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第一书记精准扶贫工作总结

驻村第一书记精准扶贫工作总结

深入群众,扎实工作,选准脱贫致富的路子* *乡联盟村位于洞口县东南角,地理位置偏僻,平均海拔2800米,气候恶劣,交通闭塞,信息匮乏,经济落后。全村190户,10个村民小组,768人。全村水田458亩,旱地292亩,荒山680亩。1996 350元,全村人均收入,是洞口县典型的贫困村。根据县委、县政府的统一安排,县建委分别于1月1997、1月1998、1月1999派出两个工作组进驻该村。三年来,工作组深入群众,摸清了村情,规划了致富路,架起了连欣桥,积极为村民排忧解难,得到了村民的一致认可。在工作组的领导下,全村上下空前团结,积极开展致富竞赛。人均收入从1996年的350元提高到1999年的920元,人均粮食产量从1996年的250公斤提高到1999年的410公斤。三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落实工作保障,广泛宣传动员

全县“六村到户”精准帮扶工作会议后,我镇立即组织召开党政联席会议,研究成立相关工作领导小组和检查组,成立独立办公室,明确两名业务人员在办公室办公。充分利用干部工会、党员议事会、组长会议等平台,向海雀学习传达了市委胡吉宏书记关于精准扶贫、“六村到户”、“四个一工作法”四个调研报告。同时通过召开群众大会、走访村干部、镇工作信息平台、党务村务公开专栏、期刊《林泉之窗》等方式在群众中广泛宣传。为加强学习,我镇专门将海雀精准扶贫“四个一工作法”、“六村到户”、“十首歌”等宣传资料发放给领导班子成员、驻村干部、村干部学习,并组织群众自编自演精准扶贫“十首歌”、快板表演。加大了宣传力度,调动了干部积极性,激发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强烈愿望。

二、当前工作形势

1.归档和建卡。严格按照规模分解、初选、公示、结对帮扶、规划、手工填报、数据录入、网络运行、数据更新九个步骤,按照相应的时间节点,确定了1330户5091人,8个贫困村。

2.结对帮扶到村到户。按照“六村到户”精准帮扶要求,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基层组织服务体系建设,在派出4个县级单位帮扶我镇的基础上,结合镇村综合条件,从镇下各单位和村(社区)选派干部、村干部、党员、致富带头人等282名帮扶对象。各村建立了15的扶贫工作队,由驻村组长、县帮扶单位干部、驻村干部、村干部、村里有钱人组成,结对帮扶326户贫困户1250人,要求每个责任人每周至少到村1次,认真摸清帮扶贫困户的基本情况,摸清精准帮扶办法,制定扶贫计划。通过扶贫工作队实地调研、走访村户、分析致贫原因、找准帮扶切入点,结合实际情况精心制定了林泉镇和15村(社区)“1+7”工作方案,具有可操作性。

3.工业支持农村到户。在稳定粮烟的基础上,按照“一村一策”的产业扶持方式,建立了清塘村575亩烤烟东部实验站、临泉镇汇鑫农民专业合作社1000亩中药材种植基地、临泉社区、曾坪村、山海村300亩核桃基地、水心村、周寨村500亩蔬菜基地。通过土地流转,协调贫困户到基地打工增加收入。目前,* * *流转土地3975亩,基地工作人员收入240多万元。通过实施全县“122工程”,清塘村林下养殖黑土鸡6000只,覆盖贫困户30户、贫困农户60户,周寨村王沟养羊项目500只,覆盖贫困户25户。林泉镇水心村2013脱毒马铃薯优质马铃薯种植项目已竣工验收,覆盖农户265户,可增加农民收入30万元。

4、教育培训到村到户。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在英角、曾坪等村组织第二期农民培训1289人次,职业院校在水心村举办培训班10人次,培训农民讲师600人次。计划运送60人到职业学校学习培训。

5.从村庄到家庭的基础设施。实施了覆盖清塘、水心、余姚、卫星、海子、周寨、临泉、曾坪等8个村的通村水泥路硬化工程,现完成路基13.6km,路肩8.5 km,路基垫层1km,路面硬化0.3 km。清塘村、卫星村各投资200万元的“烟草扶贫新村”建设项目已基本结束,涉及招投标项目,目前正在进行饮水池建设、管道铺设、太阳能路灯安装等设施建设;清塘村“千亿斤粮食产能”项目总投资226万元,目前进度过半;水心、海子、魏星村计划改造农村电网1057户,水心村改造51户。海子村和魏星村正在进行线路建设。深圳光明新区对口帮扶项目已实施方案,做了方案上报;正在协调烟草机耕道建设项目;金高村移民整村推进及避险解困项目也在规划中。

驻村第一书记精准扶贫工作总结

201x上半年我局帮扶乡镇。下半年,根据国家扶贫工作的要求和县里的安排,我局驻村帮扶工作调整到农村。县人社局根据县委、县政府关于开展“挂包帮扶”活动的总体要求和部署,结合工作实际,明确责任,细化措施,使帮扶村民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现按照县项目监理、县扶贫移民局下发的《县级部门驻村帮扶目标考核办法》及县扶贫移民局2月15日下发的《关于县级部门驻村帮扶工作考核的函》进行年度自查总结(主要是对调整后的村进行总结)。现将今年的驻村帮扶工作总结如下。

一是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1,设立工作机构。成立“县人社局、乡镇政府驻村工作组”并设立驻村工作组办公室。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任组长,县人社局、乡政府、工作组成员及驻村干部。

2.落实驻村干部责任。根据国家扶贫工作和县委、县政府的要求,工作组要求驻村干部认真履行职责,进村入户;二是要进入角色,深入了解村情,协助村干部制定致富计划,帮助联系致富项目;三要严格自律;四是当好宣传员,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惠民政策;第五,要按时上报信息,写下心得体会。

第二,了解村庄情况,制定计划。

1,了解帮扶村的情况。自9月份帮扶村调整以来,我局领导及工作人员分别于10(一次)、110(两次)、12(两次)多次走访瓜包联系村,了解情况,制定帮扶方案,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

2.制定援助计划。一是制定了《县人社局开展干部驻村帮扶、扎实推进精准扶贫三年计划》;二是制定了《201x村精准扶贫工作方案》;三是制定了扶贫计划(包括入户情况和汇总表);四是协助和指导村两委,研究制定致富方案,帮助他们选准发展方向,理清发展思路,找准发展项目。

第三,做好,做好。

1,政策宣讲。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求,召开会议(含户主会议)、入户走访,广泛宣传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宣传新时期全面扶贫工作要求、涉农法律法规和惠民政策,宣传省市县委重大决策部署,做好群众教育引导工作。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深入调查发现,村干部和群众反映最迫切的是该村6.7公里的村道问题。村道基本好,但没有专人管理,导致到处杂草丛生,灌木丛生,汽车找不到路进。局领导高度重视,迅速召开党委会议,研究解决2万元资金“亮”村路;接下来协调县交通局,将村道纳入储备项目。同时解决1台新电脑(一体机),帮助村里的党务、村务实现数据化、电子化管理。

3.进行产业化种植。作为贫困村,村里没有村集体企业。根据扶贫工作要求,县人社局会同村干部,通过召开户主会议、入户走访拍照等方式,帮助41贫困家庭发展致富产业。经统计汇总,近三年,41贫困户将饲养奶牛53头;219头猪,其中母猪4头;40只羊;3150只鸡,其中确诊鸡2050只;300只鸭子;30500条鱼;种植银杏树、桂花树0.7亩;药材1.5亩。

4.有困难帮忙。一是对41困难家庭建立台账,做到心中有数;二是结对帮扶,局每个干部职工帮扶1贫困户;三是根据安排,年末41困难家庭和特殊群体(五保户、孤儿、受灾户等。)会给予适当的物质或现金援助。

5.做好组织建设。该村为20xx年6月1日新建村,条件极差;村干部年龄也相对较大。根据扶贫工作要求和三年规划,会同当地党委政府,逐步选好村“两委”。一是在现有党员中,吸收新人进入村“两委”班子,补充新鲜血液,提高服务能力;二是发展新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