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四中的历史沿革

1937抗战时期,很多学校迁移到内地,支援大后方办学,保存了民族复兴的种子。根据教育部的命令,全国各地的中学也搬到了大陆大后方。国立中学形成了。1938到1943期间,内地建立了很多这样的中学,多达22所,学校名称都是按照建立时间的顺序排列的。当时在天水建立了国立二中、国立十中。

1938年6月,“天正学生队”在甘肃天水成立,后更名为“甘肃省救助灾区流亡学生委员会”。甘肃省政府派杨负责管理并对学生进行军事训练。由于学生的强烈反对,当局被迫于5438年6月+10月将其改名为“玉龙公学”,学校设在玉泉关,在那里组织上课。1938 65438+2月,“玉龙公学”北迁甘肃清水县,更名为“国立甘肃第二中学”,校长为许。次年4月10更名为“全国第十中学”,在校生1900余人。校址为清泉堡和原泉小学。1940年秋,学校在清水张家川设立分校。1942年夏天,分校回迁,与本部合并。1943年春,学校增加了一个普通班,成为一所综合系办学校。

抗战胜利后,学校师生渴望回国。1946年5月,学校获准东移至河南新乡,后因时局原因留在郑州,部分迁至信阳,成为信阳高级中学。6月复课5438+00,归教育部门管辖。1948更名为郑州市第二中学,1949更名为郑州市第二初级中学,1950更名为河南省郑州市第二初级中学。1953更名为“河南省第二初级中学”,1958更名为“郑州市第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