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建筑业发展趋势分析:机遇与挑战
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新形势下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
国内建筑业的发展机遇;
第一,新型城镇化还有很长的红利期。
中国城市化进程已进入中后期,2021年中国城市化率达到64.72%。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规划纲要提出,“十四五”期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65%,2035年提高到75%,2050年提高到80%。
第二,装配式建筑成为主流
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装配式建筑产业的发展政策,产业扶持力度和针对性逐步加强。明确2025年全国新建建筑中装配式建筑比例达到30%,各地区配套政策及时跟进,各大地区政策推动,建筑面积快速增长。
三是绿色节能建筑新渠道不断拓宽
国家明确了“十五”期间的九项重点任务:提高绿色建筑发展质量,提高新建建筑节能水平,加强既有建筑节能绿色改造,推广应用可再生能源,实施建筑电气化工程,推广新型绿色施工方法,推进绿色建材推广应用,促进区域建筑能源协调,推进绿色城市建设。
四、总承包模式将成为未来建筑业的主要发展模式。
工程总承包模式在国际工程市场上占有很大份额,也是目前国内工程市场上政府管理部门和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推广的一种模式,并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我国的建筑生产中。
动词 (verb的缩写)商业模式延伸至“投建营”全产业链一体化发展
为适应行业发展需要,大型建筑企业正大力拓展规划设计、投融资、全过程咨询、产业引进等高附加值业务能力,加快高端链条补短板和做强步伐,加强产业链间的协同整合,全面提升全产业链和一体化发展的竞争优势。
6.PPP市场仍是建筑企业转型的重要方向
PPP市场模式的创新(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是公共基础设施中的一种项目运作模式)也是大势所趋。RETIS和hybrid ABO为PPP市场带来新机遇,建筑企业持续推动规模化发展。PPP项目仍然是持有优质经营性资产的机会,也是向资产运营型企业转型的重要手段。
七、新型基础设施市场发展空间较大。
未来建筑行业将加速向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智慧城市、智能交通、智能能源、智能建筑将成为新的发展方向,新型基础设施与传统基础设施的嵌套融合成为必然,将深刻改变建筑业的实现方式、生产组织和管理模式。
八、建筑市场体系和运行机制更加完善。
到2025年,建筑法修订加快,法律法规体系更加完善。企业资质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个人资质管理进一步加强,工程担保和信用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工程造价市场化机制初步形成。工程建设组织模式不断优化,工程总承包和全过程工程咨询广泛推行。
国内建筑业面临的挑战:
一是要素成本上升成为建筑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随着优质供应链资源成本的不断上升,控制优质供应链资源成为必然趋势。通过混改、并购,发展壮大产业工人,向供应链延伸,是必然趋势。随着劳动力资源的不断减少,协同团队资源成为企业扩张的瓶颈。
第二,各类业主的高负债和高杠杆使得建筑企业的经营风险不断上升。
各类业主资金短缺,偿付能力是最大的风险。一些地方政府的高负债风险巨大,需要企业慎重选择。财政部数据显示,江苏、湖南、贵州、云南等地政府财政压力较大。开发商方面,各大开发商加大了去杠杆、降风险的力度,但目前广泛使用的大节点支付方式对建筑企业造成了较大的资金压力。
第三,国企改革将加速建筑企业的整合重组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和“对标国际一流”的总体目标是激发企业活力,优化治理模式,实现从管企业到管资产的转变。国有企业将进一步推向市场,竞争力弱的企业将在市场中优化重组。
四是建筑企业市场经营风险仍在高位徘徊。
长期以来,建筑企业因其行业特点,资产负债率一直较高,在各行业横向比较中仅次于金融业和房地产业。截至2021年末,地方国有建筑企业资产负债率仍徘徊在80%的高位,有的甚至超过90%。
五、建筑业新技术的应用将加速产业工人的职业转型。
随着BIM技术、智能建筑、智能工地、无人机等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逐步应用,建筑企业有必要加快产业工人的职业化,加大新材料、新设备、新技术使用的培训,拥有一批高技能的建筑产业工人,提高生产效率和施工质量。然而,建筑企业高技能人才短缺、产业工人老龄化、受教育程度和技能水平低制约着建筑业由大变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