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木匠是谁?
许多古籍中都有记载,如《明珠记》、《万物起源》、《古史考》等。,认为木匠使用的许多工具和器具都是他创造的,如角尺(也叫鲁班尺),墨斗、刨子、钻子、锯子等工具的传说也是鲁班发明的。这些木工工具的发明,把当时的工匠从原来的繁重劳动中解放出来,劳动效率成倍提高,土木技术焕然一新。后来,为了纪念这位著名的大师,人们把他视为中国民间工匠的始祖。
(1)锯子
传说锯子也是鲁班发明的。事实上,根据考古学家的说法,早在新石器时代,生活在中国的人们就会加工和使用齿石镰和蚌镰。这些是锯子的雏形。早在鲁班出生的几百年前,在周朝,就已经使用铜锯了,“锯”这个词已经出现。
传说有一次他进深山砍树,不小心滑了一跤,手被一种野草的叶子割破了,渗出了血。他摘下树叶,轻轻地触摸它们。原来叶子两边都有锋利的牙齿。他用这些密密麻麻的小牙齿轻轻抚摸自己的手背,竟然切了一个洞。他的手被这些小牙齿划破了,鲁班从这件事得到了启发。他想,如果有这样一种带齿的工具,那岂不是也能够迅速锯断树木!于是,经过多次实验,他终于发明了一把锋利的锯子,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2)弯尺
音乐统治者最早的名字是矩,也叫鲁半尺。传说是鲁班发明的。
《墨子·天·商志》说:“车轮匠坚守自己的规则,以成就方圆于世。”规则,即圆规和直尺。尺子由尺柄和尺翼组成,两者相互垂直成直角。尺柄短了一尺,主要是量。尺翼的长度不确定,最长的是尺柄的两倍,主要用于测量直角和平衡线。木工用尺子测量直角、平面、长度甚至平衡线。
(3)墨斗
墨斗是木匠用来玩线的工具,是鲁班发明的。这个工具用一个桶盒来储存墨水。线的一端穿过墨孔进行染色。染弦的末端是小啊木钩,被称为“班木”,是鲁班的母亲发明的。板木通常高出地面一英寸左右。固定后,染好的绳子会弹到地上,工地以此为水平线和直线的标准。或者可以将板木固定在高处,由墨斗悬挂,染色的绳子以墨斗的重量为力弹到墙上,这就是立面的直线标准。石匠之后,师傅用斗线确定收集来的石头的形状,然后用其他工具把不需要的部分敲掉,做成所需形状的方块、长石等石头。
古代武器
钩和梯子是春秋晚期常用的武器。《莫文》记载鲁班将钩改为“强钩”,用于船战。楚军用这个装置和越军进行了一场水战。船退了就勾住它,船过了就推开它。《墨子公损》记载他把梯子改成了可以立在空中攻城的梯子。
(1)梯子
梯子是一种古老的攻城器械,据说是鲁班发明的。以下为相关记载:《墨子·公博》记载:“公博为楚筑云梯之兵器,建成后将攻宋。”《战国策·公运盘为楚设机印》写道,墨子曰:“见公为梯。”《淮南子》曰:鲁班如公败,楚人也。他是天子的聪明人,可以当梯子。许慎《淮南子兵略训》注:“云梯可立于云上,故能鸟瞰敌城”。
(2)挂钩强度
“钩劲”又叫“钩拒”、“钩巨”。是古代水战中使用的战争工具,可以钩住或阻碍敌方战船。传说是鲁班发明的。以下是各种相关记录。《墨子·鲁文》:“从前楚人与越人在江上一舟而战。楚人顺流而进,逆流而退,见利而进,见弊而退。越人逆流而进,顺流而退,见利而进,见弊而退,所以越人必被楚人所败。公败者从鲁南到楚,开始为舟战之器。作为强钩的准备,退者钩之,进者强之,测其强钩之长。造兵时,楚之兵不忠,楚人败。”
农具
先进农业机械的发明和采用是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世本》说鲁班制造石头,《吴元琦元》说他制造脱壳、碾、铣机器,在当时是很先进的。另外《古史考》记载鲁班做了一把铁锹。
重担
据史本记载,石磨也是鲁班发明的。传说鲁班用两块坚硬的圆石,各凿成密密麻麻的浅槽,合在一起,用人力或畜力转动,米粉磨成粉。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打磨。在此之前,人们用杵在石臼中捣碎谷物,但研磨的发明将杵臼的上下运动变成了旋转运动,使杵臼的间歇工作变成了连续工作,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这是古代谷物加工工具的一大进步。鲁班发明磨坊的真实情况无从考证,但根据考古发掘,龙山文化时期(距今4000年左右)就有杵臼,所以鲁班发明磨坊的时间是有可能的。
在历代皇帝中,朱由校是一个非常有特色的皇帝。他很聪明,对制作木制品有浓厚的兴趣。他要亲自操作刀斧切割、油漆工绘画等木工活。他手工制作的漆器、床、梳子盒等。,全都装饰得五颜六色,精致而出人意料。
据史料记载,明朝天启时期工匠制作的床极其沉重。
明熙宗手工武职
需要十几个人来搬,材料很多,样式也很普通。朱由校自己琢磨,自己设计图案,自己锯木头钉板,用一年多的时间做了一张床。床板可以折叠,非常方便携带和移动,床架上雕刻有各种图案,美观大方。据说他见过的木器皿、亭台楼阁都可以做。他不厌其烦地做着刀削、斧凿、油漆工擦漆等木工活,甚至废寝忘食。
朱由校自己制作的娱乐工具也相当精致。他在一个大桶里装满水,盖上水彩画,在大桶下面钻孔,在大桶底部形成水射流。然后他在喷水口放了很多小木球,开关输液,水拍打木球,木球绕了很久。朱由校和他的嫔妃们一起观看并欢呼。一旦他做了一个花园,鸟儿可以在里面行走,鸟儿可以唱歌,水可以流动。
朱由校喜欢盖房子,而且他喜欢耍小聪明。常常是房子建好后,他高兴得手舞足蹈,反复欣赏。当他高兴的时候,他会立即销毁它们并制作新的样品,而且他永远不会厌倦它们。吴宝雅在《匡远》杂志上写道,朱由校曾亲自在院内修了一座小宫,似乾清宫,高不过三四尺,却精妙绝伦,小巧玲珑,妙不可言。他还做了一个沉香假山,赤台林亭,精雕细刻,当时一绝。朱由校喜欢打球,经常和太监在长乐宫打球。朱由校觉得光玩是不够的,所以他亲自设计建造了五个踢球花园。
朱由校对建筑的热情也表现在他对皇家建筑项目的关注上。从天启五年(1625)到天启七年(1627),明朝对内廷、中基宫、建基宫进行了规模浩大的改建工程。从架设柱梁到插剑挂牌,整个工程朱由校都亲临现场。
朱由校喜欢看木偶剧。当时,梨园弟子用巴沙木雕刻了海外四夷、满山先生、士卒将军等形象。当朱由校情绪高涨时,他也展示自己的技能。他制作的木人画男女不一,高约两尺,有臂无腿无脚,均涂五色漆,每一个小木人画都用三尺多长的竹板支撑着。此外,还有一个长10英尺、宽10英尺的方形木池塘,里面装满了七分钟的水。水中有活鱼、蟹、虾、藻类等海产品使其浮在水面上。然后用凳子支起一个小木池,四周用纱网围起,竹板在网下移动旋转,就形成了水偶的舞台。画面后面,一位艺术家根据情节用竹片将木头人浮在水面上,游斗击鼓。当时宫里有很多戏,如偷桃、太监下西洋、八仙过海、孙行者闹龙宫等。,都是服装新颖,演技巧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