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海地区的历史演变
1952年3月,在民主改革的基础上相继建立了人民政权,并设立了街道办事处。根据人口和当地情况,分为九个办事处,即水上、河南、北街、堤东、太平、围顶、仓后、杨桥和沙仔围(北街围原为石崇乡,现属市区)。办事处下设6-7个居委会,每个居委会300-600户。居委会下设17至22个居民小组,每个居民小组管理13至15户居民。
1957下半年,办事处合并,由9个改为5个,以堤东、太平为东,以仓尾、仓尾为后,以沙仔尾、杨洋桥为沙,以水、河南为水,北街不变,共5个办事处。1958到10期间,仓库在水上合并,之后成为仓库后台。
1960人民公社时期,五六月份四个街道办事处改为四个支部,分别是北街支部、东堤东支部、仓后中心支部、沙中沙仔支部,居委会和居民小组不变。
1961年4月,四支合并为两个公社,即北街、堤东合并为东部公社,仓后、沙仔合并为西部公社。行政区9至11,居委会、居民小组不变。
1963年3月左右,两个公社合并为街道人民公社,行政区划全部撤销,恢复1957的五个办事处,即北街、堤东、水上、仓后、沙仔围五个办事处,下辖43个居委会。
1969年3月8日,江门市民阵由市革委会民政组成立,变更为江门市民阵革命委员会。前线下设的五个办事处改为“XX区革命委员会”,居委会改为“XX居民委员会革命领导小组”。
1969下半年,撤销公民阵线,恢复街道五区革命委员会为江门街道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领导。
1975年初,撤销街道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街道五区革命委员会由中共江门市委街道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领导。
1978三月中旬,江门市革委会办公室街道管理科成立,领导五个区的革委会,而不是中共江门市委街道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1979、11个月后,街道5个区的革命委员会改为××街道办事处,即北街、堤东、水上、仓后、沙仔围街道办事处,居委会革命领导小组再次更名为××居委会。
4月1983,革委会办公室街道管理科改为江门街道工作办公室,领导5个街道办事处。
1994年8月,改市为江海区。8月1994至4月1995,江海区辖外海、李乐、江南街道,共43个行政区,14个社区(社区内设居委会)。其中,外海镇有19个行政区(含角头、胶北),1个社区;里尔镇24个行政区和2个社区;江南街道有11个小区。
1995 5月,经省民政厅批准,外海镇角头、胶北行政区升级为角头、胶北行政街道,分别设立街道办事处,由区政府派出。迄今为止,江海区辖外海、李乐和江南、角头和胶北。共有16个社区,其中外海1个,李乐2个,江南11个,角头2个。55个行政区,其中外海17,李乐24,角头10,胶北4。
4月1999后撤销行政区,更名为行政村。到年底,全区已有55个行政村和20个社区。之后江南小区几经调整,由原来的15调整为6。截至2002年7月,全区共有11个社区,55个行政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