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决古城保护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工业革命以来,对人类生存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令人触目惊心。人类的生存环境不仅受到严重污染和破坏的自然生态的直接威胁,还存在着社会、经济、科技能否持续发展的密切相关的问题。作为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现代旅游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商业经济利益驱动下的旅游资源的相应开发,给人类的生存环境和文化遗产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破坏,使旅游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普遍关注的焦点。
为了使物质文明的进步与环境保护和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相协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员国倡导并于1972年缔结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1976年,世界遗产委员会成立,世界遗产名录建立。根据《公约》规定,缔约国的文化和自然遗产由缔约国申报,由世界遗产中心组织权威专家进行考察和评估,经世界遗产委员会主席团会议初步审议,最后由《公约》缔约国大会投票决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作为全人类世界遗产的一部分予以保护。
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遗产称为世界文化遗产。遗产类型包括文化遗产、自然遗产和文化与自然的双重遗产。根据《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规定,属于下列类别之一的可以列为文化遗产:
1.文物。从历史、艺术或科学的角度来看,具有突出和普遍价值的建筑、雕塑和绘画,具有考古意义的构件或结构,铭文、洞穴、聚落和各种文物是一个综合体。
2.建筑。从历史、艺术或科学的角度来看,由于其建筑形式、身份和在景观中的地位,具有突出的和普遍的价值的单个或相互联系的建筑。
3.废墟。从历史学、美学、民族学或人类学的角度看,具有突出和普遍价值的人造工程或人与自然的杰作以及考古遗址。
历史文化遗产是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的。它是一个古老的东西,一个存活了几百万年,没有备份的独一无二的东西。正是这种独特性和唯一性,决定了历史文化遗产应该得到重点保护。
中国于1985 12年2月12日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并于次年开始申报世界遗产。1999 lO 29日当选世界遗产委员会委员。截至28年7月,中国已有37处文化遗址和自然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文化遗产25处,自然遗产7处,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4处,文化景观1处,成为全世界的财产。在中国,有许多历史文化遗产正在申报或未申报。因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典型的历史、民族、艺术特色,越来越受到游客的青睐,成为宝贵的人文旅游资源,也需要我们的保护。
二、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意义
历史文化遗产是几千年悠久历史的载体,是一个民族文化的根基,是精神文明的传承。万里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云南丽江古城在7级地震后基本完好,后被评为世界遗产。这个地方被保护起来了,全世界的人都会逐渐知道。另一方面,如果承载历史信息的载体消亡了,它所承载的历史文化必然会被淡化或者消亡。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对于研究人类历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历史文化遗产是历史发展的见证,是研究人类或民族历史的重要基础。从漫长的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到现在的社会主义社会,中国历史遗存丰富。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研究人类发展史,有利于推动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2.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对科学研究很有意义。在历史科学研究的过程中,人们发现历史古城、古建筑和结构具有深刻的科学原理。如河北赵县的赵州桥,建于隋朝大业(581 _ 618)(6518),距今已有14年的历史。桥长64.4米,跨度37.2米,高7.23米。赵州桥有14年的历史,经历了1次洪水,8次战争和多次地震,特别是1966年发生在邢台的7.6级地震。邢台离这里4公里多,这里也有4.0级地震,赵州桥没有受损。因此,它是当今世界上现存最早、跨度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代敞肩石拱桥。赵州桥1961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将此桥评选为12“国际历史土木工程里程碑”,并在桥北端东侧修建了“国际历史土木工程纪念碑”铜牌纪念碑。这是世界造桥史上的奇迹,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
诚然,也有许多历史文化遗产的科学原理尚不清楚,需要我们去探索。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对科学研究意义重大。
3.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对发展旅游经济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正是这些人类进步创造的历史文化遗产,为我们的社会发展,特别是旅游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加强对它的保护有利于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历史文化遗产是发展旅游业的基础。
旅游活动的客体是旅游资源。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经济的发展依赖于旅游资源,除了大自然赋予的自然旅游资源外,还离不开人文旅游资源。中国五年多的历史文化遗产丰富迷人,吸引了无数中国人,也让外国人向往。这些是发展旅游业的重要资源,也是人们娱乐、观光、欣赏美景和获取相关历史知识的重要场所。著名的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殷墟、秦始皇陵兵马俑和众多明清皇家陵寝等历史文化遗产。还有一个小周庄,年旅游收入2亿元。可见,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好了,旅游的对象才会存在。
(2)用经济价值直观地表达人文历史文化的独特魅力,有利于更好地发展旅游经济。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旅游业带来的收入也在不断提高,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也在不断增加。中国的人文、历史、文化旅游潜力巨大。保护好这部分旅游资源,可以更快地发展旅游经济。
(3)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可以提升旅游资产价值,可持续发展旅游经济。历史文化遗产是重要的旅游资源,也是旅游资产。因此,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可以提升旅游资产的价值。历史文化遗产是整个国家乃至全人类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文化遗产的价值在于被世人观赏、研究和利用。因此,在文化遗产得到很好保护和开发的地方,旅游业就会发展得很好,旅游资产的价值也会高得多。如秦始皇陵的兵马俑、平遥古城、周庄古镇等历史文化遗产得到很好的保护,其旅游资产价值迅速增值,有利于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够带动地区整体经济发展。
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没有文化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品位的民族,是不可能长久生存和发展的。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中华民族是一个热情进取的民族,有着丰富灿烂的文化和独特的历史文化遗产。具有极大的震撼力和启发性,中国拥有30项世界历史文化遗产,居世界领先地位。在世界历史长河中,它始终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和感召力。它在发展经济、增强国力、提高人民文化品位、培养高尚情操、增强民族自尊心、激发爱国热情、改善国家文化形象、丰富世界文化宝库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文化是进步的动力,是历史的积淀。因此,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弘扬民族精神,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
保存和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也关系到未来。《全球21世纪议程》指出,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保护历史和文化遗产。保护历史文化遗产,造福子孙后代。
然而,长期以来,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被忽视。在多年的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文化价值观的不断变化,许多承载着巨大历史文化价值的不可再生物质文化遗产有意无意地消失了。上个世纪的几次大规模建设,摧毁和破坏了许多传统的历史文化遗产,失去了原有的风貌。此外,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价值和功能认识不足,观念轻视,资金支持不足,制度和规范不完善,也使得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进展不利,存在诸多问题。
三。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几个问题
1.缺乏理解,很难达到* * *知识。尽管整个社会
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价值和意义的认识在不断提高,但不同部门、不同岗位、不同人群的价值取向和审美取向存在差异,导致认识和利益要求产生矛盾甚至尖锐对立。比如在城市建设中,是否要留下一些历史遗迹,是否要新建已经消失的历史文化景观,都有不同的意见。这种情况导致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中的许多问题因为知识的缺乏而难以处理。
2.历史文化遗产不清。许多历史文化遗产沉睡在地上和地下。在快速城市化的过程中,涉及到历史文化遗产,就说不清楚了。很多有价值的历史文化遗产根本没有调查登记,更谈不上公布文保单位,合理规划。3.“建设性破坏”现象严重,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处理不当。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许多地区只注重简单的经济发展和规模扩张,而忽视了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破坏程度令人担忧。特别是在一些旧城改造中,大规模的拆迁建设,使得很多历史传统街区和历史建筑遭到破坏。襄樊宋城墙一夜之间被夷为平地;遵义会议会址周围的历史建筑被拆除。为了发展城市,更新旧城,有必要拆除一些失去历史使用价值的房屋和旧建筑。目前,古老的北京也遇到了一个有争议的问题,那就是古老的胡同四合院是否应该保留,如何协调市民生活环境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之间的关系?我们不能为了开发商的需要,去破坏一些古建筑,一些古迹,去卖地,去集资。
一些地方在开发旅游资源的过程中,片面追求旅游的经济效益,对历史文化遗产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一是为了迎合旅游热潮,不惜拆除传统历史街区,进行了一系列的替代,甚至异地开发,使许多有价值的历史文化遗产沦为“假古董”。
4.法制不健全,执法不力。保护历史文化遗产需要多管齐下,尤其是依法管理。重要的是要加快立法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为什么很多重要的文化遗产,很多地区领导,甚至最基层的领导,都可以一句话化为乌有?就是因为没有明确具体的法律条文来管理,但是权力大于法律。
5.保护资金、专业人才和技术的缺乏直接影响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发展。因为没有专门的保护基金,很多历史文化遗产处于自然消亡的状态。尤其是贫困地区,文物专业干部只有一两个,连日常开支都难以保证。没有一支高素质的专业保护人才队伍和过硬的保护技术,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何谈?
四。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措施
1.积极宣传,更新观念,强化全民保护意识。保护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是城市各级政府和每个市民的神圣职责。政府应加大对文化遗产的投入和保护,同时广泛发动群众,让每个公民都能自觉珍惜和爱护文物,并加强舆论监督。有了群众和舆论的支持,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就有了强大的依靠,我相信人民的力量是最强大的。
2.提高全民素质与法律保障齐头并进。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长城旅游刚刚兴起的时候,所有的长城景区普遍遭遇毁容高峰。从八达岭瓮城西门登长城,沿南北两侧的登山长城分别观察。在这条3米长的长城上,几乎所有游客能到达的地方都刻有各种文字,包括地名、人名、“到此一游”、中文、日文、韩文以及难以辨认的文字。这些文字不仅破坏了长城的历史风貌,还用一些深达半厘米的文字损坏了城墙。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严重损害了国家形象。这就是为什么中国长城学会和八达岭长城管理委员会联合发起了清除长城字迹方案的征集活动。消息公布后,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社会各界纷纷为长城保护出谋划策。近十年来,随着游客素质的提高和管理的加强,刻字破坏有所下降,但依然存在。
重要的是要加快立法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文化遗产不仅应该受到一系列行政法规的保护,还应该受到刑法和其他法律的保护。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严重破坏应被界定为犯罪,并应受到刑事处理。
3.正确处理保护与建设的关系,以保护为前提,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要实现旅游资源的开发,首要的也是最重要的是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人文旅游资源,它是旅游活动不可分割的对象。一旦被破坏,就永远消失了,不会有长期的开发利用。因此,在发展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决不能急功近利。在保护方式上,既要遵循国家相应的保护法律法规,又要结合实际情况,找到一条符合自身环境和条件的道路。借鉴浙江兰溪诸葛村(八卦村)的做法。还可以限时开放实体历史文化遗产,比如西藏的布达拉宫。甚至可以对外封闭,只对学者和相关研究人员开放。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这些独特的历史文化遗产作为一种宝贵的、不可再生的旅游资源,其价值将与日俱增。我们应该高度重视我们所拥有的宝贵资源,意识到这些资源是潜在的和不断升值的资本,并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待它们。即使因条件限制不能马上发展,也要积极保护,可以利用其他产业先行发展,待时机成熟再转化其宝贵的文化价值。
4.摸清家底,做好保护规划。当你到中原旅游时,当地人会自豪地对你说:“你拿一把铁锹,随便挖几下,就可能找到宝藏。”。虽然是个笑话,但也能反映出当地人因为深厚的文化积淀而引以为豪的心态。另一方面也建议大家对祖国的历史文化遗产要有一个很好的认识,做好发掘,摸清家底,便于规划和保护。
前面提到的北京胡同四合院作为历史文化遗产,应该积极修缮和恢复老式民居四合院的优美居住环境。但需要处理好个性文化与提高胡同居民生活水平的关系。如今,在一些历史文化名城,商业氛围越来越浓,而文化氛围越来越淡。丽江古城是世界历史文化遗产,古城保护得很好。但古城里一家接一家的店,文化氛围很淡,不能充分体现古城特色。这是令人遗憾的。保护历史文化名城不是保护城市的全部。其范围、内容和要求应通过城市规划仔细确定。关键是要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新老建筑的关系,新旧建筑在风格和色彩上的协调,使整体格局和谐而不失文化名城的特色。要严格控制文化遗产保护区和历史街区空间过大、不适宜的经济开发、旅游开发和不适宜的人工景区建设。
在改善公民生活环境和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之间缺乏适当的协调。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平遥地方政府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制定古城保护规划;第二,实施古城居民搬迁工程;第三,全面加强古城基础设施建设可以借鉴。
5.借鉴国外先进保护经验,强化保护过程。借鉴国外“保护古城,建设新城”的成功经验,整体保护有价值的传统街巷、古村落,再开发新区,避免城市化进程中的“建设性破坏”。改善被保护传统街区的环境,保持立面原貌,更新室内配套设施,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满足人们对现代生活品质的需求。
6.加强资金投入。国家每年拨款2万元用于历史文化遗产名城保护。当历史文化名城、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遭受地震袭击时,国际社会也给予了相当数额的捐款。为了充分保护历史文化遗产,资金不足,国际和国家的支持能力必然有限,这就要求各地充分利用遗产本身,拿出相当一部分旅游收入,加强自收自支,争取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