切口小,分析深”。问题的第一段引语是一首诗。要求在理论和历史事实相结合的基础上解释垄断领域的概念。这是回答问题的角度。然后,从古代民族关系的发展趋势和一般规律来分析这份材料所反映的社会现象。从认识论上看,符合认识事物从个别到一般、从局部到整体的规律。通过这个问题,可以全面考察对中国古代民族关系重要内容的认识。

【参考答案】:宋辽夏金时期,几个民族政权并存,政府在边境设立的收税市场称为专卖市场。比如宋辽边境有雄州和霸州。宋朝的商人用丝绸、大米和茶叶交换辽国的羊、马、骆驼等牲畜。随着贸易的发展和交流的频繁,宋朝的制度和印刷技术传到了辽国,辽国的工匠根据宋瓷制作日用器皿和刻书。市场的建立促进了宋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各民族之间的经济交流非常密切。虽然边境弥漫着战争的气氛,但各族人民为了生计,仍然保持着贸易往来。在多民族国家,民族之间的友好交流与合作是历史的主流。

4、论文的证明

这类题型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以确凿有力的历史事实为论据,通过逻辑推理证明某一观点的正确或不正确。

(1)给出一个现成的正确观点,然后论证。

近代中国先进人士提出的许多救国方案的失败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2)给一段材料,让你判断这段材料是对是错,然后进行论证。

& lt1 & gt;判断错误的观点——然后证明它为什么是错误的——错误的观点违背了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那些原则。

& lt2 & gt判断正确的观点,然后证明为什么它是正确的。

& lt3 & gt判断观点是片面的——然后详细分析论证。

5.论文问题

要求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来讨论或评价历史现象、事件和人们的观点。可以分为纵向应试题目和横向应试题目两大类。这种题型的特点是“跨度大,概括度高”。做这类题目,一般是先描述史实,再分析问题,提出观点。

例:墨子说:“欲天下之富而恨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恨其乱,则应相亲相爱,相得益彰。”他还说:“(战争)在春天,人们将被剥夺耕作和植树的权利,而在秋天,人们将被剥夺节俭的权利...百姓饥寒交迫,死人无数。”在上述引文的基础上,指出其思想内核,阐释其社会根源,分析其积极意义。(1994高考题)

【解析】:此题为材料讨论题。问题引用墨子的两段话开创新局面,以墨子“爱而不攻”的基本思想为切入点,由浅入深设置三个问题,属于“小切口深分析”的题目,旨在考察“百家争鸣”现象的社会根源。课本上没有直接解释,只是根据。

【参考答案】:这些言论的思想核心是“爱而不攻”。墨子生活在战国时期,当时社会正在发生划时代的变化,封建经济初步发展。随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小生产者的队伍不断扩大。他们深受剥削和压迫,要求摆脱贫困,渴望温饱。同时,诸侯国为争夺土地和人口,生产被毁,生活荒废。广大小生产者痛恨战争,渴望稳定。

墨子要求人们互相友爱,互相帮助,和睦稳定,实现共同富裕,这是符合人民利益的。他反对掠夺性战争,谴责战争对生产的破坏,这也符合人民的利益。墨子提出“爱而不攻”,寻求和平稳定的环境,发展生产,有利于社会进步,适应历史潮流。墨子的言论是祖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值得弘扬。

6.比较问题

是指用类比或对比的方法,将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可比属性的问题进行比较,从而总结其异同或区分其本质特征。

(1)没有说比较的具体范围,只是大致从背景、过程(时间、地点、人物、过程)、意义、特点、影响、性质、作用等方面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异同。

比较一下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异同。

(2)明确比较的具体范围。

举例:从时间、背景、方法、结果等方面比较德意统一的异同。

(3)围绕一个中心比较历史事件,然后得出结论。

例如:将辛亥革命与五四运动相比较,说明五四运动是一场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7.评论问题(评估问题)

这类题目要求学生在掌握历史等学科知识的基础上,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从本质特征上阐述自己对历史人物主要事迹的理解,或对历史事件的起因、主要过程和影响的理解,或对历史现象的形成和发展的理解,做出符合当时历史条件的现实判断。

评论题目是谈观点,是描述史实。可以边描述边评论,也可以先评论再评论。评论涉及两类:评论历史人物和评论历史事件。在评论时,要采取一分为二的观点,辩证地看待在历史上所起的作用,既看到其积极的一面,也看到其消极的一面;其次,要把历史人物或事件放在当时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去考察;再次,应采用阶级分析,看其是否促进了当时社会的发展,做出了肯定或否定的标准;最后,要注意一些历史趋势的新观点。

如清代史学家赵翼在唐代女娲中说:“开元之治,足为一家,而一个杨贵妃,足以败之。”结合你对唐朝由盛转衰原因的理解,对赵翼的观点进行分析和评论。(1992高考题)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分析问题的能力。题目要求结合唐朝衰落的原因对赵翼的观点进行分析和评论,重点是评论。唐朝由盛转衰的原因是唐玄宗后期的政治腐败,导致安史之乱和藩镇割据,不仅削弱了中央政府,而且破坏了社会经济。然而,唐玄宗对杨贵妃的爱慕和对酒色的沉迷,只是中央政治腐败的一种表现。得出这样的观点是错误的,主要是混淆了事物的现象和本质的区别。

【参考答案】:唐朝之所以由盛转衰,是因为唐玄宗后期,中央政府政治腐败,地方政府妄自尊大,导致安史之乱,各省割据。战争和割据削弱了中央政府的统治,破坏了社会经济。

杨贵妃受宠,玄宗纵情声色,只是中央政府腐败的表现之一。赵翼说这是唐朝衰落的根本原因是不对的。这种表现本身也是封建玄宗造成的,赵翼把责任推给杨贵妃是不对的。

8.基于材料的问题和答案

资料是对教材相关内容的补充,引用的资料是设置问题和答案的依据。要综合运用材料分析和问答的方法和技巧来解决这类问答题。

比如戊戌变法和2000年高考义和团的比较,就需要正确理解材料中透露出的信息:维新派所说的:“既然我是一个软弱无知的人,我能不能同时禁止人们进攻?”.....”,这说明中国社会制度的落后,国家的弱小,是中国民族危机的原因。义和团揭秘:“天助拳,义和团,鬼子却在中原捣乱。.....升黄台,烧香,请名仙...》,表现出愚昧、迷信和普遍排斥的倾向。这几点都包含在题干里。提取出问题题干的有效信息后,就可以用一般的问答方式来回答了。

9、图表材料类型问答

这种问答其实是材料问答的特例,充当材料的是图表而不是文字。

比如1999高考中德国领土的历史变迁,2001高考中非洲殖民地的历史变迁,都属于这种类型。正确提取图形材料的有效信息是答案的关键。弄清楚图形的内涵后,结合相关历史政治知识进行回答。

三、答题方法和技巧

1,先明确问答的基本结构。

通常问答由提示项、限定项、中心项和回答项四部分组成。提示项是对学生答题方法的提示,限定项是对题目涉及的时空范围和情境内涵的规定,中心项是对答题所依据的对象和内容的规定,答题项是对答题内容和项目的规定和要求。中心项是问答的核心部分,提示项从属于并服务于中心项,中心项决定回答项。

四项都在同一个问答中,只是位置和出现顺序不确定。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合理,共同服务于问答的考试效率。

结合相关社会背景,总结了1949年以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衰,勾勒出民族资本主义在旧中国的历史地位。(1997高考题)

2.仔细检查问题

审题对于答题尤为重要。能否审题好,是答题好的前提。一般情况下,审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明确要求。首先要明确问题和答案的类型和基本结构,正确找出提示项、限定项、中心项和回答项,从而全面正确地把握问题的含义和要求。

(2)确定题型。随着高考试题的综合化趋势,其复杂性加强。审题时要根据提示项和简述、概述、解释、分析、评价等描述性词语确定题型,进而确定解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3)挖掘问题的含义。根据要求,明确思考的时限、内容和范围。针对多题和分数分布的规定,明确重点,并据此确定答案各部分的内容和时间分布。

(4)考查材料的观点。目前很多问答都是素材创造的。所以要搞清楚所引用史料的观点,尤其是关于材料类型的论证问题。他们的观点和结论多是需要学生论证的论点,否则文章就传达不了意思,离题万里。

3、筛选点

在认真审题的基础上,根据题目要求,对教材和所学知识进行发散思维,从材料组织、观点运用等方面进行全面立体的思考,把史实组织好。所以一定要根据题目的方向,认真筛选史实,确定要点,切忌不分轻重缓急,堆砌移植史料。

4.做一个简短的提纲

高考题的发展绝对是遇到题就难。所以,做好大纲尤为重要。在理清解题思路、整理材料的基础上,你就可以根据题目的要求,迅速编制出答题提纲。提纲尽量简单,不必罗列清楚,为提高答题效率和组织答案打下基础。

5、规格是否准确

所有的努力都必须以答案为基础,这是得分的关键。制定答案的基本要求是史实的准确性、内容的针对性、要点的完整性、叙述的有序性和语言的简洁性。在内容的组织上,要做到范围广、点多、言短、宜吉、史论结合、史论结合。在答案的编写上,要做到“段落化、连载化”,力求层次清晰,让人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