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周大事件

夏朝(2033年前?-1562之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4000多年前,夏部落的首领禹因治水的贡献受到虞舜的高度重视,最后退位给他做部落联盟的首领,这就是夏朝的开始。大禹死后,其子继位,史称“大禹之子”,宣告了部落联盟“退位制”的结束和封建世袭制的开始。

但夏的统治并没有巩固,齐国时代发生了伯夷之乱;齐国的儿子太康也把国家治理得很差。在位期间多次战乱,最后被东夷的后羿夺取,史称“太康失国”。后羿和太康一样,也是一个无能的统治者,整天沉溺于打猎,把政治完全交给韩卓。韩卓上台后,杀了后羿,自立为王。

后来,太康的弟弟孙少康与夏朝遗老波密联手,打败了韩卓,恢复了夏朝的统治地位,史称“少康中兴”;夏朝的统治得到巩固,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国家趋势上升的时期。自少康以来,先后有朱、淮、莽、谢、卜、简、尹嘉等八代统治,政治稳定,经济繁荣。

到了夏朝第十三任国王孔嘉上台,夏朝开始衰落。孔甲的“好气乱交”引起了人民的不满和军阀的叛乱。从此夏朝统治陷入危机,仅仅四代就导致亡国之祸。所以《史记》记载“孔家入夏乱,四代亡”(国虞周瑜)。

夏朝的最后一个国王夏杰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在位期间,驱使大批民众为他修建了无数的宫殿和亭台楼阁,还下大力气征服外部世界,使得诸侯纷纷离他而去。这时,黄河下游的一个彝族部落商在其首领的领导下繁荣起来。唐成以讨伐暴君夏杰的名义发动灭夏战争;夏杰战败,死于南巢(今安徽寿县),夏朝宣告灭亡。

夏朝大约有4000年的历史。由于历史悠久,加上我们至今没有发现任何原始文献和文字记载,我们只能从一些古籍和传说中对夏朝有所了解。近年来,通过对夏都遗址考古工作和“夏商周断代工程”的研究,我们对夏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有了新的认识。河南省偃师县二里头村发现的二里头文化是夏文化的代表。其中发现了大量的青铜器、陶器和大型宫殿遗址。由此看来,夏朝已经从石器时代进入青铜时代,掌握了冶金和铸造技术。与石器时代相比,生产力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相传酿酒业也始于夏朝。《石本左篇》有“伐狄酿酒”的记载。)另外,从一些古典书籍中可以看到,夏朝采用的是干支历年,我国历史上出现了最早的“石霞”,这是当时科学文化水平的见证。

夏朝有十三王,十六王。分别是:玉祁-太康-中康-香-少康-朱-淮-芒-谢-步下-殷家-孔家-高法-夏杰,历时约471年。夏朝是一个古老的王朝。虽然我们已经离开了4000年,但关于夏的一些传说仍然广为流传。由此可见其对后世的影响之深远。夏作为古三代的开端,为华夏文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可以说,没有夏朝,就没有中华民族三千多年辉煌的文明史。

商朝(公元前562年?-1066?)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与夏周并称中国的“三代”,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根据传说,商王的祖先是五帝的后裔之一。

约公元前16世纪,黄河下游兴起了一个以鸟为图腾的氏族——商,其首领开始流行。在伊尹、钟繇等人的协助下,对桀的战争开始了。先是消灭了一个盟友葛、魏、顾、昆和我们的夏,除了的两翼,然后又在义、明条市场上两次击溃了的军队。唐成回城后,正式登基为王,各路诸侯纷纷前来祝贺,商朝正式建立。

唐成在位十二年去世,死后由外丙继承王位。从魏国到太甲的统治时间很短,商朝的权力实际上掌握在伊尹手中。太甲即位后,不守先法,胡作非为,伊尹把他流放到童。在他悔过的时候,伊尹欢迎太甲回来继续执政,商的统治呈现出清明的氛围。

太甲死后传给其子沃丁,历经太庚、孝甲、雍、太武四代,商朝统治一度衰落。直到太武帝执政,商朝才再度兴盛,最好的政治局面出现在唐成之后。因此,商人们称太武为“中宗”。

在商朝中期的数百年间,历代统治者因为朝廷内部纷争和经济原因多次迁都:钟鼎迁至雍;他谭佳从喧嚣搬到了相;祖逖住在避难所;南耕从避难走向选举;盘庚从选到殷。自盘庚迁都殷后,商朝的国家政权又开始崛起。武丁即位后,大力选拔人才,任用了傅说、甘潘、祖姬等人才,征服了周边各国,大大扩大了商朝的疆域和人口,为生产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这一时期,商代的政治、经济、文化都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在商代晚期达到顶峰,史称“武定中兴”。

武丁之后,商朝开始逐渐衰落。武丁的儿子祖庚、祖嘉相继登基后,政治无能,荒淫无度,导致社会混乱,人民悲惨。祖嘉以来的六个国王(严新、康定、武姬、文定、帝姬和帝辛)比祖嘉走得更远。到了帝辛(商纣王)的时候,商朝终于处于崩溃的边缘。商纣王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暴君。他宠爱美女妲己,对尚荣、毕赣、魏子和姬子等贤臣逐一废贬,把政务完全交给费仲等弄臣。因此,不仅朝鲜的大臣和贵族反对纣王,商朝的诸侯和其他国家也抛弃了德意志。公元前1027年(?),在周武王的领导下,西周在木叶打败了商朝军队,从而结束了商朝600多年的统治。

经过600多年的发展,商朝在政治、经济、科学上都比夏朝有了很大的进步。从我们考古出土的殷墟遗址来看,商代已经完全脱离了原始部落的生活方式,由游牧转变为定居。殷墟中还出土了大量占卜龟甲、精美青铜器、玉器等物品。其中,在安阳发现的“司母戊大方鼎”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最大青铜器。这说明商代的青铜冶炼和铸造技术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卜辞龟甲上发现的甲骨文,一般认为是商代的文字,是我们今天能够认识的最早的中国象形文字,为我们今天研究商文化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商朝持续了大约496年。

西周(公元前1027年?-771年前)是中国继夏商之后的第三个朝代,是中国古代社会的鼎盛时期。

周的祖先起源于黄帝族。夏朝时,周氏族的首领被弃为“后稷”掌管农事。因此,周氏族是一个擅长农业耕作的部落,这极大地促进了周的经济发展。到时,周已发展成为一个可以与殷商抗衡的大诸侯国。周文王是周朝历史上功绩卓著的统治者之一。在位期间,在军事家姜尚的协助下,开始筹备“毛商”,先后灭了毛商、毛商、崇商等国,并将都城迁至裕丰(今Xi安西南),从而完成了对商贾的钳形包围。迁都后第二年,文王驾崩,其子继位,即大名鼎鼎的,延续了周朝的灭商行动。到了九年,周在拜见诸侯,结成联盟,共同讨伐商周。从此,武王在木叶打败了商军,夺取了商朝,结束了商朝的统治。

武王死后,他的儿子背诵了王位,以便成为国王。因为他是一个年轻的国王,周公旦,武王的弟弟,采取了权利。在他的统治下,周消灭了各种叛乱势力,将首都东移至洛邑,并加强了对东部各部的统治。周氏的亲戚和功勋大臣被封为王子。“周刑”的建立稳定了社会秩序。通过一系列的政治治理,西周的统治得到巩固,开始走向繁荣。西周自立为王,经过康王、赵王、王牧,这是一个向外扩张的时期。王在位期间,平定了东方的小诸侯国,而康王、、穆王也扩大了周朝的疆域和人口,政治、经济、文化空前繁荣,达到了周朝的顶峰。赵浩棋后期,周朝又开始了南征。十九年,赵浩棋率军攻楚,因不得人心而失败。赵浩棋也死在了南方。

纣王是周朝的第十任统治者,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暴君。他在位期间欺压百姓,却禁止百姓谈论国事,引起百姓怨声载道。最后,愤怒的人们冲进皇宫,赶走了李,结束了他的残暴统治。至此,周朝开始走向衰落。

李王逃亡后,诸侯推举龚勃掌管朝政,称为共和元年(司马迁《十二诸侯年谱》始于这一年,中国从此有了准确的年表)。公伯善仁义,在诸侯中威望很高。他代表国王行使权力达十四年之久。周厉王逃走后,公伯和李太子为周宣王继承了王位。以为明君,辅以、,任用、钟、等贤臣,逐渐恢复了国家以前的统治,各地诸侯纷纷朝见周。这一时期被后人称为“王玄中兴”。然而,中兴的情况并没有持续多久。邱和子宫涅为了国王的缘故继承了王位。王友是西周的最后一个皇帝。像王理一样,他也是一个昏庸的国王。为了赢得爱情公主的赞美和微笑,他不惜“在篝火中扮演诸侯”。结果调兵遣将,狗仗人势,大举进攻,幽王又点燃了篝火,却没有诸侯发兵救援。王友战败,死在骊山下。他死后,沈侯、吕后、徐文公立伊久为平王。平东迁,史称“东周”。自此,西周宣告灭亡。

周朝的礼仪制度比较健全,有自己的官制、兵制、刑法、地方制度和礼仪制度。直到春秋时期,孔子仍然提倡《周礼》,可见《周礼》对后世影响之大。周的祖先是夏地的农官,其农业生产技术相对先进,为社会进步提供了最初的物质基础。随着物质的丰富,也促进了手工业、商业和自然科学的发展。当时有专门的人员负责观察天象和记录历法,而中国传统的五行八卦理论很可能起源于周朝。这些无疑都在科学上证明了当时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西周延续约257年,传至第11、12代王。

东周,又称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民族分裂形成的时期。史学界一般将“三家分晋”视为春秋末期、战国初期。

公元前770年,平东东迁,建立东周。但此时的周已经衰弱到了极点,的统治面积不足六百里。诸侯国纷纷成为领主,不再出现在周王面前,对诸侯国的指挥权也名存实亡。这一时期全国分为140多个诸侯国,其中以楚、齐、晋、吴、越、秦为最大。

清/一个姓氏

楚国是长江中下游三苗人建立的国家。周朝初,曾参加之乱的战争,后获周国号,居住在楚国丹阳(今湖北隰县)。春秋初期,楚国日益强大。公元704年,远在千里之外的储君的熊通叫武王。因为地处中国的南方,楚国和中原的中国诸侯之间经常发生一些战争。通过战争,楚国先后吞并了四十五个较弱的诸侯国,逐渐成为春秋初期中国南方的主要强国之一。

制服

齐的祖先是谋士的族人。因帮助周灭商有功,被封为齐王。同时,周统治者给了齐国一个特权——他可以惩罚有罪的诸侯。有了这个特权,齐在西周时期发展成为东方大国。春秋时期,齐国出现了一位著名的政治家齐桓公。他依靠谋士管仲整顿国家事务,设置各种官员各司其职,将全国分为二十一个乡,其中工商业六个乡,学者十五个乡。这十五个乡都是农业乡,乡里面的人平时集中种田,战时当兵。在这几年间,齐国变得富强起来,到公元前679年,齐国统治了北方。后来在567年,齐国消灭了东夷大国赖,国土扩大了一倍多,成为名副其实的数一数二的国家。

促进

晋国原属戎狄游牧区,东周初期(公元前676-公元前651)建都姜(山西翼城县),从此开始了晋国的争霸。晋国先后消灭了霍、耿、魏、虞、郭等一些北方小诸侯国,统一了汾河流域。636年,龚贤的儿子重耳登上王位。他被龚贤流放了19年。在这19年间,重耳周游世界,积累了丰富的政治经验,回国后立即着手整顿政事。他联合群臣,两次率领晋、秦、宋、齐联军南下攻打楚国,在南方占据了大片地盘。金军南征,促进了中华文明向江南的进一步传播,加快了中华民族大融合的步伐。春秋后期,晋国统治出现危机,最终分裂为朝鲜、赵、魏等几个独立的诸侯国,史称“三族分晋”。

周朝的一个国家

吴是春秋中前期发展起来的一个新的诸侯国。本来是楚国的诸侯国,后来随着后来的强大逐渐脱离了楚国的统治。506年,吴国攻打楚国。战争中,吴国征服了楚国200年的都城程英(今湖北江陵),掠夺了大量物资。吴楚战争是春秋时期的第一场主要战争。战争的结果是,楚国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创伤,而吴国逐渐取代楚国成为南方强国。

越......越......

越国和吴国一样,都是楚国的附庸国,但越国的崛起要晚于吴国,直到云昌年间,越王才称王。后来,在楚国旧臣文子和范蠡的帮助下,越王击退了吴国的入侵。后来吴王夫差起用伍子胥为将军,拿下越国,使其投降。然而越王勾践并不甘心失败。他住在柴火里,每天尝一次苦,以示不忘民族大敌。越王勾践经过几年的准备,于公元前473年灭吴,成为继吴之后的又一个南方强国。

在几个大国中,秦国并不是最强大的国家,但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秦国成为春秋时期发展最快的国家。在秦穆公统治时期,他曾经用谋士百里奚使秦国强大了一段时间。但秦国地处中原北部,与戎狄、羌等北方部落杂居。因此,中国的诸侯一直利用秦魏来荣帝,禁止其加入中原,这给了阿沁很好的发展机会。后来战国时期,秦国以强大的实力消灭了六国,统一了天下。

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纷纷吞并其他小国,尤其是楚、齐等大国。到了春秋末期,大多数中小国家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秦、楚、燕、汉、赵、魏、齐的统治时代。至此,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时代结束了,随之而来的是另一个割据时代——战国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