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什么著名的家风故事?
总书记对焦留下的家风非常赞赏。2014他去兰考的时候,连焦过去的家庭故事都能讲出来。
焦尤鲁一直反对不劳而获。所以他给后人的家风主要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让每个孩子靠自己的能力生活,有实力靠实力生活,有天赋靠天赋生活,不能搞特殊化。
在焦家风的影响下,他所有的孩子都努力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老大焦守峰从开封市总工会退休,老二焦国庆从开封市地税局退休,老三焦守云从郑州科技信息研究所退休,老四焦守军从成都军区档案馆退休,老五焦跃进现任开封市政协主席,老六焦宝刚2013去世。
焦去世50年来,普通家庭遇到的所有生活难题,他的孩子都遇到了。但不管过得好不好,他的孩子一直守护着父亲的好名声,这是焦的孩子必须遵守的底线。
2.钱学森的家风
钱学森于1911出生于上海。其父钱均夫早年赴日留学,于1911年回国。曾任浙江省教育厅厅长。
钱学森从小就天资聪颖。3岁时,他能背诵数百首唐诗和宋词。母亲张兰娟性格开朗,热情,心地善良,而且有很强的计算能力和记忆力,有很高的数学天赋。
上小学之前,妈妈在自己家里教钱学森读书识字。他妈妈经常教育他要努力学习,不要懒惰。这让钱学森养成了每天早起的好习惯。他没有被母亲催促就按时起床了。吃完早饭,我开始和妈妈一起背古诗。累了,看一些儿童读物。下午要么画画,要么练字。每天如此,从未间断。
母亲经常教钱学森中国传统文化。钱学森最爱听母亲给他讲岳飞精忠报国、陆游勇剑报国、杜甫忧国忧民、诸葛亮忠君汉室、“尽己所能助蜀”等故事。每当听到这些故事,钱学森就聚精会神,崇敬那些英雄。古人的高尚品格在钱学森心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如果说母亲为钱学森打下了良好的学习基础,那么父亲钱均夫则在钱学森的思想品格培养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钱学森自己也曾说过,“我的启蒙老师是我的父亲。”
在父亲的教育下,钱学森从小就立下了远大志向,要做一个他向往的有用的人,一个伟大的英雄。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善于思考。他喜欢把每件事都做到极致。
65438到0935,以优异成绩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的钱学森决定去美国留学。他渴望用自己的知识改变祖国的贫穷落后。临行前,母亲特意给他买了《老子》、《庄子》等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名著。他的母亲告诉他,“如果你仔细阅读这些书,你可以得到一些关于祖国传统哲学的线索。”母亲和父亲一样,也认为:“任何一个民族的特点和人生观都体现在它的历史中。所以精研历史的人,往往对祖国的感情最深,最忠诚。”
告别就在眼前。钱均夫神父从口袋里拿出一张纸,郑重地塞到儿子手里,然后转身走了。当父亲的背影消失后,钱学森赶紧打开纸条,上面写着:“人要天生有素质:如哲、仁、义、智、忠、教。”儿子的西域之行不是他的志向,但在他年轻的时候,他会辉煌归来。”几句话,也就是一条纪律,让钱学森记住了他的一生。
赴美留学后,虽然美国为钱学森提供了优越的工作环境和物质待遇,但身在美国的钱学森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和报效祖国的愿望。远在他乡的母亲每次给钱学森写信,都提醒我要好好学习,以便早日回国。钱学森始终把母亲的教诲铭记在心。多年后,钱学森几经周折终于回到了祖国,投身于“两弹一星”的研究,为祖国的航天事业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钱学森和他的妻子蒋英对他们的儿子钱永刚就像他们的父亲对自己一样严格。虽然钱家里很富裕,但他的儿子小的时候,他经常穿打补丁的裤子。儿子七八岁的时候,钱学森还让儿子每天早晚扫两次楼前走廊。这个习惯,钱永刚一直保留到现在。
在我儿子钱永刚的记忆中,我的父母从来没有给我上过政治课,他们从来没有告诉他你是否想这样做。相反,他们自然会通过自己的行为方式影响孩子。
有一次,家里的厨子一本正经地对钱永刚说:“你爸爸是个有学问有文化的人。”钱永刚当时说:“不用你说,我当然知道!”但厨师解释的那句话让钱永刚终生难忘:“你看,每次你父亲下来吃饭,他总是穿得整整齐齐,从来不穿拖鞋或背心。这是对他的尊重和敬意!”钱永刚也从他的父亲那里学到了一些东西,并且仍然保持着穿着整洁赴宴的习惯。
在我大一点的时候,钱刚曾经问过我妈,“你和爸爸好像从来没有照顾过我们兄妹。”母亲温柔地说:“你不聪明吗?你不识字吗?”钱永刚一直记得这一点,但也看着他的父亲和母亲是如何做的,以比较他们的日常行为和审查自己。
1957年,钱学森回国后的第三年,因撰写《工程控制论》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钱学森为此拿到了1,000元的奖金。钱学森没有用这笔钱改善条件,而是在第二个五年计划中购买了国家经济建设债券。五年后,他连本带利拿到了11000元左右。当时中科大刚刚成立,钱学森是现代力学系主任。他向学校捐款,希望购买教学用品。把钱用在有用的地方,是钱刚对父亲最直观的记忆。
钱学森在家的时候,有空就看书。受家庭影响,钱永刚从小也喜欢阅读。小学二年级,他认识了几百个汉字,每天拿着字典看小说。在家长会上,老师表扬了钱永刚的阅读能力。蒋英听了非常高兴。后来他给儿子零花钱的时候,总是乐呵呵的,有时候甚至给的更多。“她知道我不会浪费钱,钱都用来买书了。”
钱学森平日忙于工作,没有检查钱永刚的阅读情况。周末,他有一点空闲。晚饭后,他坐在沙发上,问钱永刚他是如何读这本书的。”我赶紧让他看我做的记号。一个暑假看完,加上他的回答,感觉知道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东西。这是他对我学习的推动力。”钱永刚说。
时间长了,钱永刚发现当他的父亲回答他的问题时,他不像课堂上的老师那样一丝不苟。“每一个问题,他都会说上几句,把关键说好,自己去想。”这使钱永刚养成了思考的好习惯。
江南钱人才辈出,有名士代之。他们的祖先王钱六留下了钱家训,流传至今。其中一位写道:“身在一处,不求利,利世者求之。”
认为钱家训的核心是两点,一是“有为”,二是“守底线”。“如果要用一句话概括我们家的家训,应该是‘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责任’。”
“好的家风就像春风和春雨。你觉得在一件事情上对你没有太大的影响,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影响的积累足以影响一个人的成长。”钱永刚说。
摘自《钱氏家训》:不求利于一身,利在天下者谋之。心性不可得罪天地,言行无愧圣贤。别忘了曾子的三个省。程子的建议应该得到尊重。小心鞠躬很有必要。在财务状况上,便宜是必须的。做事情要做决定。大度是必要的。走在前面的人目光狭隘,回头的人目光远大。执法如山,守身如玉,爱民如子,斗仇如仇。严把服务关,宽以待人。
3.袁隆平家风故事
袁隆平,1930,9月7日出生于北京,江西省德安县人,现住湖南省长沙市。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被誉为中国“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2006年4月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2010获澳门科技大学荣誉博士学位。2011年获得马哈蒂尔科学奖。
现任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湖南省政协副主席,湖南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西南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名誉院长,湖南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农业大学客座教授,怀化职业技术学院名誉院长,湖南生物力学职业技术学院名誉院长,联合国粮农组织首席顾问,世界华人健康饮食协会名誉主席。
2014 13,袁隆平团队回应转基因水稻研究,尚未付诸实践。挪威议员提名中国著名杂交水稻育种专家、印度遗传学家和巴基斯坦人权活动家角逐2014年度诺贝尔和平奖。
袁隆平有三个孩子。一个学金融,一个学管理,小儿子学农业,据说是继承了他的事业。袁隆平对孩子的教育是“冷漠”的。他尊重孩子的选择,相信他们的奋斗。现在他们都事业有成。在家庭教育方面,袁隆平似乎选择了“言传身教”而非“言传身教”的方式,用自己奋斗的一生为孩子树立了正确的榜样,让他们“在沉默中”得到最好的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最好的家风,是永恒的家训。
袁隆平名言:追名逐利没有错,但有些人争名夺利,拿了奖,发表文章,却没做多少。有些老实人做了很多事却不在乎名利。我觉得看淡名利,不争名利会更好。
4.曾国攀的家风
曾国藩是近代史上颇有争议的人物,但他对子女的教育却给后人留下了许多教训。曾氏子孙一直传承着勤俭持家、勤学务实的家训。曾国藩曾留下关于家风的十六字箴言:“家俭则昌,勤则康;勤俭节约,永不贫穷。"
节俭持家。曾国藩一直要求家人节俭度日,远离奢华。当他在北京遇到一味奢靡、腐化、挥霍的世家子弟时,他拒绝让子女在北京生活。他的原配妻子一直领着孩子住在乡下老家,门外不准挂“祥符”“侯符”的牌匾。曾国藩要求“要廉洁节俭,发誓不给家里送一分钱。”老婆家里没有闲钱,自己做饭纺织。
勤于学习。除了“节俭”,曾国藩对子女的另一个要求是“勤奋”。曾国藩坚持给子女写信,为他们改诗,讨论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他给儿子曾纪泽写信,要求他每天起床后穿得整整齐齐,先问候叔叔伯伯,然后把房子全部打扫干净再坐下来学习,每天练习65,438+0,000个单词。
曾国藩还督促家人每天坚持学习,多次为全家拟定了严格的学习计划:“我家男人读书写字不可少。衣、食、粗(工)、精(工)都少不了女人。”
重视家庭教育。曾国藩有三个儿子,五个女儿,小女儿曾,活到了91岁。1875年,曾嫁入湖南聂家。曾国藩规定每个女儿出嫁时嫁妆不得超过200两白银,还有父亲写的作业单。曾国藩想把女儿培养成一个勤快的家庭主妇。事实上,她的女儿比她父亲预期的做得更好。
5.陶渊明的家教故事。
陶穆和陶侃以他们的言行成就了一个名门——旬阳陶氏,也造就了许多人才,其中最著名的是陶侃的曾孙陶渊明。
陶渊明为人洒脱是众所周知的,他以隐逸诗人,田园派的创始人,不为五斗米折腰,诗中满是酒而闻名。鲜为人知的是,陶渊明也非常重视对后代的教育。
当时陶渊明去彭泽当县令,家里缺劳力。为此,他雇了一个劳动者帮儿子做劈柴挑水等杂活,同时给儿子写了一封短信:“一夜之间花钱,难以自给自足。我派这支部队来帮你发工资。这也是人子,你可以好好见见。”意味着你自己很难应付日常的生活费用。现在我请一个劳动者回家,让他给你干点苦活。但他也是别人父母养大的孩子,你要好好待他们。
另一封家书,晏子等人,告诫后人要和睦相处,说“虽生而不同,当以为天下皆兄弟”,注重道德修养,以圣贤为榜样,“虽做不到,但心犹在”。
陶渊明之所以强调兄弟情,与他自己的亲身经历有关。陶渊明,他的两个堂兄弟钟德和袁静,还有他同父异母的妹妹程世美,从小相互扶持,感情深厚。程姐姐去世后,他不仅立即辞职参加葬礼,还写了一封真挚的《祭程姐姐》表达哀思。
陶穆、陶侃、陶渊明等陶氏先人的家教故事,深深影响了陶氏后人,逐渐形成了系统的陶氏家训,共20篇1300字,包括真诚修身、择友、保持清正廉洁、孝顺儿子、节操等。
陶家训的特点是以“德”、“诚”为要义,将陶木、陶侃、陶渊明的思想精神转化为家训的具体内容。“不学奸诈之术,不交无用之友”,继承了陶穆的交贤之友的思想;“修身必诚”、“法度必守”,继承了陶穆“诚实、正直、守法”的教导;“过去谈公为刺史,犹怀殷之师,故徜徉懒辈,实在不配。”这就把陶侃爱惜时间、努力工作的人生实践,变成了对后人的明确规劝。
“凌涛不知道去哪里了。他能在桃花源种地吗?”天地悠悠,几千年转眼就过去了。“中间无杂树,芳草鲜美,英彩缤纷”的桃花源已经失传,但浔阳陶氏先民留下的精神财富却实实在在地存在着,并延续了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