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分类学的历史进展
从商代(距今3700多年前)流传下来的甲骨文,可以认识很多关于鸟、动物、昆虫、鱼的文字。春秋时期(距今约3000年前)《诗经》中提到的动物有一百多种,从中可以推断出当时人们对动物的认识程度。在《尚书·龚宇》(距今约2500年)中,也提到了九个地区的经济动物种类。汉代(约2000年前)的尔雅包含放虫、放鱼、放马、放兽、放畜五个部分。每一部分都有将近100种动物的名字。明朝末年,李时珍是药学大师,他的《本草纲目》列举了大约400种动物,分属于昆虫、鳞甲、鸵鸟、鸟兽等,比瑞典生物学家林奈写的《自然系统》第十版早了160年!此外,还有大量的雅学著作、专著和杂注,包罗万象,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动物认识的逐步深化,是动物分类等研究工作启蒙时期的成果。外来动物分类始祖阿里斯特勒(公元前384年,公元前322年),是古代知识的集大成者,也是生物学知识的系统集大成者。他的主要贡献是动物分类、解剖学和胚胎发育。相关的动物学著作包括《动物学》、《论动物结构》、《动物繁殖》等。在动物分类方面,他对500多种动物进行了调查和描述,并对其中的50种进行了解剖学研究,根据动物的外部形态、内部器官、栖息地、生活习性、生活方式等诸多特点和差异,划分了动物类群。他把动物分为有血动物(类似于脊椎动物)和无血动物(今天的无脊椎动物),又把有血动物分为胎生四足动物(今天的哺乳动物)、鸟类、卵生四足动物、鱼类等等。亚里士多德在动物分类方面的开创性工作和著作使他被公认为动物分类的鼻祖。
18世纪,瑞典生物学家林奈(1707-1778)在其著作《自然系统》中首次采用“二项式方法”进行动物分类,成为现代动物分类学的起点。他将动物界分为六类:哺乳动物、鸟类、两栖动物、鱼类、昆虫和蠕虫。林奈一生最大的贡献是建立了生物分类的二项式方法,对数以万计的动植物物种进行了鉴定和命名,结束了动物命名支离破碎,存在大量重名和异名的混乱局面,使动物命名朝着科学规范的方向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动物分类学的发展。从此,动物分类学进入了现代分类时期。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生物学的一些分支开始建立和形成。欧洲航海和探险的兴起,带来了欧洲人不熟悉的世界许多地方的动植物标本,大大拓宽了生物学家的视野。这一系列的巨变,最终形成了以达尔文为代表的生物进化思想。达尔文(C,R 1809-1882)是英国著名生物学家,进化论的主要创始人。他毕业于剑桥大学1831。同年2月27日,开始参加英国海军贝格尔号环球航行,历时近5年。他收集了大量的资料,结合他20多年的实验、观察和研究成果,终于在1859 165438+10月24日到了。书中详细介绍了他近20年来收集的丰富证据,充分论证了生物的进化,明确提出了解释进化机制的自然选择理论。他认为生物界存在个体差异;适应环境的物种可以繁衍生息,不适应的可能灭绝。大自然对生物采取“优胜劣汰”的选择方法。此后,进化论的观点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人们开始意识到分类学的任务不仅仅是鉴定物种间的异同,而是依靠它们基本特征的相似性来分析物种间的亲缘关系和动物界从古至今系统发展的方式。从此,动物分类学进入了进化思想阶段,摆脱了林奈时期人工生物系统和神创论的束缚,在各种动物之间建立了许多更加合理的分类体系,极大地促进了动物分类学的发展。
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在鸟类、昆虫、软体动物等门类中,开始研究物种内部各类群之间的细微差异及其与物种形成和进化的关系。此后,种群的概念被引入动物分类学研究。所谓种群,就是同一时间生活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的同种个体的集群,就像鱼塘里的鲤鱼,同一森林里的杨树。动物分类学进入种群研究阶段后,遗传学在变异、突变和基因理论上的巨大发展为种群水平的研究提供了基础,分类学理论与遗传学的结合获得了新的活力。两者的结合诞生了群体遗传学,从理论上分析了物种的进化过程,克服和解决了达尔文等早期进化论者遇到的一些问题和疑惑,成为现代分类学和进化论的重要支柱之一。同时,生物学各个分支的许多新成果也被用来解释分类学的基本问题。因此,这一时期是一个应用和融合分类学其他学科成果并推动其发展的时代。
从上述分类工作来看,动物分类学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区域物种的研究阶段,以林奈为代表,主要是对物种进行区分、鉴定和命名;第二阶段是进化思想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归纳物种,将其排列成适当的分类顺序,建立分类体系;第三阶段是种群研究阶段,重点分析种内变异,研究亚种及其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