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湖北鼓有哪些记载?
湖北的原始鼓书与中国北方的鼓词传统说唱艺术有关,历史上鼓词(鼓书)与评书(讲故事)关系密切。
唐代佛教盛行时,信众既唱佛经讲历史故事,也讲民间时事故事,如秋胡的小说、张一超的变文等。到了宋代,从“变文”演变为鼓字,出现了一些专业的剧本。这些字经过了抄写员的打磨,具有很高的艺术性。从明朝到清朝,鼓词在北方日益流行,并逐渐传播到南方。
湖北鼓书的历史在正史中很少记载。追溯鼓书家的师徒关系,推测在清代道光末年,有著名的鼓书家为徒。在这之前,肯定流传很久了。其中早期的著名艺人丁海舟(丁铁板),据说是从山东经河南到湖北武汉演出谋生的。先后师从、匡玉山、潘汉池、王明乐、陈、等五位弟子,历经七代师徒。与此同时,还有来自河南的魏(即魏光善)和刘(即刘皇川),以及龚伯廷、刘等鼓号艺人。
来自北方的鼓手在说唱时仍然保留着北方鼓词的特点。他们用北方口音,一手拿着两把月牙形的钢镰刀(或铁或铜),一手拿着木棍,敲鼓说唱。后来为了容易被湖北人接受,他们的徒弟逐渐改用湖北口音唱歌,唱腔也变了,逐渐采用当地人喜欢的口音。然后,钢镰刀逐渐被云板代替,鼓也改成了小鼓。说唱也是地方口音,受到当地群众的欢迎,越来越流行,直到武汉、鄂东、鄂北等广大地区。就这样,鼓书在湖北生根、开花、定型,成为湖北的一个重要流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