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学生会的历史演变

1,上海学生会的成立及其早期活动。

民国8年(1919),北京学生“五四”示威的消息传到上海后,5月6日,复旦学生举行集会,决定组织上海学生联合会(简称学生会)。那天晚上。南洋公学、圣约翰大学、复旦大学、大同学院、同济医学院、省立第二师范学院、南洋商学院、中国工业学院、南洋路学生团体以上海全体学生的名义,向北京政府发出了抗议电。这些学校和团体成为上海学生会的发起者和主要成员。

8日下午,来自上海365,438+0学校的865,438+0学生代表在复旦大学开会,协商成立上海市学生联合会,并当场起草通过了章程。第二天,在复旦召开了预备会议,与会人数从44所学校增加到96人。6月11日,上海市学生联合会成立大会在中国学生会召开,通过了联合会章程和宣言。宣言指出:“要满足全国青年学生的能力,唤起人民的爱国热情,用切实的方法挽救危亡。”复旦大学学生何宝仁当选校长,主管鉴定部。程负责行政部,李负责综合部。6月5438+05日选举工作人员如下:校长何宝仁(复旦)、副校长王尊时(南阳)、会计吴长城(南阳)、副会计朱(复旦)、书记岑(圣约翰)、书记曹德志(震旦)、书记(东吴)、书记等。秘书长舒(神州女校)、干事陈伦辉(同济)、程(博文)、杨逢源(真诚)、丁(圣约翰)、(爱国女校)、高(基督教青年会)、(大同)、费红霞(全球)、阮琴(省商学院)。

上海学联成立后,积极带领上海学生开展活动。5月19日召开紧急会议,决定各校派代表到外地联系全国学术界。罢工后,除了演讲、发传单、调查日货、组织义工团,每天还必须学习3到4个小时。26日上午,来自52所中学的2.5万多名学生在公共体育场举行集会,并宣布总罢工。并致函工商界,希望联系全国工商界共同行动(中国学生会静安寺路51号,6月10日被公共租界工商所查封)。上海市学联成立后,所有学校都建立了学联分会,到6月底,已有84所学校建立了分会。6月5日下午,爱国女校学生分会联合全市所有二级以上女校分会。由于上海学生联合会男女混合,决定成立女子联合会,选举爱国女校王为校长。就读65,438+06所女校,包括中西女校、五本女校、钟会女校、南洋女师、女子体操学校、神州女校、基督教青年会体校、墨炎女校、青秀女校、圣玛利亚女校、碧文女校、民国女子工艺学校、城东女校、李玟女中、民生女校。后来上海学联作为统一的学生组织,由中华民国学生联合会领导。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上海委员会和后来的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上海地区组织为争取上海学生联合会的领导权与国民党右派进行了非常激烈的斗争。当时的团组织认为,自五四运动以来,上海学联一直被反动派所控制。13年秋,民国主张反动派不尽责,但联系南洋大学、暨南大学、大夏大学、上海大学、南方大学、中华职业学校的学生会开会,一致拒绝前学生会。此后,上海学联一直由团组织领导。五卅运动中,上海学联由团委领导,执委会的主席、副主席、秘书、宣传部部长、筹款部部长、检查部部长均由团委控制。当时,联合会还创办了六所工人夜校。

2.解放战争时期的学生会。

民国36年(1937),5月4日,上海法学院纪念五四运动标语被撕,学生被打受伤。6日,上海法学院学生罢课,向市长请愿。5月8日,上海各大专院校成立“五四后援会”,声援法国。第二天,“五四后援会”发表宣言。12年5月,上海10高校反对普考,成立“反考联合会”。5月17日,交通大学、上海医学院、暨南大学、同济大学、幼师学院、音乐学院、复旦大学、商船成立全国大学生联合会。

5月22日,反暴力联盟召集全市所有学校代表开会,讨论成立上海市学联,102学校代表参加会议,决定23日至24日举行全市大罢工。5月31日,上海市学联正式成立。选举交通大学、圣约翰大学、大同大学、暨南大学、同济大学、东吴大学、中国商学院等7所学校为主席团,产生执委会。至此,学生运动在反对内战、饥饿和迫害的共同目标下开始趋同。6月19日,上海市政府宣布取缔上海学联,上海学联被迫转入地下。

5月5日,1949,上海学生会成立。成立之初,号召全市学生迅速复课、复学、护校,参与维护学校秩序、宣传工作和加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学习。联合会的宗旨是团结上海全体学生,为他们谋福利,争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彻底胜利,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学生会采用团体会员制。

3.解放后,学生联合会。

5月30日,1949,上海市学联、中小学教育联合会、技术协会联合召开各界青年代表大会,纪念5月30日,使联合会领导公开化,成立了上海市民主青年联合会筹备委员会。6月3日,召开全市临时学校代表会议,扩大选举了执行委员会,组织了300多人的学生工作队。在不到10天的时间里,帮助100多所学校组织了学生自治会,使学生会成员从解放前的70多所学校增加到6月3日的209所学校和17年7月的324所学校,团结了全市。到1951,上海市学生会工作机构分为学习部、组织部、康乐部、体育部、社会服务部、福利部、女同志部,地址为陕西北路128号。主要负责人:会长、副会长宋希恒、陆、周、李秀华、曹子芳、迟方贤、哈宽贵、姜荣泉,秘书长何长城。1951年,学生会向全市全体学生发出号召,深入抗美援朝,镇压反革命,加强爱国主义学习,把自己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

1952学联积极团结学生参加抗美援朝、增产节约、思想改造三大运动,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1953年,学生会修改了章程,贯彻了毛泽东主席的指示:身体健康,好好学习,好好工作。从20世纪50年代后半期到80年代末,上海学联经历了一段不寻常的历程。经过不断的整顿和调整,最终带领全体学生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下,在上海迈向21世纪的发展进程中,努力学习,努力成才,积极贡献,报效祖国。从1990到1996,上海市学联带领广大青年学生自觉学习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并用它来构筑当代青年学生的精神支柱,充分重视和塑造青年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高举爱国主义伟大旗帜,贯彻“跟党走,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学习民族文化,弘扬革命传统, 爱国爱侨,与上海一起腾飞,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大学生责任与奉献行动; 组织开展了以“了解工农教育,为科教兴国建功立业”“看建设者风采,听奉献者之歌,走企业家之路”“改革100分”“我爱浦东”“市场经济与我同行,改革开放伴我成长”“备战跨世纪与共和国腾飞”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

1996至2001,市学联建立了以“完整合理的竞赛体系”为主要内容的科技创新培养机制,开展了“上海市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论坛”等活动,在中学举办了“青少年生物与环境科学实践活动”、“展望新世纪”等活动。在第一届、第四届、第六届、第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研作品大赛中,上海高校四次荣获“挑战杯”,上海市学联荣获省级“优秀组织奖”。

2001-2006年,上海市学联抓住历史机遇,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精神,不断开拓进取,搭建服务体系,加强自身建设,紧密团结带领青年学生,为担当,学院和大学生广泛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科技创新、志愿服务等多种活动,形成了“选苗育秧”、“博士生下乡”、大学生文化节、中学生学习职业导航、大学生人生发展导航、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品牌,积极服务城市发展、社会建设和青年学生成长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