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为什么想了解历史?
历史是一门以客观历史和历史研究为对象的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历史更注重整体性和综合性。就这个题目而言,有一个问题不得不提,也很重要。古语有云,“以铜为镜以正衣冠,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以知兴亡,后事之师以知得失”。这里主要强调历史的参考作用。历史的参考作用可以追溯到董虎“赵盾弑君”的评论,随后的中国历代王朝都重视史书的编纂。这不仅是记录前代历史的任务,也是统治者希望历史能够教导后代。但在古代,皇帝不常出门,通关也不常见。历史对后代的借鉴作用是如何实现的?古代文人只占社会的一小部分,历史如何发挥参考作用还是个问题。因此,“”值得深入探讨。在古代,能接触到历史的阶层多是上层阶级和文人,下层阶级的人基本上接触不到历史。在更多的情况下,它们构成了历史的方方面面。但是,历史毕竟要介入普通人的生活。在中国历史上,大概以清末民初为界,历史不再是精英和学者的专利。近代以来的社会发展使得普通人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接触历史(我这里强调的历史是指人们对中国过去历史的认识和思考)。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是因为中国近代引进西方的东西,大大提高了生产力和文化事业;另一方面,中国自近代以来饱受列强屈辱,近代有识之士试图通过宣传中国悠久的历史来唤醒国人的民族自尊心,赢得外国人的尊重。在这种情况下,历史逐渐为大多数人所知。如果说古代史书多是作为政治参考,作为科举考试的辅助,那么从鸦片战争开始,历史就成了现实需要。人们之所以需要了解历史,是因为当时中国正面临着强大的民族危机,如何增强民族自尊心成为当时中国人的重要课题。在这样的背景下,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的百年间,历史在增强中国人的民族意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现代生产力的提高为中国各阶层人民提供了获取知识的可能性。例如,报纸和书籍出版在宣传中国历史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底层人民而言。在中国传统历史时期,历史只是帝王将相的政治铜镜,中下层民众很难接触到历史。即使就野史而言,目前也只能算是谣言。鸦片战争以来,由于中国人民面临的民族危机,历史可以被更多的人获得。因此,它成为一个非常必要的问题。生产力的进步扩大了人们接触历史的途径(历史的必然)?民族危机唤起人们对历史的关注(历史的偶然)?就中国近代史而言,他们在推动民间史学的过程中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恐怕是历史学家必须的。就中国历史而言,我们为什么要研究历史,历史是什么,这大概将是两个紧密相连的命题。秦始皇之后,中国开始了长达两千多年的专制制度。很难说中华民国和新中国的建立摆脱了历史的包袱。以建国后的历史为例。这个历史时期恐怕是中国大多数人都不愿意提及的时期,但历史不会因为人们的刻意忽略而消失。一系列政治运动和三年自然灾害造成的人和财产,以及背后折射出的政治与人性的关系,值得中国每一个人思考。但从今天的中国来看,政府对这段历史的反思似乎并没有太大的进展。敏感问题和禁忌话题的出现,反映出历史已经成为一种手段,一种工具以及由此产生的政府言论自由。历史到底是什么的问题,在现在的中国看来有着特殊的意义。另一方面,就社会而言,网络的发展促进了信息的传播,尤其是近年来新浪微博的兴起极大地丰富和促进了网络信息的传播。所以在网上很容易看到一些关于建国后历史的文章和相关话题。这些行为更多的是一种民间色彩和非官方性质。我觉得他们对这段历史的了解一方面是出于好奇,另一方面也是追溯过去的历史,探寻中国人不愿提及的那段伤疤的记忆和对当今中国社会的一些不满。我觉得这种行为可以算作对历史的学习。近年来,民国学者及其作品逐渐流行起来。我想,不仅仅是因为我们怀念那个时代,更是因为我们想从中找到一个历史的参照物,从而期待我们所处的社会能够进步。网络上的这种行为恐怕也是为了这个目的,就是希望我们的国家和人民各方面都有实质性的进步。这在某种意义上可以回答我们为什么要学历史的问题。当然,我们不应该忽视研究历史的纯学术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