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建制的演变

都江堰是新石器时代古蜀民族的活动区,与古蜀王国的建立和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大约在公元前2500-2300年,古蜀先民开始在邙城一带活动。

秦惠文王灭蜀,归蜀郡。行政区的设立始于秦朝,当时称为边道。

到了汉朝,边道升为郡。

蜀汉时改称匡县,不久改为都安县,属文山县。

自公元前256年秦国李冰、寿军、蜀郡、蜀郡建立都江堰水利工程以来,先后为道、郡、军、州、郡所在地,逐渐发展成为成都平原西部连接西藏、魏,北部连接甘肃(江苏)、青海(上海)的交通枢纽和川西北重要的物资集散地。

西晋后期战乱频繁,行政区划设置变化较大。刘崧、文山县迁至灌口,辖都安、严观两县。

三国时的蜀汉,改称建县和都安县,属文山县。

西晋时,移民全部位于聚源镇道江村,在都安老城(今灌口镇)设严观郡。

刘宋时期(南北朝南朝),文山县迁至灌口,辖都安、严观两县。

南齐武帝永明元年(公元483年),都江堰市岷江以西地区和崇州市、汶川县部分划归齐集县(清代五里村所在城乡),与都安、严观一起划归文山县。

南梁,位于齐集县,齐集县,辖同郡。

北周天河三年(公元568年),还治文山县;改严观县为文山县,仍属文山县,废都安县以其地入城。

北周四年(公元569年),废戚姬县,改庆城县(现位于石羊镇古城村),属犍为县。

杨迪大业三年(公元607年),文山县废弃,并入郫县。

唐高祖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在都安旧址的文山县、盘龙县设立平定军。

唐高祖武德六年(公元623年),盘龙县改为道江县,属孟州,庆城县属周树。

唐玄宗十二年(公元724年),庆城县改为庆城县。

前蜀吴城元年(公元908年),定军改管州,辖青城、道江两县。

北宋干德四年(公元966年),官州改为永安军,庆城、道江两县仍属其管辖。

北宋第三年(公元978年),永安军改为永宁军,不久又改为永康军,郡不变。

北宋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永康军废为永康村,蒋隶彭州,青城隶。

北宋哲宗元佑元年(公元1086),恢复永康军,仍辖庆城、道江两县。

南宋末年,永康军废为关口村。

元世祖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用关口村设关州,清城、道江两县废。

明太祖洪武九年(公元1376),冠县为减灌州。

明太祖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崇宁县撤至冠县。

明太祖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恢复崇宁郡。

清朝、民国时期沿袭。

1950 65438+10月19冠县人民政府成立。

郫县于1959年2月并入冠县,8月分离。

1988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冠县改为都江堰市。

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8.0级地震,都江堰市成为重灾区。在中央、四川省和成都市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特别是上海市人民的无私援助下,都江堰市灾后重建于2011基本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