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祖庙的历史
佛山祖庙的历史;
佛山祖庙建于北宋元丰年间。当时叫祖堂,其实就是北帝庙。当时珠三角地区多为水城,洪水众多,而北帝只是传说中的治水之神,所以北帝被奉为禅城人的守护神。
但是到了明朝,祠堂被破坏了。
明洪武五年,重修祠堂。
正统十四年,朝廷将祖堂命名为凌影寺,并修建凌影牌坊。
从此,祠堂从民间祭祀的地方变成了官方祭祀的地方。
1451年,成为官方祭祀场所的祠堂在朝廷的支持下扩建,雕刻了一尊北帝铜像。
自此,祠堂初具规模。
光绪二十五年,富裕的禅城人捐款捐物,第一次大修祠堂。
祠堂依然保持着百年前的艺术建筑风格。当时社会各界人士都把自己最好的东西捐给了祠堂,禅城最有名的手工石湾瓦也放在了祠堂的屋顶上。
20世纪70年代初,凌影寺大堂后的清镇楼砖木结构改为混凝土结构。
据当时参与改造工作的梁先生介绍,改造工作历时一年多,耗资65438000余人* * *完成。
扩展数据:
佛山祖庙是供奉信奉道教的北田璇皇帝的庙宇。它叫北帝庙。
原建筑元末被烧毁,明洪武重建。
因其悠久的历史和佛山的寺庙而被称为祠堂。
明初重修祠堂时,规模“只有几米”,此后随着佛山城市经济的日益发展。
祠堂不断扩建,清初成为体系完整、结构严谨、地方特色浓厚的寺庙建筑,并一直保存至今。
现存的前厅、正殿、清镇楼、金香池、万福台等五部分,占地3000多平方米,多为明清建筑。
设计巧妙,技艺精湛,是中国独一无二的建筑之一。
尤其以其精致华丽的装饰工艺而闻名。
瓦脊上密密麻麻布满石湾陶塑,院墙上点缀着砖雕和灰雕。构思奇特,描写细致。
当地民间工艺丰富,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58被定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佛山博物馆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