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便面的历史有多久了?

它已经有40多年的历史了。

方便面又称泡面、方便面、泡面、泡面,在香港被称为娃娃面,是一种可以在短时间内煮熟并食用的面食。

2000年日本的一项舆论调查显示,方便面被认为是日本上世纪最重要的发明,其次是卡拉ok。2002年,全球方便面消费量为550亿袋。

二战后,日本面临严重的粮食短缺,人们饿得连土豆和秧苗都吃。在此期间,安藤百夫(台湾日裔,本名吴百夫)开始相信“有足够的食物,世界才会和平”。也就是所谓的“吃饱”,所以我决定投身食品行业。

一天早上,安藤路过一个拉面摊。虽然时间还早,但摊位前已经排起了二三十米的长队,人们在寒风中翘首以待拉面煮熟。站在拉面摊对面,安藤心想,如果有一种面,只要用开水涮一下就可以吃了。估计大家都会喜欢。想想看,安藤并没有马上研发方便面。

65438年至0948年,安藤创办了中交食品公司,开始从事营养食品的研究。他用高温高压提取炖牛肉和鸡骨头的浓汁,制成营养补充剂。产品一上市就深受日本人的喜爱,安藤也因此成为日本食品界的名人。营养补充剂的生产为以后方便面调料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不可预见的事情发生了。20世纪50年代的一场事故让安藤几乎失去了所有财产,不得不白手起家创业。这时,生产方便面的想法又从他的脑海中闪过,从此他开始了与方便面几十年的不解之缘。

1958年春天,安藤在大阪家中的后院搭建了一个简陋的小屋,不到10平方米,作为方便面研究室。他找了一个做面条的老师傅,买了一口直径1米的炒锅,面粉,食用油等原料,一头扎进木屋,开始了方便面问世前的各种实验。

面条看似简单,其实成分很微妙,而安藤是个彻头彻尾的门外汉,这给他的实验增加了不少难度。他把所有能想到的东西都带到面条制造商那里进行测试。结果面条有的松了,有的粘在一起了。他只是扔了,扔了,做了。一遍又一遍地重复。

实验让安藤有点痴迷。有一次在饭桌上,他老婆做了一道很好吃的炒菜,从中他突然悟出了做方便面的一个窍门:炒。面条是用水拌的,油炸的时候会有水释放出来,所以油炸出来的面条表面会有无数的孔洞。加入开水后,面条会像海绵吸水一样变软。就这样把面条泡在汤里使其入味,然后油炸、烘干,就制成了可以保存和用开水冲泡的面条。这种做法被他称为“速食热油烘干法”,很快他就拿到了方便面的专利。

安藤百夫发明方便面后创办日清食品公司,销售“鸡汤拉面”的风味。起初售价35日元,但马上出现了仿制产品,导致降价竞争。

日清公司发明方便面后积极向国外发展。1963首次与韩国三阳食品合作,1968与台湾省国际食品公司合作,推出鸡汤风味方便面。原来的活力面在台湾省卖得不好,是因为沿用了日本的配方。经过调味和面条口味的调整,成为台湾省的畅销产品。大多数顾客购买他们的物品是为了宵夜或用鸡蛋烹饪。曾经,这种面几乎成了这类产品的代名词。

方便面虽然在亚洲广受好评,但在1960年代后期的美国却无法顺利打开市场,因为一般美国人没有烧水的习惯,而且家里的餐具主要是盘子。为了让不习惯用碗的人消费方便面,日清公司发明了以发泡聚苯乙烯为容器的杯面,于1971在日本上市,价格为100日元(0.25美元),是当时袋装方便面价格的3倍多。

采访期间,这种杯子在体育馆和赛马场都有出售,由于价格昂贵,并不受欢迎。最后只能在一些不得不夜间值班的单位销售,比如消防队,日本自卫队。为了打开市场,安藤百福与东京市中心的三越百货合作促销,创下了4小时卖2万份的纪录,为日本人接受杯面奠定了基础。因为杯面走的是高价路线,食材包括冻干法制作的虾米,叉子也是餐具。东京街头推广让杯面在关东站稳脚跟。1972年2月,红军连劫持人质,与警方对峙。因为警察吃了一杯裹肚面,电视直播,杯面一炮而红。

早在方便面发明之前,类似的面食在中国被称为“一面”或“傅毅面”(即台湾省称之为“意大利面条”)。相传清代大书法家易炳寿在家办生日会时,厨师误把油当成水,把面条一直炒到熟。无奈之下,他只好把炒面煮好,用鸡肉、猪骨、海鲜浇上浓汤。没想到,客人吃完后都称赞面条滑嫩,汤也很好喝。从此,这种炒面就被称为【伊面】,流传了下来。由于其加工方法与现代方便面极为相似,后人将【一面】视为现代方便面的始祖。

方便面可以很快吃完。在一些地区,一些人也通过烹饪来吃方便面,如按照一般的方式烹饪方便面。台湾金门流行一种油炸方便面,就是先把方便面煮熟,再放锅里炸,配菜叶或肉丝吃。还有的直接碾碎后和调味粉混合(或者摇匀)当零食。据说这种吃法很可能是小学生发明的。这是脆面条。

我相信方便面永远是人类喜爱的一种方便食品。随着科技的发展,方便面会更美味,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