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詹昭吗?

明代佚名《包公安》中有一些根据民间传说整理的关于包公的故事,其中詹昭尚未出现。只有《包公降妖篇》(又名《五鼠闹东京》)一节,讲述了五鼠妖孽祸害人间,包公上天用神猫驱魔,可能是《三侠五义》中五侠被称为“五鼠”、“展昭”等侠客和“猫鼠之争”的原型。

展昭真正的出道是在另一部明代的善本《包公安》和地方戏中,所以不是下面史玉昆先生原创的。明代展昭的形象是一个传统的古代侠客,有名而神秘,他自始至终只通过包公,并没有成为朝廷的官员。

展昭在清代道光年间的民间艺人石玉坤的《三侠五义》中,演变成今天广为人知的天空守护者形象。史玉坤是晚清著名说唱歌手,人称“石老师”,“说话有匠心”。他一上台就拉弦唱歌,词清新独特。他素有“石校书”之称,有一篇关于坤的评论,称赞他“警世赞调,传于市井。”三侠五义的故事本来是歌本。先是歌词被删,变成了120层的《龙图公安》。后来经竹简主人打磨,光绪五年北京聚珍堂出版。因其“大赞忠臣侠士”,甚至被称为“忠义传奇”。光绪十五年,俞樾(1821-1906,尹复,号屈原,清代学者)也“辅佐正史,修正通俗之论”,“不要第一次写”,更冠名《王猫》,单独出版。1924年,又经俞平伯先生整理,仍是原貌,印刷出版,就是今天流行的三侠五义小说。

尽管如此演变,但从北京首都图书馆藏车与三侠五义的歌词手稿对比来看,除了歌词的删减和一些文字的加工润色外,情节的变化只有两处。所以可以说,这一版的《三侠五义》基本保持了史玉坤歌本的原貌。

《三侠五义》第三集,展昭以侠客的身份出现在江湖上:

包认得,骑着马镫,带着包兴,出其不意往京师去了。在路上,他又饿又渴,走了一夜。一天,当他们到达一家镇上的商店时,主人和仆人找到了一家餐馆。宝兴牵着马,交给酒保喂养。找了个座位,包公坐在前面,和包兴打横。虽然是佣人,但是因为在外面,没有外人,所以父子俩一起吃饭。唐冠来放了一杯筷子,放下了小菜。包公想要一毛钱的酒和两个菜。宝兴倒了酒。包公刚才想喝酒,但一个道士坐在对面的桌子上,要了一角钱的酒,陷入了沉思。他拿起壶,没有倒进杯子里。华拉倒了一桌子。看到他叹气,他似乎有什么心事。包公正纳闷,忽见外面又来一人,一身武艺打扮,英气逼人,一脸侠义。道人见了,连忙站起来说:“请坐。”那人还没坐下,就从怀里掏出一大锭银子来,递给道士,说:“这银子暂且拿去,晚上再见。”道人收了银子,爬地下,磕头出了铺子。

包公看到这个男人大约二十岁,很有魅力,于是他站起来,把手放在胸前说:“邀请你哥哥。能不能不弃前嫌,何不来彼此谈谈?”听到这里,男人上下打量了包公一番,然后笑着说:“既然你犯了错误的爱,你敢违抗命令吗?”宝兴赶紧站起来,添了一杯筷子,又点了一毛钱酒和两个菜,又倒满了一杯。宝兴站在一旁,不敢坐下。包公和那个人坐在一起,问道:“你哥哥叫什么名字?”那人答道:“小弟姓,名赵,字雄飞。”包公也取了一个名字。两人一纸一文,言语投机,不知不觉喝了几个角。展昭道:“我现在有些小事,不能陪你哥哥了。我改天再来看你。”说着,就要了钱。包公并不谦逊。宝兴地道:“我们三爷把石灰抹在嘴上。”那个人没说再见就走了。包公想不出他是谁。(《三侠五义》第三回,金龙寺英雄初救,隐士村狐狸三度报恩)

评书艺术流传至今,出现了很多版本的“三侠五义”供人们欣赏。其中,单田芳先生将大、小、五义前后三部分串联起来,写出了三门五门的武侠体系,将侠义、剑客分类,结构庞大,个人风格浓厚。但由于其对前人人物和故事的大量删改,不建议作为文学考证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