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三个历史知识点的整理
1,了解“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1)西汉:每个城市都有专门用于贸易的“市场”,与居民区严格分开,长安东西各有一个市场。建立官方管理(或市政秩序)按时开市和闭市。
(2)隋唐:长安有城和广场,一墙之隔,白天定时开放。(南北朝出现草市)
(3)宋代:城市与广场的界限逐渐被打破,商店随处可设,早晚可营业,打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
2、了解主要商业城市和商业集团:
(4)西汉:长安、洛阳、邯郸、临淄、万、成都商业中心。
(5)隋唐时期黄河流域的长安、洛阳;长江流域的扬州、益州成为繁荣的商业城市;广州是重要的外贸口岸,政府设立了城市大使。
(6)宋代开封、临安;益州发行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7)元代的大都和杭州。泉州,世界第一大港
(8)明清:商业帮派出现。比如徽商和晋商(他们之间的相似之处是:都是从经营盐业起家的;商业活动都与金融领域有关(徽商经营典当行,晋商设立银行);活动范围涉及国外,积累了巨额财富)
2.两门必修三门历史知识点整理
发达的古代农业
一、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演变
(1)刀耕火种(原始农业)
(2)石锄耕田(雷)
(3)铁力牛耕:它出现在春秋时期。汉代以后,铁力牛耕成为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第二,农业集约化经营
生产工具:春秋战国——铁犁;西汉——耦犁(赵国)与犁田(播种工具);东汉——耦耕被推广到珠江流域;隋唐-屈原里(江东地区)
耕作方法:春秋战国——垄耕法(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耕作方法);西汉-戴天法律
魏晋南北朝——耕耙沤技术(北方地区);耕耙技术(华南)
水利工程:都江堰(战国);曹渠、白渠、龙首渠(汉)
灌溉工具:翻车(曹魏马军改)、拖挂(唐代)、高翻拖挂(宋代)、风力发电机(明清)。
精耕细作在农业上的意义:水利工程和农业灌溉工具的应用,促进了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
3.高二必修三历史知识点整理
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
了解古代中国在丝织、冶金、制瓷等手工业方面取得的主要成就。
(1)丝绸行业: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和丝织的国家。四五千年前,中国已经养蚕,有了丝织品。商代就有了织布机,可以织出很多种丝织品。西周时期就可以生产斜纹提花织物。唐朝的丝织技术较高,以轻薄精致著称,同时也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花纹风格。宋代丝织品种类繁多,织锦吸收了花鸟画的写实风格,图案活泼。明清时期,中央或地方政府在苏杭设立的织造局,生产的丝织品比上一代多,尤其是精细精美的缎子,成为清代丝织品的代表。丝织工具包括花织机。
(2)冶金技术:
①炼铜技术:原始社会晚期,中国人就掌握了炼铜技术。商周时期,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期,代表作品有商代的司母戊鼎、泗阳方尊、三星堆青铜礼器。
(2)冶铁技术:西周晚期,中国已有铁工具。东汉杜氏发明的水力鼓风冶铁工具和南北朝时期的浇钢法,使中国在16世纪前的钢铁冶炼技术和产量举世闻名。
(3)陶瓷业: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原始瓷器烧制于商朝。成熟的青瓷烧制于东汉,成熟的白瓷烧制于北朝。到了唐代,已经形成了两大制瓷体系,即南青北白。宋代制瓷技艺大放异彩。瓷窑遍布全国,出现了五大名窑。明清时期,瓷器种类繁多,青花瓷、彩瓷、珐琅彩争奇斗艳。江西景德镇是瓷都。
4.高二必修三历史知识点整理
书法艺术
一、汉字的起源和演变:
商代甲骨文(最早的成熟文字)-商周金文-西周金文(大篆)-秦统一篆书-汉代隶书-三国楷书(钟繇)
第二,书法艺术的发展
1,秦汉小篆,隶书
2.书法艺术形成于魏晋南北朝:王羲之《兰亭序》。
3.隋唐达到新的高峰:张旭、怀素野草;欧阳询、颜真卿、刘公权用楷书;书法理论
4.宋代: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都有自己的情态。
5.明代:大众化与世俗化,强调个性:祝枝山与文徵明。
画家风格
1,产地:新石器时代壁画、地画、陶器装饰。
2.战国时期:帛画(龙凤图)
3.东晋:顾恺之《一幅妇女史》:拟以形写神。
4.唐代:吴道子《送子天王图》:造法,典雅华贵。
5.宋代:山水画的兴起:注重意境
民俗画: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6.明清:八大山人:风格独特;木刻、年画等。
7.民间绘画兴起的原因:商业繁荣、城市发展、文化普及。
8.中国古代绘画的基本特征:一方面,写实宫廷和民间绘画盛行;另一方面,有非功利、写意的文人画;不求雷同,注重个人主观气质的表达,表达方式灵活自由。
5.高二必修三历史知识点整理
《诗经》与《楚辞》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其编者可能是周朝的乐官。
①《诗经》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的诗歌305首,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②《诗经》的内容从各个角度反映了五六百年间广阔的社会生活。
③《诗经》的艺术手法主要有“赋”、“比”、“兴”。
2.《楚辞》是中国古代的另一部诗集。
①《楚辞》原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体。
《楚辞》的主要作者是屈原,主要作品是《离骚》。
3.《诗经》和《楚辞》历来被称为“骚”,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两大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