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祖国各地的朋友们,请阅读!

“博活”是在清末“实业救国”的大背景下建造的。最早的发起人是沧县吉星商人钱立庭等人。原址位于沧县吉星镇,由于当时的法律法规,被勒令南移。最后选址在博镇。后来,河间聘请三白集资入厂,于5月22日正式破土动工,1912。经股东会选举,三白被任命为博镇永华火柴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博镇永华有限公司于8月31913日正式开工建设。

起初公司经营有所好转,但在1916年,由于当地硝酸盐替代氯酸钾,发生重大质量事故,导致产品大量积压,当地恶势力趁机刁难,打压工厂。时任中华民国大总统的河间人冯曾向白品三求助。冯派冯家的管家赵护送一家公司4万元到伯镇。永华火柴有限公司在解放前第一次改组,白品三继续任董事长,赵任总经理。这家公司变得如此有名,以至于一些字典在解释伯镇的词条时写道:“伯镇,一个地名,有一个著名的火柴厂。”

1922-1924期间,由于直系与河北军阀混战,原料进不去,产品卖不出去。此时,冯去世,家属在1926退股,企业濒临破产。张博和他的哥哥张忠范亲自动员张博参与入股。1937 10.2波波镇被侵华日军番兵团占领,日伪蛟河当局派日军采石场作为驻地,监督生产经营。由于侵华日军的疯狂突袭,公司经营难以为继,又由于种种因素,公司在解放前进行了第三次改组。虽然最后两次重组促进了公司的发展,但是在日伪反动势力的控制下,这次重组并没有起到明显的作用。直到1944日籍居民世昌离职,永华火柴有限公司才度过这段惨淡时期。

1945年8月5日,国民党任命徐春林接管博镇。31年8月30日,徐春林命令保安队在大和庄奶奶庙决堤,阻止八路军解放博镇。永华火柴有限公司首当其冲,300多家工厂倒塌,是该公司成立以来最大的一次灾难。

1946解放博镇后,公司于2月1946、1正式复产。2月1948、1日,冀中行署与博镇永华火柴有限公司正式签订公私合营协议,从此博镇永华火柴有限公司成为晋察冀边区乃至全国。朱德总司令65438-0947在河间视察期间,专门听取了冀中行署关于博镇永华火柴有限公司的汇报,并作了重要指示。公私合营后,公司生产发展迅速,仅在1948就盈利34亿多边币。冀中实业公司借助博镇永华火柴有限公司的积淀,新建了辛集化工厂、河间面粉厂、莱文染织厂等工业工厂,因此企业曾被冀中行署称为“母鸡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