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诺族简介

基诺族简介

基诺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县基诺族乡,少数散居在景洪县的东旺、东阳、橄榄坝、大渡岗和向明、东仑。基诺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基诺族”是一个民族的自我宣言。以前汉语音译为“优乐”,意为“追随舅舅”,推而广之,意为“尊重舅舅的民族”。

基诺族有自己的语言,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因为没有文字,过去我们习惯用雕刻竹木来记录事物。基诺族信奉万物有灵论,崇拜祖先,崇拜诸葛孔明。他们主要以农业为生,旱稻、棉花和玉米是他们的传统作物。茶叶种植历史悠久,包括著名的普洱茶。

基诺族历史

基诺族是一个自称的民族,在过去的历史文献中被翻译成中文为“优乐”。基诺族都生活在云南省西双版纳的一座大山里。根据他们的生活习惯、节日习俗、服饰装饰、民族渊源和历史沿革,于1979年被确定为中国少数民族,并被国务院批准公布为中国第55个少数民族。关于基诺族的起源,没有文字记载。基诺族崇拜诸葛亮,据说是诸葛亮南征部队的一部分,从普洱、墨江甚至更北的地方迁来的。经过几代人的繁衍发展,新中国成立时尚未形成定型的阶级社会,基本上还处于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的农村公社阶段。新中国成立后,基诺族直接进入社会主义,彻底改变了刀耕火种、刻竹简、物物交换、祭鬼治病的落后面貌。今天,基诺族人

基诺音乐

云南省西双版纳景洪县基诺族约有11900人。没有国语,没有方言差异,没有文字。雕刻木头,竹子,或几个芽和谷物,记笔记和计数,相信万物有灵,崇拜诸葛孔明,在祖先崇拜中占有重要地位。

基诺族的歌舞活动经常通宵达旦,特别是节日、婚丧嫁娶、盖新房,歌声悠扬,连绵不断。基诺族的歌和养育了他们的西双版纳一样优美动人。从高高的基诺山上,传来悠扬的歌声,仿佛在讲述一个古老的传说。

基诺礼仪

基诺族人待客真诚,在民间一直保持着“生吃熟吃”的习俗,即在捕获猎物后,凡是见到捕获者的,都可以在活着的时候分享,煮熟了再吃,直到吃完为止。喝酒也是一样。只要客人不放酒杯,主人一定陪他到最后。

在民间,一直保留着以酒代刑的习惯。凡是违反村规民约或做错事的,一般会被罚10碗酒。严重者将对当事人处以两头猪、100多斤大米、几十斤酒的罚款,并请全村人吃一顿饭。

过去基诺族有成年礼的习俗。当孩子们举行成年礼时,他们要把牛养肥,用香蕉叶包起来,分发给寨子里的所有住户,以示庆祝。

基诺族庆祝节日。

基诺族过去信仰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但以祖先崇拜为主。传统节日以过年为主,具体时间由各村确定,但多在腊月举行。每逢过年或祭祀,家家户户都要宰杀畜禽,以备酒肉,传统的猎牛活动最为隆重。那时,几个小伙子会用刀把牛的脚剁下来,然后从牛的屁股上割下一块肉作为祭品。剩下的牛肉将被分享。同时还会用瘦牛肉、皮、血、胆、蒜、辣椒、酸笋、槟榔、绿叶、酒做成一道名为“可乐沙”的凉菜,用三只鸟和飞鼠给邻村的扎旺家送礼。各家父母都会去长辈(族长)家拜年,长辈会设宴,按要求入座。

祭祀活动有烧地、品年节、吃谷魂等。每次祭祀,一般都是杀猪杀狗。狩猎祭祀要根据猎物的大小和凶猛程度分为三个等级,祭祀的规模取决于等级的不同。所有的猎物都必须在献祭后吃掉。

基诺族婚俗

基诺族的婚姻在宗法制度下基本上是一夫一妻制,但仍保持着许多夫妻婚姻甚至群婚的一些特征,其中有许多需要详细研究。男女15、16岁后,都要举行成人礼。经过一个严肃而又令人惊叹的复杂过程,他们要穿上成人的衣服,在夹克上绣上月亮形状的花徽,在挎包上绣上花徽——“童帕”。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成为公社的成员,拥有恋爱的权利。之后,他们必须在酒店过夜。因为每年举行成年礼的青年男女都是同龄人,所以后一两年举行成年礼的年轻人自然形成了一个恋爱阶层,但即便如此,同龄阶层之间的婚姻也有一个自然的过程。婚前恋爱通常有八漂、八宝、八里三个阶段。“八漂”是秘密约会的阶段,“八宝”是爱情由秘密变为公开的阶段,“巴里”是同居的阶段。只要同居后双方感情温馨和谐,男方早上起来给女方家扫地,向全世界说要做夫妻,然后让父亲或叔叔向女方父母求婚。通常女方父母会同意,然后约定婚期。因为婚姻是自由的,经历了恋爱三个阶段,所以婚后离婚的人不多。

基诺族女孩对年轻人感兴趣后,会送他一朵漂亮的花。如果小伙子也爱姑娘,收到花后,可以在青年男女结婚时向姑娘求婚。结婚时,男女双方都要杀猪请客,新娘进屋,公公要赏一个鸡腿。

基诺族服饰

基诺族男女都喜欢戴大耳环,眼睛比较大。他们认为耳环眼的大小是一个人是否勤劳的象征,所以从小就戴耳环眼,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扩大。如果一个人的耳环很小,会被认为胆小懒惰。基诺族男人穿宽大的裤子和一件无领双排扣的白大褂。女子头扎高髻,头戴三角尖帽,背上一个麻布袋,白色背心上纹着各种图案,身穿一件无领长袖外套和一条黑红边拼接的裙子。基诺族人喜欢穿蓝、红、黑条纹的自制土布,充满民族特色。

基诺饮食

基诺族习惯三餐失色,以大米为日常主食,夹杂玉米、瓜豆等。基诺族人吃米饭很讲究。他们应该吃好米,新米和陈米,这些米大多用于喂养牲畜或制作烧酒。玉米重在吃绿色。早餐一般用手将糯米揉成一团,午餐用芭蕉叶包裹米饭拿到地上,随时加盐和胡椒食用。晚餐除了米饭,还有一些菜,家庭饲养的畜禽只能在婚丧嫁娶时宰杀。

通常,肉的来源要靠打猎。每年5-9月是基诺山的雨季。这里的蔬菜几乎都是山上采集的,山药、水芹菜、竹笋、鱼腥草和各种菌类都是经常吃的。竹笋是最常见的。丰富的野味和山野菜,加上当地特有的野辣椒、麻根、香茅和酸木粉,使基诺族人在不同季节都能做出许多具有热带山野风味的民族菜肴。

基诺族人普遍喜欢喝酒,民间流传着一句话,一天离不开酒。我们喝的酒大多是用大米或玉米酿造的。在酿造过程中,通常会加入一些植物如锁梅叶。这种酒是浅绿色的,有天然的植物香味。据说有健脾强身的功效。

基诺山是著名的产茶区,驰名中外的将军饵茶是当地特产。人们喜欢喝老叶茶。喝茶时,他们通常将老叶放入茶壶中煮沸,直到汤变浓。毛额、切马等村的基诺族妇女,有的有吃当地特有的一种土的习惯,有的老年妇女已经吃土上瘾,一天不吃就会难受。研究表明,这种粘土含有少量人体必需的铜、铁、钙、锌等元素。

典型的食物主要有:香蕉肉、全肉条等。还有竹筒烤麂排,炸金雀花。

基诺建筑

基诺族的房子都是干轨木屋,木框架,木墙,茅草屋顶,一般都是上下两层。没有墙的一楼用来堆放农具和柴火,上面的一楼是主客厅。基诺族至今还保留着同姓的习俗。父系家族的“大房子”里,有一个宗族火坑,每个小家族都有一个小火坑。有些“大房子”里住着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小家庭,反映了父系家族的残余,引起了有关专家的注意。

基诺族习俗

基诺族有很多禁忌,比如:煮麂头一定要在妇女睡觉后,孕妇不能吃铜铁锅鱼饭;祭斋神的食物,必须在村里和社长面前煮;祭祀山神的食物必须在野外烹煮,不允许带入村内;民间有个说法,吃鸡可以治病。宝宝满月的时候,爸爸要闭门烤鸡,一个人吃。那一天,他的父亲不准说话,以为这样可以为孩子消灾。

基诺族宗教

基诺族普遍信仰原始宗教、自然、祖先和万物有灵论。每逢过年或祭祀,家家户户都要宰杀畜禽,以备酒肉,传统的猎牛活动最为隆重。祭祀活动有烧地、品年节、吃谷魂等。每次祭祀,一般都是杀猪杀狗。狩猎祭祀要根据猎物的大小和凶猛程度分为三个等级,祭祀的规模也根据等级的不同而不同。所有的猎物都必须在献祭后吃掉。

太阳鼓是基诺族最神圣的祭祀器皿和乐器。每个村子一般都有两面,即男鼓和女鼓。基诺族人将太阳鼓视为神灵的化身和村庄的象征,认为它能保佑全村人民兴旺发达,庄稼丰收。平时放在卓八和卓生(仅次于卓八的另一位长辈)家里,不允许任何人随意触摸和敲打。只有在卓巴宣布过年的时候,过年舞大受鼓舞的时候,在特定的场合,才可以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