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子夺位中所有兄弟的结局是什么?五四是怎么当上皇帝的?

九子夺嫡,指清朝康熙皇帝的儿子们争夺皇位的历史事件。关于四子胤禛继位的传闻很多(文末有相关分析),没有历史依据。毫无疑问,胤禛早年韬光养晦,扶植党羽,在夺位之战前期保持中立,深得康熙赏识,最终凭借自己的智慧当上了皇帝。

康熙皇帝8岁即位,在殿中坐了61年。他生了50多个孩子和24个儿子。参与夺取办公室的九个儿子是:艾辛吉奥尔罗·因措、尔·因措、圣尹稚、胤禛、巴·因措和久·因措。名字太生僻了,我找不到。

不用说,第四个儿子胤禛是13年历史上最勤奋的皇帝。再往下看看其他八个结局。

康熙帝

雍正帝

老尹达斋

他在废太子中得罪了太上皇,被封爵,住在大宅里。康熙帝派贝勒延寿等人轮流看守监牢,并严令:疏于职守者,以家治之。尹宅已经成了一只死老虎,再也见不到天了。雍正十二年(1734)卒,以贝子礼葬。

老二是废太子尹仁。

囚禁在咸安宫。雍正还是不放心。一方面封他为郡王,另一方面下令在山西祁县郑家庄建房,并将殷人移去坐月子。雍正二年(1724),尹仁去世。

老阴三汁

本对皇太子并不十分热心,致力于编书,但也受到牵连。雍正即位后,以“尹稚与太子关系密切”为由,命尹稚镇守竟陵,并派他到遵化镇守康熙帝陵。尹稚不高兴,她私下抱怨是不可避免的。雍正知道后,干脆拿了尹志军的头衔,囚禁在景山永安阁。雍正十年(1732),尹稚去世。

老吴银奇

曾率正黄旗营垒,后封为恒亲王。殷琦没有组建政党,也没有为储存而战。雍正登基后,以此为借口,削了儿子的爵位。雍正十年(1732),殷琦去世。

老殷琦油

死于雍正八年(1630)。

老巴音乳

他是雍正兄弟中最优秀最有才华的。但是,“世宗对废立皇太子深感遗憾。”雍正继位后,尹贵及其追随者被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尹措心里明白,自己经常不开心。雍正继位,玩了一个两面派的把戏:先是封尹措为太子——他的福晋对前来祝贺的人说:“有何目的?”我不禁为领导担心!”这话传到雍正那里,命令福晋回娘家。不久,在一个借口下,银座在祠堂前跪了一天一夜。后奉命斩皇太子,高墙圈禁,遂改名“阿金娜”。学者们对“阿奇纳”这个词有不同的解释,这个词以前的意思是“猪”,但最近有学者将其解释为“无耻”。银座再次入狱,受尽折磨,最终被杀。

老九银蟾。

因为与尹贵的隶属关系,也是雍正不允许的。银燕心里明白,私下说:“我要出家受死了!”雍正不能允许伊尹出家!他借口撤黄带,砍宗谱,把他抓起来囚禁起来。它被重新命名为“塞思·布莱克”。“赛斯·布莱克”这个词以前的意思是“狗”,但最近有学者将其解读为“无耻”。不久,伊尹被判28项罪名,押解到宝鼎,机械锁死,并下令直隶总督古力将其囚禁。伊尹在宝鼎监狱受尽折磨,在一个僻静的地方死于腹部疾病。传说他被毒死了。

老印石衣

因为党的依附,被雍正恨之入骨。雍正元年(1723),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来京,卒。他把神龛(kān)送到廓尔喀(今蒙古共和国),命尹稚(jο)印书赐酒。尹说他有病,不能前进,就住在张家口。同年,他被剥夺了爵位,并被抓回首都拘留。直到乾隆二年(1737)才被放出来,死了。

老伊势尹家

康熙末年任满洲正黄旗都督,极受器重,位高权重,但未组党谋位。雍正刚刚即位,就封他为郡王。很快就被一个借口贬为“走在孤山的壳上”,也就是从郡王贬为比贝勒还低的壳,不给真正的骑士,只享受壳待遇。不久,就降为甄国公。乾隆即位后,被金封为太子。相比其他兄弟,这个尹家活到了乾隆二十八年(1763)78岁。

十四个印规

虽然与雍正是女同胞,但由于他的党担任了“胤禛”的职位,以及康熙驾崩雍正党改“胤禛”的传闻,两人成了死敌和兄弟。雍正即位。先是不准富源将军进城吊唁,命令他镇守遵化太上皇陵墓,然后把他父子囚禁在景山寿皇殿周围。乾隆继位后,他被释放。

历史记录

康熙末年太子废黜后九子即位,所有的太子都看到了自己当皇帝的希望,兄弟们一个接一个自相残杀。众所周知,皇帝只有一个。九子夺位后,其余诸侯下场都很惨。几乎没有人能安然度过九子夺位的办公室。

康熙十五年(1675),康熙立二哥为皇太子(2岁)。后来皇太子变得骄横跋扈,为了私利结成小集团。康熙四十二年(1703),康熙杀索图,父子关系紧张。康熙四十七年(1708),在木兰围场的布尔哈苏宫,康熙皇帝宣布废立皇太子,理由是皇太子“祖上违法,不听我的号令,却滥施公权,暴戾淫乱”。之后很多大佬开始觊觎皇位。

哥哥尹蜜是一个普通家庭的长子。他从来没有被康熙喜欢过,他知道没有希望。他以“术士张明德尝殷密会很贵”为由向康熙提出殷密,并表示要为父杀了殷密,这让康熙极为心寒,对殷密严加斥责,严加防范。尹错小时候是被大哥的母亲慧妃养大的,所以大哥对他有好感。这时,三哥尹稚揭发了大哥大在燕镇加害殷密,康熙将大哥大下狱。康熙厌倦了与伊尹的阴谋,他也被拘留,然后释放。康熙四十八年(1709),三月恢复殷勇太子身份。康熙五十年底,被告人与刑部尚书齐世吾、步兵司令托合奇、兵部尚书耿勾结。康熙五十一年(1712),九月再次废黜太子。此后,被遗弃的王子被囚禁至死。三哥尹稚看到这一团乱,主动退出了比赛。

伊尹再次被废后,八阿哥伊尹转而支持十四阿哥伊尹(四阿哥同母同弟),九阿哥伊尹和十阿哥殷琦是八阿哥伊尹的附庸。5月13日是黄宏发的附庸,5月4日是胤禛的附庸。胤禛是一个太子党,在太子刚被废后,他敢于为殷说好话。第二次废除殷勇后,胤禛看到殷勇再也不可能重新建立,开始搞任人唯亲,窥视储藏空间。这时形成了两大势力,即以胤禛为首的四爷党和以银座为首的八爷党。

康熙六十一年(1722),康熙皇帝死于长春园。当时八爷党支持的五四在西北,五四留在北京。康熙的近臣军长隆科多(清朝圣父萧义仁的弟弟)宣布,康熙的遗嘱宣布胤禛为雍正帝继承皇位。日后,八名叶党员遭到迫害。九子夺嫡,以雍正胜利告终。

为了防止兄弟争夺皇位的悲剧再次发生,雍正实行了密储制度(当然他之后的清朝逐渐衰落,最后连个儿子都生不出来,所以没有实行这个制度)。王子不再公开成立,皇帝写了一封信,放在干青宫的一块明亮的匾上。直到皇帝驾崩,后人才能打开,宣布继承人。

康熙皇帝的24个儿子

康熙有三十五个儿子,二十个女儿。只有24个儿子和8个女儿活到成年。康熙的诸子,最早沿用“成”、“保”、“常”三个字,后来又沿用“阴”字。在和即位后,为了避免皇帝的忌讳,诸侯名字中的“阴”字都改成了“云”。易云祥太子死后,名字又改回了黄宏发。

长子尹国(1672-1735)与皇帝长子惠飞生于康熙三十七年(1698)被立为直郡王,“千岁党”之首。

萧成仁皇后所生的殷勇王子(1674-1725)是皇太子,也是“太子党”之首。

三子(1677-1732)为所生,为黄之第三子。康熙三十七年(1698)立为成俊郡王,康熙三十八年(1699)在闵妃斩首百日,发配贝勒。康熙四十八年三月,太子金城,“三老爷”。

第四子胤禛(1678-1735)为德妃所生,由佟佳氏(隆科多的姐姐)抚养。康熙三十七年(1698)立为贝勒,康熙四十八年(1709)立为雍亲王。四爷党的首领。

第五子殷琦(1680-1732)是易飞生所生,由皇太后小张卉抚养长大。康熙四十八年(1709),封她为恒亲王。

六子,银座(1680-1685),德妃生,六岁死。

第七子尤因(1680-1730)生为公主,由惠妃抚养。康熙四十八年三月残废,成为金春郡王。

雅姿茵茹(1681年-1726),梁飞(?-1711年)是慧妃生的,养的。康熙三十七年(1698)封多罗贝尔,雍正元年(1723)封太子廉为“八爷党”首领。

九子尹贵(1683-1726),易飞生,康熙四十八年三月被封为贝子八爷党。

十个儿子?(1683-1741年),贵妃文(孝昭仁皇后之妹)出生,康熙四十八年(1709)封墩郡王,八祖党。

十一子(1685-1696),易飞生,英年早逝,年仅十二岁。

十二子尹嘉(1686-1763),公主出身,由马谡拉古抚养。康熙四十八年(1709),被立为妾。雍正元年(1723),封他为鞋亲王。

十三子,黄宏发(1686-1730),闵妃所生(德妃所养)。雍正元年(1723),封为太子易,一方四爷。

十四子,尹贵(1688-1755),德妃生。康熙四十八年三月,封为孤山贝子之子,雍正元年五月,封为多罗郡王,八爷党。

第十五子胤禛(1693-1731年),汉族,王米安人。

十六子尹璐(1695-1767),汉族,安人。

十七子李因(1697-1738),汉族,陈人。

十八子殷密(1701-1708),王米安人(汉族),生卒年八岁。

十九岁的殷琦(1702-1704)出生于高相印(汉族),三岁时去世。

20岁的伊尹(1706-1755)出生于高相印(汉族)。

二十一子尹(1711-1758),汉族,陈人。

二十二子尹虎(1712-1744)出生。

二十三子殷琦(1714-1785),汉族,石景坚人。

二十四子殷密(1716-1773)生于陈木建(汉族)。

关于胤禛王位继承的几种观点分析

第一,修改遗诏的理论。在单田芳的《桐林传》中,梁羽生的《弹指一挥间》、《惊雷》等。,雍正继位被写为“第十四世子”在康熙的遗诏后,公平牌匾是由王子的叔叔龙克多题写的。随着电视剧的流行,这种说法在民间形成了绝对的权威。但仔细想想,这纯粹是捏造。首先,把“于”从“于”改成繁体中文的“于”是绝对困难的。而且,纪连海推翻纪晓岚,讽刺小沈阳家族“各草包”的故事可以作为佐证。有一个故事说,小沈阳建了一个亭子,并要求纪晓岚题字,说“竹芽”。于是就有了一个传说,称赞纪晓岚的聪明,称小沈阳一家为“草包”。但是,传统的是一块,竹字不是一个字。可见两个故事是一样的,只是今天的主观臆断。其次,根据道光的圣旨,“立皇帝第四子易宁为皇太子,立皇帝第六子易宁为太子。”圣旨是用汉语和满语写成的。因此,在清代,“十四太子”的称谓并不正确,应该是“皇帝的十四个儿子”。但是如果叫皇帝的十四个儿子,遗诏是没办法改的,更重要的是满语的十和是没办法调和的。第三,据《清史稿》记载,“雍正元年八月,清世宗内廷,命秘书命名,封于祖板上”:“雍正十三年八月,崩帝、庄云路等人发起雍正元年皇太子[即乾隆]圣旨,宣即位。”这是最早的密储记录,始于雍正将密储遗诏置于公平匾后。至于这种做法在康熙末年是否开始得更早,没有文字记载。在这一点上,毫无疑问,圣旨的修改纯属子虚乌有。

第二,沈唐杀父。有一种说法是康熙有病,春园好。最后四个皇帝,胤禛,拿了一碗人参汤。服用后不久,康熙就去世了。但据记载,很懂医术的康熙生前并不爱吃人参。他曾说人参适合南方人,不适合北方人。【见康熙《聚聚注》】江宁织女曹寅病重时,苏州织女李喜增代康熙奏请吃药。康熙曾在奏折中批示:“曹肯吃人参,此病亦从人参。”康熙不喜欢人参。对于暗中关注父亲的雍正来说,是不可能知道的。俗话说,给他所爱,做他所喜欢的,所以人参杀父论是站不住脚的。?

第三,年羹尧的儿子说。一种说法是雍正的母亲德妃在入宫的八月生下了雍正。所以有人怀疑年羹尧与德妃有染,所以雍正是年羹尧的私生子,年羹尧做了改朝换代。对于这种说法,也是后人编造的事情。首先,雍正还只是太子的时候,他在信中诅咒年羹尧是恶少。试想,儿子怎么会骂父亲是小人?更有力的证据是雍正的《居注》中有一句话“我在年羹尧长大……”所以断言后人说雍正是私生子,年羹尧助其继位,纯属主观臆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