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唯一有舞台的居民楼,每一个建筑构件都是艺术品,但游客不多。
在祁县,除了著名的乔氏家族,还有一个被称为“屈半城”的屈氏家族。作为明清时期祁县首富、晋中八大商人之一的屈氏家族,在全国各大城市开设商业、金融名号,商业资本高达10万两白银。瞿家大院位于晋商老街东端,建于清朝乾隆年间,是瞿家众多院落之一。
曲家大院总面积23628平方米,分为8个院落,19个小院,240间房屋。从空中看,像一个大元宝,寓意曲家后人生意兴隆,一天比一天赚钱多。一进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石栏杆庭院。客厅门上,一副对联写着“凡大事皆有从容,不信今日无古贤”,足见大师的儒雅。
继续往前走,就进了曲家家的“五进堂院”。整个庭院长99.8米,寓意“九月回春”。四合院有三个特点:第一,四合院的每一扇门都不在同一轴线上,体现了中国古建筑“门不相对”的观念。二是五院比一高,寓意“人往高处走”,有让后人一步一步往上爬造英雄的意境。三、院子比院子宽,意思是“先窄后宽,珍贵如山”。
与大部分以“西行”起家的山西商人不同,屈家在洪武初年迁居祁县后,以在长治和祁县之间行走的小贩为生,后以修炼仕途开始经商。由于其在商业上的爱国主义,对公益事业和教育的热情,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和尊重。电视剧《长津园行》的原型是祁县屈家。
整个院子都是青石铺的,砖墙青砖。内外金碧辉煌,木雕、石雕、砖雕随处可见,气势上略胜乔家大院。事实上,由于屈家的祖上,在等级森严的封建时期,他们家的建筑法规、材料、工艺都高于乔家大院。
昌玉川茶楼博物馆,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是曲家最大的茶楼,也是晋商中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茶楼之一。不仅在全国各地都有分支机构,在俄罗斯恰克图也有分支机构。值得一提的是,过去北方地区虽不产茶,但最早将茶卖给外国人的是晋商。据说在当时的俄罗斯,昌玉川茶庄的茶叶甚至可以起到货币流通的作用,可见其声誉之高。
家里有舞台,有自己的剧团,足见曲家作为一代豪门的强大实力。据考证,陕西只有瞿家有戏台,戏台院是瞿家第十七世孙瞿所建。屈不仅创办了晋剧历史上第一个字体班——菊梨园,而且对晋剧的唱腔和伴奏进行了重大改革。
曲家大院随处可见的精美石墩也是区别于其他院落的一大特色。这些小门阶,每一个都是精雕细刻,体现的不是古代文人的贵气,而是他们的文化追求和自信。现在曲家大院已经成为中国第一个研究晋商文化的博物馆。如果有机会,不妨来这里走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