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我心所属的敦煌》后的随笔。

范进士口述,顾春芳书写。

这本书既是樊锦诗的个人传记,也是近代以来几代发现敦煌、保护敦煌、弘扬敦煌的敦煌人的集体记忆。樊锦诗并没有打算给自己留下传记,但她认为应该让更多的人了解敦煌,让它的巨大价值和宝贵财富更好地传承和发扬。要让大家知道敦煌守护者的故事。他们中的许多人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敦煌事业。他们的故事生动传神,精神丰富明朗。范进士就是其中之一。

“历史是脆弱的,因为她写在纸上,画在墙上;历史是强大的,因为总有一群人愿意保护历史的真相,希望她永远不被抹去。”

书读到一半,我突然有了一个想法:年轻的时候,我要活得精彩,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接触和探索未知的世界,敢于冒险,敢于去做。人到中年,要沉思提炼,从“不惑”到“知天命”,形成完整的认知体系,明确自己的定位。老了怎么办?首先是向人生新高峰冲刺。方向已定,功力深厚,就像武林前辈一样,这是独树一帜,辉煌的黄金时代;二是查漏补缺,增加幸福感。有了经验,有了充裕的资金,想想自己想做但还没做的事,哼一首小曲就能一一实现。这个想法是怎么产生的?不知道,应该是书里的内容引起了触动。

季羡林指出:“世界上历史悠久、疆域辽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四种,没有第五种;这四大文化体系交汇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敦煌和新疆,没有第二个。”

“莫高窟始建于公元366年,期间连续修建了数千年。初唐时期,敦煌石窟的修建达到顶峰,敦煌文化进一步融合了来自中原的汉文化和来自印度、西亚、中亚的文化。此时敦煌再次成为中原王朝的边陲重镇,中西文化交流、绿洲农业的发展、佛教以及佛教艺术和道教的发展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中唐到宋代,中国经济中心由北向南转移,海上丝绸之路逐渐取代陆上丝绸之路,敦煌及周边一些城市随即衰落。宋代中国出口的产品多为瓷器,航海和造船的发展直接促进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随着陆上丝绸之路的衰落,敦煌失去了作为中原和西域文化贸易中心的重要性,莫高窟也逐渐淡出历史视野。元朝以后,敦煌停止开窟。莫高窟逐渐荒废。”

看完合上书,感动了很多次。

在敦煌历经千辛万苦的感动下,她终于脱胎换骨,立即以她无与伦比的文化艺术价值回馈中国绘画,极大地丰富了中国艺术乃至世界艺术的内涵和想象空间,展现了中华文明的博大和辉煌。

每一位为敦煌重生做出贡献的执着者、追随者、奉献者、修行者,都让我感动。他们的故事为灿烂的敦煌艺术增添了一道独特的人文景观,在他们的故事中,我第一次对“路的蓝缕”有了形象的理解。

我也被范进士的故事感动了。樊锦诗一生坚持,正如改画中所表现的那样,但他在苦难之后依然“坚定不移”。她为敦煌鞠躬尽瘁,但在诸多成绩面前,她越来越淡定。“她选择了敦煌和莫高窟作为灵魂的归宿。敦煌和莫高窟选择了樊锦诗,向世人讲述它的沧桑、孤独、壮美和永恒。”

我觉得樊锦诗现在的状态已经接近涅槃了。她曾说:“有人问我,人生的幸福在哪里?我认为这是人性要求他做的。一个人找到了自己活着的理由,找到了有意义的活着的理由,找到了促成自己所有爱好和行为的源泉的根本力量。正是这种力量,让他能够面对一切困难,让他最终能够坦然面对时间,面对生死。一切都是注定要离开的,真正的幸福是在自己内心的召唤下成为真正的自己。”

樊锦诗“她一生所有的成就都来自于她的心,她一生最高的成就就是她的心!”

借此机会,我简单梳理了一下我认识的为敦煌重生做出贡献的人,向他们所代表的“敦煌人”致敬。

罗振宇:1908年(光绪34年)出版了《敦煌石室书目及其发现缘起》,首次向国人介绍了敦煌藏经洞的发现。在他的努力下,清廷下令甘肃布政使查封敦煌佛经洞,将敦煌遗书全部送回北京。

王国维:协助罗振玉整理敦煌佛经洞窟。第一次关注、介绍和编纂敦煌写卷子字。

陈寅恪:首先提一下敦煌学的概念。还感叹:“敦煌人,吾国学术悲也。”

张大千:从1941到1943,他在敦煌莫高窟生活了三年,学习临摹六朝和隋唐时期的壁画。张大千认为,“就艺术价值而言,敦煌壁画是东方中世纪艺术的杰作,敦煌壁画代表了我们中国艺术从北魏到元代的发展史。”1941 10 10月5日,张大千向前来敦煌的国民政府监察院院长于右任提议,尽快将敦煌收归国有,并立即成立保护机构。于右任很快向国民政府提交了建议书。这是张大千对敦煌的贡献。但张大千为了方便自己学画,也破坏了很多壁画,体现了他的自私,这是敦煌的错。

向达:翻译斯坦的《西域考古》。敦煌通俗文学的先驱。

常书鸿:他家40年代迁到敦煌,1982迁到北京。死后葬于党泉河边。曾任国家敦煌艺术研究所所长、敦煌文物研究所所长。在他的带领下,五六十年代形成了敦煌彩塑壁画的黄金时代。

段文杰:他从65438年到0946年在敦煌工作。80年代初,他接替常书鸿担任敦煌文物研究所第二任所长、第一任所长。倡导敦煌研究院从过去复制敦煌艺术拓展到研究石窟考古、石窟艺术、石窟图像、敦煌文献、历史地理、民族宗教等领域。主持创办敦煌学核心期刊。

季羡林:领导敦煌学界编纂《敦煌学辞典》。

姚:最早提出“敦煌白画”的概念。他的《敦煌曲》和《敦煌曲续》是敦煌曲子词的开山之作。他的《敦煌书法自刊》是第一部系统整理和介绍敦煌书法的著作。开创了中国画“西北派”的理论。

平山郁夫(日本):1988陪同时任日本首相的竹下登参观敦煌,促使日本政府无偿帮助建设敦煌石窟文物保护研究展览中心。个人将把展览的全部收入中的2亿日元捐给敦煌研究院。几个日本财团资助中日文物保护、美术、敦煌学专业人才的交流与培训,至今已有34年。

樊锦诗:1938年生于北平,1963年北京大学毕业后分配到敦煌工作,一直到2018。1998 60岁时接任敦煌研究院院长。他曾经顶住地方政府的压力,为了发展经济推动敦煌上市,制定了《甘肃敦煌莫高窟保护条例》。主持并推动“数字敦煌”建设,用数字化技术永久存储敦煌信息,实现敦煌网游。完成《敦煌石窟全集》第一卷考古报告。

彭:范金石先生。领导敦煌北区考古工作,撰写出版《敦煌莫高窟北区石窟》(3卷)。

常沙娜:14岁,随父常书鸿临摹敦煌壁画。利用在敦煌练就的孩子们的手艺,他参与了人民大会堂宴会厅的吸顶灯装饰设计。设计1952北京亚太和平会议礼品围巾。他主持设计了中央人民政府赠送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大型礼品雕塑《永远盛开的紫荆花》。

孙继元:在敦煌文物研究所从事古代雕塑临摹和雕塑创作研究29年。

何鄂:12在敦煌文物研究所工作,创作了兰州黄河岸边的黄河母亲雕塑。

美国盖蒂保护研究所:帮助敦煌研究院监测石窟微环境,修复壁画,监测莫高窟周边风沙,尝试制作数字壁画文件。

最后,这本书有点不方便,插图太少。每当我们谈到某个窑洞的功能主题和艺术特色时,难免让人焦虑。

敦煌九层禅佛微笑的启示:过去无法挽回,未来根本不确定。一个人只能拥有现在,唯一能被别人拿走的就是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