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黄溪闻猿》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达?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中的黄河指的是距离永州70英里的黄庙所在地。它原本是一个风景区。诗人在《黄河之旅》中说“名山大川百条,州为上”,永州山水“名山大川百条,黄溪为上”。诗人断言荒溪这一孤寂之地的景观是世界上最美的,由衷地赞美它,细致地描绘它,希望后人欣赏它。游记写于元和八年。此时诗人已贬谪永州八年,无望再受朝廷任用。他钻研历史,写书,探索山水,接触民情。他的思想变得更加实际,心情也变得更加平和。读其游记的字里行间,他似乎充满了热情和情感,指出“过去式后作好游泳者”确实很有必要,表现了诗人享受山水的乐趣。而《入黄河闻猿》也写于元和八年,但诗的基调是悲凉的。可见诗人贬谪永州期间的心理一直充满矛盾和悲伤。一方面,他探索山水,埋头读书,著书立说,以示平和豁达的态度;另一方面,我一直没有摆脱被贬谪到一个僻静的家乡的苦恼,心中总是充满着对自己没有得到朝廷任命的失落和怨恨。由于身处逆境,贬谪到僻静的家乡,就业无望,心怀怨恨,心情自然是凄凉悲凉的。由于心情不同,人们对黄溪景区有不同的情感体验。诗的前两句直接进入正题,黄溪小路绵延弯曲,猿猴悲鸣。一首歌一首哀,感伤。诗人“一朝有罪”永州,“久如孤囚,不可自明”(《与顾书》卷),此情非“屈”与“哀”。在这种心情下,诗人的黄溪是那么的空旷、贫瘠、荒凉。后两首诗仿猿为“孤臣”,意为作者身处逆境,抑郁悲伤,报效国家无门,虚度一生,郁郁寡欢,郁郁寡欢。诗歌通过入情,融情,借情传情,将作者的悲痛和悲伤表达得淋漓尽致。这首诗的前两句描写的是风景,是以情感为基础的;后两句抒情,感情由景而生。不言而喻,你与场景是和谐的。美妙之处在于抒情不落俗套。苏东坡曾说:“诗以奇,畸和为乐。”(全唐诗续引惠洪《寒斋夜话》)诗人听到猿猴的哀号,却说“泪尽”而不是“泪染”,说“肠断”而不是“肠即将断”,带出一个轰动一时的“空”字——“空肠断声”,就常理而言应该是“猿猴唱三声,泪触衬裙”才是“反常”;就“孤臣泪尽”的实际心境而言,也是“和”——符合泪尽而苦的方式。所谓的“挖掘出新意”和“奇怪的兴趣”,就在这种“畸形组合”中。所以诗人的“拨开山川”本来是想借山川寄托哀思,结果正如李白所说,“水虽仍流,虽刀割,哀乐归,虽酒溺”(《宣州谢眺庄送别大臣》)。隐蔽的沉思,诗人的不幸,生命的痛苦,感情的寓意,深刻的奉献,都包含在这两个十字架里。这就是诗歌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