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推崇的书是什么,古代伟人的遗产流传千年,一直没有解密?
这本书受到孔子的高度赞扬,成为儒家思想的顶级知识,流传千年,至今仍为人们所称道。
这本书就是《周易》,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本奇书。
《周易》的作者《周易》据说是周文王注的《易经》。先秦时期用于占卜的《易》与祭祀有很大关系,是古代思想领域的指导性著作。
这本书把占卜占卜分为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每一爻都有具体的解释。由此发展成为包括宇宙万物的知识体系,千变万化。
与《易经》齐名的易学著作《连山》、《归藏》已经失传,我们现在看到的《易经》是最完整的古代易经版本。
易经,或者说易学,能够流传至今,有着如此深远的影响。我们真的应该感谢孔子。
孔子说“五十读易,可以不大于易”,正是孔子对易的推崇,才使得这类占卜祭祀书籍成为后世的思想文化经典。
有人把儒家的知识由浅入深划分,《易经》无疑被列为最高层次的知识。比如,如果说《三》、《钱》等启蒙书籍是小学,那么《周易》就是大学的学问。
历代博学多才的儒生,到了中老年才会发表对易学的看法。似乎只有读了《易经》,他们才算是洞穿了圣人的学问,研究了人与自然的道理。
毕竟孔夫人自己也是在晚年突然对易产生了兴趣,觉得易博大精深。后来的儒生很自然地步圣师的后尘,晚年学易。
《周易》在中国文化思想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很多耳熟能详的词汇和典故都出自《周易》。
比如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飞龙在天,康龙有悔,是否极至泰,德行宽厚,谦谦君子,等等。
元朝的国号是取自《周易》“大哉甘源”的“元”字。
唐太宗李世民的“贞观”称号也来源于《周易》“天地之道,贞观也”。
还有大诗人白居易的词“乐天”,出自《周易》“乐天知命”。
陆鸿渐,人称“茶圣”,也因《周易》“鸿渐生于地,其羽可为器”而得名。
蒋中正的“中介石”一词取自《易经》,其中说“中正自守,其中介如石”。
《周易》对中国文化影响深远,流传千年。这本古老而神秘的书之所以能够流传并广为流传,原因并不复杂。
首先,《易经》充满了大智慧,是中国先民对宇宙人生深刻认识的高度概括。
其次,易经至今还没有被完全破译。每个人对易经都有自己不同的理解,没有人敢说自己完全掌握了精髓。
人们总是对未知的、神秘的事物充满好奇,尤其是书籍。《周易》作为一部象征性、概念性的占卜祭祀之书,本身就带有一种神秘的色彩。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它经历了无数的传奇故事,口耳相传,让不懂周易的人对它更感兴趣。
其实《易经》虽然看似“玄学”,其实挺简单的。可以说是道与器皆可。试想一下,如果《易经》只是一本玄学之书,永远不会被后人所称道。归根结底,它的内容能给人带来具体的启发和帮助。
当代科技突飞猛进,但《周易》并没有像很多古籍一样没落。相反,人们对《周易》的理解似乎更加深入,甚至有人认为《周易》的终极真理与科学的发展殊途同归。
真的是这样吗?这个答案只有后人才能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