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的民间艺术有哪些?

满意的回答

、黄杨木雕、细线条纸雕、瓯绣、木偶戏、米雕、石雕、温州彩石镶嵌、贾瓦勒、瓯瓷。......

瓯塑温州历来以发达的传统手工业著称,被称为“各类工人之乡”。温州的手工业非常发达。仅民间工艺就多达70种,浙江温州的三雕就占了两种。其中之一是瓯塑。瓯塑俗称油泥塑,是在泥塑和漆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最初主要用于制作家具,后来也用于制作屏风、壁画等装饰品。

细纹刻纸细纹刻纸起源于乐清的民间剪纸——龙舟花。乐清的和林被命名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线雕纸传承人。

布袋戏布袋戏在温州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泰顺县素有“木偶之乡”的美誉。温州的木偶有三种:药偶、布袋偶和提线木偶。2007年,药用木偶被评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

温州石雕温州石雕是“浙江三雕”(东阳木雕、乐清黄杨木雕石雕、青田石雕)之一。温州石雕是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青田石雕的一个分支。上世纪20年代从青田引进。温州石雕以青田优质叶蜡石为主。叶蜡石润如玉,质地细腻。能工巧匠运用圆雕、浮雕、浅雕、雕等技法,雕刻山水、花卉、五谷、水果、神仙、动物、鱼虾、寺院、亭台楼阁及各种器物。著名艺术家潘雨辰擅长青田石雕。作品《罗盛教》、《铁骑奔腾》、《欢乐时代的孩子》被国内外有关部门收藏,其中《罗盛教》被北京军事博物馆收藏。

温州彩石镶嵌温州彩石镶嵌是石雕和木雕的结合。2007年被列入浙江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光绪八年(1882),永嘉老艺术家潘阿敏开始用青田彩石片镶嵌红木、紫檀。后来艺术家们不断创新创造,除了制作挂镜和小屏工艺品,还增加了对联和小屏工艺品,还增加了对联和挂屏。它所用的石头,从单一到多种天然颜色的叶蜡石,发展到玛瑙、牛角、人造或天然宝石;木材开始陆续使用紫檀木、樟木等高档树种,创造了平嵌、高嵌、全嵌等多种技法,向童话、民俗、现代生活拓展;制作过程分为15个步骤:制图、塑形、排列、雕刻、抛光、搭配、木、画、嵌、胶、雕、蜡、整理、绘图、组装。人民大会堂陈列着温州艺术雕刻厂老艺术家王培珍、吴振德创作的《中国古代八大发明家》。

瓯绣瓯绣是温州当地的传统艺术,是中国六大著名刺绣之一。它是在当地民间刺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吸收了上海刺绣和苏绣的技巧。瓯绣始于1000多年前的唐朝。兴盛于明清时期,当时多用于寺庙刺绣图案。清咸丰三年(1853),温州开始设立专业刺绣店。早期工艺美术家蔡和金敬之的刺绣作品曾在巴拿马、加拿大和美国展出。

贾瓦勒贾瓦勒是我国古老的印染艺术,是用带花纹的夹盘进行染色的工艺。它和扎染、蜡染同属于中国古代三大纺织印染方法。

上世纪末,贾瓦勒还在浙南山区的消息迅速引起了国际印染界的关注。这种古老的印染技术至今仍保存在温州苍南义山镇八代村和乐清中烟村。“苍南佳悦”被列入浙江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苍南义山镇八代村盛产贾瓦莱印染产品。用靛蓝印染织物是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手工艺。

瓯瓷温州瓷器历史悠久。截至目前,已鉴定出200多处古窑址。杜金玉的《傅园》说:“陶选出于东瓯”。茶具东瓯瓷最好,“东瓯”指的是浙江温州。瓯瓷以其典雅的釉色、精湛的制作、多样的造型和装饰享誉海内外。由于温州人擅长制陶,喜欢制作一种小容器,称为“瓯”,“瓯”字出自“瓦”,故名。后人称之为“瓯人”、“瓯地”,温州话也叫“瓯话”,然后当地生产的瓷器也叫“瓯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