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高、李斯杀了傅肃,立了胡亥。现在的人是怎么知道这段历史的?
首先,在赵正书被发现之前,今天人们看到的所有史料都记载着赵高和李斯合谋让秦始皇的小儿子胡亥做太子。
《赵正书》中的记载与《史记》中的记载不同。《赵正书》中记载胡亥被立为太子,秦始皇去沙丘病重。李斯等人建议立秦始皇的小儿子胡亥为太子,秦始皇同意立胡亥为太子。胡亥回到咸阳后,继承了皇位。这种说法,大概是赵高、胡亥等人传播的,把秦始皇的垮台看成是偶然,把胡亥的继位看成是秦始皇在选拔接班人上的“从属”思想。理论上,这种说法也有道理。但《赵正书》并不是权威史料,仅从其对赵征至秦始皇的称呼来看并不权威。秦始皇登基前可能叫郑而不是郑,但登基后应该叫郑,不能再叫了。其次,秦始皇的确姓赵,但基于此,可以断定赵正书的权威性不够。
其次,《史记》中的记载是有逻辑的。
据《史记》记载,秦始皇去沙丘,病重,不久就垮了。秦始皇病重时,写了一幅书法,车辐命赵高扣压,无人送与傅肃。这非常符合秦始皇的思维。秦始皇看重法家思想,后来搞焚书坑儒。在秦始皇的思想里,他是最高权威,他的国家是精密运转的仪器,所以不会有意外。于是他让傅肃继位,也就是他让傅肃继位。他写书法给傅肃,傅肃可以收书法。当时秦人虽然重用法家思想百余年,但儒墨道杂名等各种思想仍广为流传。秦代的吕不韦、王纨、李斯、赵高等人都知道并受到各种思潮的影响。他们都知道人是最不靠谱的,也没有像秦始皇期望的那样老老实实的在国家机器上做一颗螺丝钉,所以赵高才敢扣发稿子。李斯敢违背秦始皇的意愿立胡亥,胡亥不在其位。只有他继位后,才会效仿始皇帝巡视天下以增强自己的合法性,杀死自己的兄弟以消除潜在的威胁。
最后,司马迁可能已经接受了赵高和李思谋的说法,胡亥是根据那天参加密谈的人留下的说法,结合我们刚才说的事实逻辑成立的。
《史记·李斯列传》中明确记载“独子胡亥、宰相李斯、赵高和五六个侥幸的官员知道皇帝崩的开始,其余大臣并不知情。”也就是说,除了胡亥、李斯、赵高,还有五六个被赵高看中的太监。这些宦官很可能传播了赵高如何游说胡亥、李斯的故事,最后司马迁知道了。此外,这本传记还记载了李斯最后谋杀赵高,锒铛入狱。赵高谋杀李斯已久。在对抗赵高的过程中,李斯不得传播当日的情节,以此在舆论上钳制赵高。此外,《史记·秦始皇本纪》中也记载,赵高最终杀了胡亥,立公子营为秦王。赵高想杀胡亥和胡亥之后,需要为自己的弑君行为找到一个合理的解释。解释大概是胡亥逼他立胡亥为太子,他屈服了,但后来发现胡亥不是当君主的料,这个说法也可能是司马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