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皇帝的陵墓被郭沫若发掘后发生了什么?
万历皇帝墓被郭沫若发掘后发生的事情是,中国考古学家挖掘了地下的玄宫,然后有关部门对出土的文物和地上的古建筑进行了修复,并于公元1959年在原址上修建了定陵博物馆。
1966,“文革”期间,定陵被批判为“牛鬼蛇神”,万历皇帝和两位皇后的尸骨被烧。三个巨大的红漆棺材由一级黄金楠木制成,质地坚实。虽然历经数百年仍完好无损,但也被扔进了宝城外的山沟里。
扩展数据:
相关资料显示,该墓出土时,小椴皇后身上盖着一床缎被,身上盖着一床织成的金缎被,然后有四层床垫,其中一层上面装饰着100块钱的“消灾延寿”之物。女王戴着一顶黑色尖头棕色帽子和一个金发夹。她上身穿着一件绣龙方的黄缎袄,下身穿着一条黄莲花缎裤,脚上穿着黄缎鞋,腰间系着一条绣花云龙长裙。
定陵地宫出土了3000多件各种各样的物品,包括金、银、玉、珠宝、金冠、凤冠、燕服、头饰、白子服装等等。但由于技术有限,打开墓门时,墓中的一些绘画、挂毯、珠宝等随着空气流入,发生氧化。
1958年,中国政府向世界公开宣布:“十三陵中的定陵已经开放...明朝第十三任皇帝朱翊钧和他的两位皇后的尸体正在腐烂,骨骼完好,头发柔软而有光泽。尸骨周围有无数的金银玉器和数百条锦缎……”一经出版,便引起了国内外无数羡慕的目光和赞叹。
但由于技术有限,部分陪葬品受损。此后,有关部门对地面古建筑进行了修缮,原址于公元1959年建成定陵博物馆。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定陵博物馆
百度百科-明定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