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瓠村位于哪个省市?
福建省晋江市池店镇盘湖村,因盘石最早开湖而得名。是池店镇第三大村。位于泉州市区南十里许拉通大桥南段福厦公路复线上,东临池店村,西接石春村,北接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南接九九溪。盘湖村委会位于池店镇政府驻地东北1.5km处。西南与青阳镇吴瑕村(今西苑街道办事处)接壤。潘湖村委会位于金湖学校东侧。宋、元属灯影里,明清属三十五都,民国三十三年(1944)属梅溪乡春湖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从1956归属池店区虎子乡。1959属于苏厝公社;1961变更为池店公社盘湖大队;1984池店乡变更为潘湖村委会。盘湖村位于福建泉州晋江市池店镇中部,国道324复线(池子公路)从村北穿过。全村面积1平方公里,水田2000多亩。村南以西苑沿河吴瑕社区为界;北临孟卿开发区,东临池店村,西接石春桥、毛厝桥、西苑桥。地势北高南低。是以狮山为主的丘陵地带,田地属于冲积平原。九九溪从村南流出。村南的水田俗称“八大洋”、“盘湖洋”。盘湖是晋江东北部的主要水稻产区。地名的含义是福建省一个古老的历史文化村落。唐代福建第一状元、国子监第四任教辅欧阳湛就出生在这个村子里。《闵书》云:“盘湖环湖百余里,依湖而居。唐宋时期(至明清)家多,家数十家。”五代福建第一才子黄、晚唐端明堂学士也诞生在这里。明代曾彦良重编《泉郡津南地名源流》、《村考盘湖》载:“盘湖环湖百余里,泉郡南门西南十里。唐宋时属李、晋江乡(晋江县)管辖,明清时为三十五都。其村落形成于东晋元帝大兴年间。当时永嘉之乱,中原摇摇欲坠,衣被放在闽中沿江的江、湖、海边。最早开荒的是潘,故名“潘湖”。后佛教传入的别称:宝塔。隋末唐初,江西鄱阳秀才欧阳博山游览五榕洲(古泉州之名),泛舟顺流而下。看到这里的山清水秀,他仿佛像是鄱阳湖里的美人,于是隐居于此,人生之初,称之为欧宅。到了唐中期,欧阳的府邸越来越多,而潘的名号则日渐式微,逐渐被“鄱阳湖”所取代。贞元八年,欧阳博山六世之孙欧阳湛为龙虎榜第一,为福建、全国之首。然后第七个孙子孙欧阳_,也被尊为秀才、秀才,所以村里叫“金湖”,洋人叫“欧湖”。元朝天顺元年三月,福建莆田军事城金盾处士,出现了黄泉(1271-1351),一个有着美丽名字的著名学者,天麟,千才。他年轻,学识渊博,志向远大,仰慕欧阳詹的故乡“鄱阳湖”。从唐代到清代,地名称为盘瓠(见欧阳星《周文集·与王书》)。角落包括中角、祠堂、典当、桥头、东库、大公边、新山、湖口、田阳、新村、郭璞和临漳。金盾盘虎牙被称为“金湖”。历史沿革盘瓠村形成于隋末唐初,划归南安县,711年后划归晋江县。宋代属晋江县晋江乡邓营里;元明时期属晋江县无锡南社;民国33年,属梅溪乡纯狐堡;1951年,属第四区纯狐乡;1952-1955属于五区纯狐乡;1955属于虎子区;1956属于池店区虎子乡;1959属于苏厝公社;1961六月-1988属于池店公社;65438+9月0984属于池店乡;2000年属于池店镇。村及居住村面积2平方公里,耕地1.827亩,800户,4000余人。辖祠堂、湖口、田洋、东库、桥头、典当、临漳等7个自然村(角)24个村民小组。截至2008年底,区域面积4.5平方公里,其中水田2000亩,山地800亩。有20个村民小组。全村人口3898人,1100户,侨眷2000余人,外来人口1000余人。是一个单姓村,村民姓黄。该村居住着数万名华侨和三个家庭,移居台湾省的人数最多,其次是东南亚的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柬埔寨和越南。气候和产品经济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四季不明显。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夏季为东南风,年平均气温20.3摄氏度,降水量1143.3mm..1996之前,狮山以南的丘陵地带种植龙眼、花生、红薯。村里的南阳地里多种水稻、蔬菜、红薯。村南的水田俗称“八大洋”、“盘湖洋”。盘湖是晋江东北部的主要水稻产区。河塘在水田中纵横分布,河塘中主要种植莲藕和淡水鱼。养殖业主要包括鸭、牛和淡水鱼养殖。盘瓠,历史人文学校,属于唐代福建第一秀才国子监教辅欧阳湛的故乡。宋末元初,屠场的始祖黄权,由田林师赠郑。元成宗大德十年(1306),娶黄凤少明州子时风盘山十四号郑智(管治圈县蒙学教授,墓在布锦院二十四回)。后来,孙增召回了明代刑部尚书黄光胜、南京礼部尚书黄凤祥和清东阁大学士潘虎错。盘湖是文化名镇,被誉为“武乡李文”。唐代有闽南史上第一进士欧阳湛,欧阳_,欧阳_;宋代有十五人,其中包括秀才欧阳。还有元朝知府欧阳智;明代有秀才凯和宁波同治黄鹏江;清初洪濑进士黄石藻、金盾、举人黄、福州府教授黄、黄巢_等。盘瓠是台湾省黄氏金墩派的祖籍,现今台湾省有数万人。华侨众多,主要分布在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柬埔寨等地。产品经济和运输主要生产大米和蔬菜,村办企业主要生产汽车配件、鞋、服装和塑料。村里有注塑厂和汽车配件厂。交通四通八达,泉州公交18路、池店紫帽子公交、泉州刺桐路站至晋江紫帽子公交经过此村。国道324复线贯穿全村。九十九溪从村南流下,舟可行。名胜古迹建筑景观福建省晋江市池店镇盘瓠村南加沙“小银桥(古称葛小桥)由禅师唐日辉(欧阳湛少年阅览室)所建,村内盘瓠祠堂(后殿为欧阳湛旧居,即四门大宅)庞大壮观。村东图书馆内的“盘虎塔”,又名“嘉惠塔”,建于大关四年(110)秋,由宋崇宁五年入关文庙读书人孙欧阳_,村湖口田阳子夫书院,建于唐代儒生欧阳韶,也是欧阳湛读书之地。”任莹书院(建于宋初,为纪念后唐定海客状元、端明堂学士黄仁颖而建)、“湖口黄相府”(又名命黄晴相邸,为纪念清代圣人东哥大学士黄希有而建)、“天阳开阳公皇家庙”、“麻鞋庙”为纪念明代南京右都大臣墨宝而建。主要古迹有紫福苑、嘉惠塔、五湖祠堂和麻鞋庙。" " " "有文化古迹的古石广场,皇家牌匾,大学广场。在晋江盘湖欧厝乡的香堂里,是为清朝康熙东亭大学士(宰相)黄希有准备的。邦颜坊尚书坊。在晋江县池店镇潘湖村,为盘瓠黄氏后裔、南靖礼部尚书黄凤祥、刑部尚书黄光胜等设立了榜坊。尚书答应尊匾。在锦江县的尚书府、临漳、盘湖。匾额是明神宗万历皇帝朱翊钧家训第二本,盘瓠临漳人黄光胜所立。清襄阳祖武牌匾。晋江县盘湖湖口任莹学院黄祥福里。牌匾由清圣祖康熙皇帝叶璇为东哥、潘腊克、黄希瑜的大学士(宰相)竖立。明末清初渡台概述第一批渡台是在福建沿海灾荒时期。以黄方彦、黄中原为代表的大批盘瓠人相继而来谋生,与郑钧(以其祖居地命名)开发淡水海角盘瓠。第二批渡台,正值施琅出兵台湾,在全州南部招募沿海灾民,以黄高省、黄光元为代表的民众移师台湾,在台北龙山寺填海造地。第三批人在清廷迁边之际穿越台湾。为了谋生,以黄和黄为代表的盘瓠人先后渡海开发。台湾省金盾盘瓠(简称金湖)黄氏人,为了尊重祖先,特地在台北建了一座宏伟的“金湖黄氏大宗祠”。迄今为止,台湾省有数万人与金湖黄氏有血缘关系。1.教育:1小学;1幼儿园;1老年学校;1文化馆;2.卫生:村级卫生所2个;有四个医疗点,七名医护人员。3.文艺组:舞狮队两队;退休小学教师黄沧青组织了腰鼓队、铜钟队等舞蹈团体。4.多次参加乡镇组织的活动,有一定影响,深受群众好评。5.体育场馆:两个灯光场馆。村里环境卫生的清扫工作全部由老年人协会承担。在各个角落和指定的垃圾存放点设置厕所,指定专人清理垃圾。6.佛教、道教和儒教是主要的宗教信仰;几个家庭信仰基督;有晋江市民政局批准的宗教活动场所(资福园),住持3名僧人。7、村内主要道路铺设水泥;配备变压器。
盘湖村附近有一些旅游景点,如盘湖佛像塔,青莲寺,清成寺,池店城头林氏宗祠,池店曾氏宗祠,钱头状元等。还有神狐花生、神狐糖芋头、神狐鱿鱼干、神狐紫菜、神狐巴郎脯等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