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N 112 E+02 E在哪里?附近有哪些河流?

湖北荆州,公安县境内,G55京东高速(松溪河桥附近)狮子口镇境内的河流,松滋溪河(松滋溪河/松滋河),

松滋河又称茧河,是荆江河段分流和泄流的主要河流之一,也是“荆南四口”之首。松滋河自北向南流经湖南、湖北两省的松滋市、公安县、安乡县、澧县,再流回长江。

松滋河是清同治九年(1870)长江大堤决口时形成的。当时洪水量级为千年一遇(枝城来水110000立方米每秒),洪水高出当地堤顶约5米,在庞家湾、黄家铺等地决口,史称“武庚之灾”。黄家铺堵的时候,庞家湾堵不起来,因为灾民都跑了。由于封堵不牢,黄家铺于清同治十二年(1873)坍塌,荆江南岸四港分流洞庭湖的格局形成。当时杨长进等人以“民生艰难,堵两个口也没用”为由,力劝政府留个口淤塞。为了减少洪水对江北的威胁,当局同意。之后洪水持续四五十年,百姓流离失所。“河道横跨全县八十余里,与低洼的湖泊、港口漫流在一起,没有固定的轨道可循。之后百姓四面围,河水从新口(今大口)入。到十九世纪初,轨道固定,东西两个分支在此形成。”(1983版松滋地名学)[

松滋河流经松滋、公安、澧县、天津等地,历史悠久,人文底蕴深厚。农业比较发达,工业生产有一定规模。早在春秋时期,西支河畔的南海镇就有一座运城,又名楚城,由楚昭王王允龚都辛所建,于1870年洪水中沉入小南海湖底。东支河边的米吉台镇有一个有趣的来历:因此,这里地处低洼处,有一种鸟叫“咕噜鸡”,体型很小,呈灰褐色。它可以潜入水中狩猎,每次长达十分钟,生活在湖泊,河流和池塘中,只能短距离飞行。后来变成了大米集散地,时间长了就演变成了大米平台。东支河东岸派出所孟家溪镇,可谓“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它不仅是荆州十大粮仓之一,也是明代著名文学流派“公安派”创始人三元的故乡。“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是同胞兄弟,都是读书人,都是文学革新家。他们反对“文学必在秦汉”、“诗歌必在盛唐”,主张“表现自己的精神,不拘一格”的文学主张,对当时文坛及其后代的发展起到了进步作用。东支河公安县分流河道官支河上的毛家岗镇,明清时属毛遂里,又称大贤里,是佛教天台宗创始人支基的诞生地。清代同治《公安县志》载:“于一大圣,生智者,后世为神,因其名。”公安县志1990版上写着:“荆州的碑上写着,智者禅师起初想出家,他母亲说,‘谁出钱?’老师指出毛是道钉,把水变成油,于是进了天台山。“毛遂因此得名。干支是美味的食物,尤其是给父母的食物。意思是:禅师想出家的时候,他母亲对他说,你出家了谁管我吃饭?儿子的手指被茅草化成栗子,手指变成油脂,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其父在南梁时被封益阳,梁死,家破人亡,生活艰难,遂厌世在长沙出家。陈德安(538-597)是僧人智吉的俗名,智者是隋朝皇帝杨迪对杨光的尊称。30岁左右,定居浙江天台山,讲学。59岁,卒于金陵梁青。智吉一生修建了36座大寺庙,如当阳的玉泉寺。同时,智吉也是一位有着非凡政治活动的宗教领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