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为什么叫兰台?
起源于中国古代,沿用至今。兰台是汉代皇宫的档案仓库,用于收集地图、户籍等档案和书籍,由石喻负责保管。
汉代的中央档案馆和古籍被用来收藏地图、户籍等档案和书籍。也是当时著名的儒者写作的地方。建于长安(今Xi)宫,是一座石头建筑,建造日期无法考证。兰台隶属于御史府(台湾),由御史中的一员统领。设兰台史,排位600石(一说兰台史是六人,排位100石)。选一个能读《苍鉴》和《诗书》的人,除了由寺里的官员扮演之外,负责编校或写作。
西汉称帝后,兰台历史上大约有18人。由于汉代对档案和典籍收藏的重视,兰台的藏书非常丰富。它包括诏令、朝臣章、国家重要法律、地图和郡书。东汉皇帝永平五年(公元62年),班固被任命为兰台正史,他撰写了《列祖列传》。
与班固一起从事蒙毅事业的还有隋炀阳陈凌宗、长陵陵陵殷敏和李思。此后,刘福、杨忠、傅毅、贾逵、孔彪、李友等。都担任过兰台史,都是当时的著名学者。汉章帝、汉和帝以后,东关藏书在兰台逐渐兴盛,修史迁入东关。东汉末年,董卓迁都,兰台的档案和典籍损失巨大。
个人资料:
学术界对档案的定义还不统一。一般来说,档案是指人们在各种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形式的原始记录。原始记录是其本质属性。中国古代的档案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称谓。商朝称之为“书”,周朝称之为“钟”,秦汉称之为“古书”,汉魏以后称之为“文书”、“抄本”、“案卷”、“书书”。清朝以后多称为“档”,现在统一为“档”。
文件来自文档。档案是有条件地从文档转化而来的。这里的“文件”是指广义上的文件,即以文字、图表、声像等形式形成的各种材料。档案和文件是同一事物在不同价值阶段的不同形态,具有同源性和阶段性特征,也具有实效性、功能性、离合性等个性差异。
从文件到档案是一个批判继承的辩证运动过程。从信息的内容和形式来看,两者是完全一样的,但从时效性、价值性和系统性来看,档案是对文件的不断扬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