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寓言讽刺的是什么样的人,偷钟和等兔。
寓言《偷钟》讽刺的是自欺欺人,不正视客观现实,不研究客观现实,采取封闭心态的人。
寓言《等兔子》讽刺了固守狭隘经验、墨守成规的人。
文章简介:
“偷钟”出自《吕春秋自知》,意思是偷钟,捂着耳朵怕别人听见。打个比喻,你在欺骗自己,你必须努力掩盖你掩盖不清楚的东西。
《等兔》出自《万事皆有错》:战国时期,宋国有个农夫,看见一只兔子撞到树根上死了,于是放下锄头,在树根旁等着,希望能再得到被咬死的兔子。
延伸素材《偷钟》的写作背景;
春秋时,晋国贵族赵灭了范。有人趁机跑到范家偷东西,看见院子里挂着一口大钟。这座钟是由精美的青铜制成的,有着精致的形状和图案。
小偷非常高兴,他想把这只漂亮的钟带回家。但是这个钟又大又重,所以它不能被移动。他想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打破时钟,然后分开搬回家。
小偷找到一把大锤子,拼命朝钟砸去。砰的一声巨响,他惊呆了。小偷慌了,心想,这下糟了。这个钟不就相当于告诉人家我在这里偷钟吗?情急之下,他扑到铃铛上,张开双臂想盖过去,可是铃铛怎么盖呢?钟声仍在远处回荡。
他越听越害怕。他不由自主地收回双手,使劲捂住耳朵。“咦,铃声变小了,听不见了!”小偷很高兴。“精彩!捂住耳朵就听不到钟声了!”
他马上找来两个布球塞住耳朵,以为没人能听到钟声。于是我松手去撞铃,铃一响,就响亮地传到很远的地方。人们听到钟声冲进来,抓住了小偷。
成语寓意:
时钟的声音是客观存在的,不管你捂不捂耳朵,它都会响。任何想要客观存在的东西,都不会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有些人不认可对自己不利的客观存在或者不喜欢。如果他们这样认为,它就不会存在。这和“偷钟”一样,是一种极端的主观唯心主义——唯我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