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内是哪个国家的首都?

河内

河内是越南的首都和历史名城,位于红河三角洲的西北部,红河的右岸,红河和敦河的交汇处。无论从南方到北方,还是从大陆到沿海,都是必经之地。它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它拥有北方最大的河港,这里有多条铁路相连,是北方公路的总枢纽。郊区有白梅机场和嘉林机场,水陆空交通便利。这座城市位于亚热带。因为靠近海洋,气候宜人,四季如春,雨量充沛,花木繁茂,百花盛开。它被誉为“百花春城”。

河内是一座有着1000多年历史的古城。自11世纪以来一直是越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历史文物丰富,名胜古迹众多,享有“千年文物之乡”的美誉。河内建立于公元621年,当时称“子城”,后改称“罗城”、“罗达”。165438+20世纪初,越南历史上李朝的伟大始祖黎泰Tổ认为罗达“天下第一”,物产丰富,人口繁荣,是实行越国统治的理想之地,便于1010年将都城从宁平省的鲁花迁到罗达。据传说,当李太祖带领众人迁都时,一条金龙从罗达的地面飞来。太祖认为这是一个吉祥的地方,并将罗达改名为“升龙”。后来的很多朝代,如陈和李之后,都以此为都城,城市名称也多次更改,先后称为龙源、、仲景、京都、、东京、中都、上京、北城。1831年,明朝阮朝国王在此建都。看到城市被红河大堤包围,改名为“河内”,沿用至今。

河内分为内城(市区)和外城(郊区)。内城分为紫城、皇城、北京城三部分。皇帝、皇后及其后裔、侍从居住的地方叫子城;紫城的四周是皇城,是朝臣和官员的所在地。皇城外的街区、市场、居民区都是首都。以前皇城的御花园风景秀丽,紫城的塔厅金碧辉煌,京城宝塔寺庙高耸。后来由于朝代更迭,战乱频仍,千年来的李、陈、李、阮等朝代的古建筑屡遭破坏,宫殿荡然无存,只保留了不到200米的北门和官头城墙。在今天的河内,许多街道仍然使用旧的名称,如皮行、通航、棉行、唐行、马航、桃行、番行等。,而且有些街道还保持着专业传统,比如皮行街卖皮具,通航街卖青铜器。

河内的名胜古迹很多,有复兴剑湖、西湖、文庙、独柱寺、龟塔寺、二正寺、玉山寺、巴亭广场、罗城、朱波湖、白草公园、灵光寺、昭禅寺、东多岗、联排寺、祥符寺、金谷寺、风塔、医疗寺等。修复的剑湖位于城市的东南部,形状略呈椭圆形。湖区绿树成荫,清澈如镜,湖水绿树成荫。是河内第一风景名胜区,环境幽静,景色优美。湖中央有一个玉山岛。岛上矗立着一座建于18世纪的玉山庙,通过一座拱桥与湖岸相连。龟塔寺和独柱寺远远面对玉山寺。离复兴剑湖东边不远的巴亭广场,是胡志明于1945年9月2日发布《独立宣言》,宣布共和国诞生的地方。这个广场占地3公顷。胡志明于1969年9月2日逝世后,他的陵墓也建在广场上,他的遗体供人们瞻仰。

白草公园位于王雄路以西,占地约13公顷,有100多种树木和许多珍稀鸟类和动物。也是游客最喜欢的地方。古罗城遗址位于市区东北18公里处,是一座螺旋形的土城,占地5平方公里。城墙内外共分9层,现存3层,高2m多,宽15m。罗城镇建于公元300年,距今已有近1700年的历史。安阳王朝的庙宇在建城时仍然存在。河内市中心有许多大大小小的湖泊,波光粼粼,是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也让城市变得干净优雅。

如今,河内的城区面积也从1954年的152平方公里扩大到1000多平方公里,人口也从当时的40多万增加到约365438+万。它是越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河内市中心几条宽阔笔直的街道,以修复后的剑湖为中心,向四周放射状延伸,街道两旁生长着四季常青的高大树木。市区的繁华街道包括陶杰、唐杰和同春市场。河内有自己的工业体系,有机械、化工、纺织、制糖、卷烟等工业部门,其中机器制造成为全国中心。比如河内机器厂可以为全国生产各种高精机床和新型农业机械,让河内从消费城市变成生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