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的历史变迁

公元2世纪,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为中国与欧亚大陆的商业贸易铺平了道路。

在随后的1700年间,大量中国丝绸通过这条路运往中亚、西亚、南亚和欧洲地中海沿岸,因此这条路被称为“丝绸之路”。

从今天的Xi安开始,古丝绸之路分为北、中、南三路,河西走廊的武威、张掖都属于同一条路。走廊西端玉门关或阳关出口,有南、北、中三个目的地。

它将中国东部封建农耕文明集中的中原和渭水流域(包括黄河中下游)与西部(今新疆等地区)游牧部落的“西域”及其西域诸国紧密联系起来,极大地促进了它们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由于古丝绸之路的路线大多经过戈壁滩绿洲,历史上也被称为“绿洲古道”。

历史学家根据对历史记载和考古文献的研究得出结论: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25年)、隋唐(公元581 ~ 907年)和元朝(公元1206 ~ 1368年)属于古丝绸之路的繁荣和畅通时期。

东汉魏晋南北朝(6世纪初)、五代两宋(10世纪初至13世纪下半叶)和明清(1368年至10年)是古丝绸之路相对贫瘠和沉寂的时期。

扩展数据

丝绸之路的意义

丝绸之路的开通有力地促进了中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对汉朝的繁荣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这条丝绸之路至今仍是中西交流的重要渠道。

古代丝绸之路是一条从中国首都长安向西,直接通往罗马帝国的长达7000英里的贸易路线。

历史上,这些路线不仅用于丝绸贸易,还包括许多其他商品。

丝绸之路包括三条主要路线,北路向西进入黑海,中路向西穿过波斯,到达地中海和罗马。

通往阿富汗、伊朗、印度的南路。

去长安的东路。

这些道路都是从首都长安出发,经过甘肃走廊,到达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敦煌。

北路穿过玉门关,穿过戈壁滩的颈部直到哈密,穿过吐鲁番盆地的主绿周,穿过塔克拉玛干沙漠北部的天山,到达里海沿岸。

在工业化的时刻,它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取而代之的是东起连云港,西至荷兰鹿特丹的10900 km国际铁路线。

但是,它仍然有新的价值可以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