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被埋葬在明十三陵?

谁被埋葬在明十三陵?

据不完全统计,明十三陵现存帝王陵数千座,但现存帝王陵屈指可数,其中北京明十三陵保存最完整,面积最大。谁被埋葬在明十三陵?

十三陵葬了谁1十三陵葬了十三位皇帝:明成祖、明仁宗、明宣宗、明英宗、明宪宗、明孝宗、明武宗、明世宗、明穆宗、明神宗、明光宗、明熙宗、明宗彝。

十三陵是中国明朝皇帝的陵墓,位于北京西北郊昌平区燕山脚下的天寿山。明朝开国以来,从明太祖朱元璋传到崇祯皇帝朱由检,* * *传到16个皇帝。

从永乐七年(1409)五月起,长陵在此起兵,明朝末代皇帝崇祯葬于四灵。在过去的230年间,先后修建了13座宏伟的帝王墓、7座妃嫔墓和1座宦官墓,在* * * *中埋葬了13位皇帝、23位皇后、2位王子、30多位妃嫔和1位宦官。

明十三陵概况

自明朝朱元璋建立以来,已经有15个皇帝。然而,朱元璋死后葬在南京而不是北京,朱元璋和马皇后合葬的孝陵是迄今为止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帝王陵墓之一。

从明朝开始,经历了满清和混乱的民国。时至今日,600多年的孝陵依然保存完好,依然没有发生盗墓事件,足以说明孝陵的地理位置和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还是比较重要的。

朱元璋自己立了长子朱彪为太子,可惜朱彪病死了,所以朱元璋为了维持已经形成的权力局面,就立了朱彪的长子朱允炆为太子。经过朱元璋的铺垫,朱允炆终于在朱元璋死后成功称帝。可惜朱允炆听从了黄子澄等人的建议,下大力气伐纣,彻底引起了诸侯国的不满。朱迪在绝望中奋起,发动了靖南之战。凭着自己的实力和运气,朱迪打赢了靖南之战,而朱允炆正在打一场胜仗。

朱迪登基后,把明朝的首都从南京迁到了北京。从此,故宫出现了。在明朝和清朝的几百年历史中,北京一直是首都,从未改变过。也就是在朱迪当皇帝期间,他开始寻找风水宝地作为皇陵。经过仔细寻找,终于找到了风水宝地天寿山,于是朱迪最终葬于此,朱迪之后的所有皇帝都葬于天寿山。

十三陵占地120多平方公里,共埋葬了13位皇帝,包括胖皇帝朱高炽、朱迪的“好孙子”朱瞻基、被瓦拉俘获的皇帝朱祁镇。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朱祁镇被瓦拉俘虏后,他的弟弟朱祁钰当了几年皇帝。按照这样的真实情况,明朝应该有16个皇帝。但由于朱祁镇后来通过夺门之变再次称帝,第二次称帝后,朱祁镇取消了朱祁钰的皇帝称号,按太子标准安葬,所以朱祁钰不在十三陵之列。

朱祁镇葬在十三陵之后,是他的儿子朱见深,然后是朱祐樘。由于朱祐樘只有一个儿子,朱祐樘只能把王位传给朱厚照,这是朱厚照顽皮的根本原因。他从小被宠坏,长大后没有任何约束。任何人都会迷失自我。

朱厚照最终因病去世,死时没有儿子。在杨廷和、张太后的策划下,朱祐樘的弟弟朱世元的独子朱厚熜按照朱元璋的祖制被选为皇帝,史称嘉靖皇帝。嘉靖皇帝应该算是明朝最后一个长寿的皇帝了。

嘉靖死后,把皇位传给了儿子朱载堉。这个人在历史上的存在感本来就不高。毕竟,嘉靖在世时,朱载堉被内阁记录严嵩的儿子严世蕃欺负。由于刘兵的调解,他的安全得到了保证。结果,朱载堉登基后,第一件事就是收拾严嵩,然后把已经死去的刘兵牵扯进来,没收了。

明末四帝能力相对一般。从众所周知的万历皇帝朱翊钧,明朝灭亡的迹象非常明显。万历皇帝几十年不上朝后,明朝更加混乱。当他的儿子朱常洛登上皇位时,明朝已经陷入了混乱。

然而,朱常洛并不是一个有才华的人,他没有扭转明朝的局势,就匆匆去世了。他死后,朱由校继承王位,成为皇帝,被称为天启皇帝。他在朱由校称帝的时候,明朝已经是内外交困,林东党和日元党互相争利,不顾国家利益,外部努尔哈赤等人虎视眈眈。可以说明朝当时的局势是相当危险的。

结果,朱由校沉迷于木工,无心处理国家大事,把权力交给了魏忠贤。他死后,除了把王位传给他的弟弟朱由检,别无选择。崇祯皇帝是一个有决心力挽狂澜的人。他登基后特别勤劳,很快就杀了魏忠贤等人,试图通过集中皇权来整顿明朝的局面。

但是崇祯皇帝能力一般,刚愎自用,只是把明末稍有能力的大臣都杀了。李自成进京后,林东一方的人都逃走了,只剩下一个太监跟在崇祯身边。

面对明朝的绝境,林东一方不愿拿出一分钱。他们见李自成磨刀霍霍,立即投降,并献上自己的财物。刘宗敏对林东党员财产没收情况进行统计后,发现* * * 7000多万元,如此巨款。当年只要拿出十分之一,明朝就不会这么早灭亡。这真是令人悲伤和痛惜。

谁葬在明十三陵?2北京明代的皇家陵墓。

元末,各地纷争不断。朱元璋加入起义军后,南征北战,有了自己的军事实力。后来又逐一制服其他起义势力,最终推翻元朝,建立明朝。明皇陵位于天寿山,占地数千公里,埋葬了13位明朝皇帝。永乐七年开始修建,崇祯上吊自杀。明朝虽然灭亡了,但他也葬身其中。

这座皇陵中埋葬了十三位皇帝,此外还有嫔妃和亲王的陵墓,但这里却少了三位皇帝。这三位是明太祖、皇帝陛下和明代宗。他们没有进入北京明皇陵的原因也各不相同。

朱元璋建立政权后,也开始选择自己的陵墓。起初,他想把陵墓选在家乡安徽凤阳。即使在那个时候,人们被派去建造陵墓。朱元璋到处打仗的时候,有一批武将陪着。这些人中有许多是他的家乡,来自淮河西部。

朱元璋称帝后,也对这些同乡大赏,他们手里也握有很大的权力。后来朱元璋考虑,如果陵墓建在家乡凤阳,淮西集团的势力会进一步扩大。最后,他选择将陵墓定在南京中山,后被称为明陵。

他之所以没有进入十三陵,是因为他去世的时候十三陵还没有正式出现,而朱迪登基后为什么不把自己的墓搬进十三陵呢?一方面是朝臣的反对,另一方面是因为朱迪处于错误的位置,从他的侄子手中夺走了王位。

如果你在地下见到你的父亲,你会受到朱元璋的训斥,所以朱迪不想把他父亲的坟墓搬到北京。

《明史》:“皇帝生而有智,好学,性孝。”

文健皇帝失踪了。

朱元璋建立王朝后,决定了太子,但太子英年早逝。无奈之下,朱元璋立了这位皇帝的曾孙,把他带在身边亲自教导,并在他死后把皇位交给了文健。但没过多久,朱迪就发动靖南,进入了南京。宫殿里发生了一场火灾。据记载,朱迪在大火中发现了他的尸体,并在停留了8天后将其掩埋。

不过也有人说他趁乱逃走,然后逃入民间,销声匿迹了。此后,据说他在四川、云南等地居住,并乔装出家,但这些都只是传闻。不管是活着还是死了,文健都没有进入过十三陵。最终没有进入皇陵安葬。连皇帝的头衔都被剥夺了。后来,在郑德,万历年间,朝鲜的一些朝臣要求皇帝恢复建文帝的称号,但没有一个人同意。

明代宗葬于西山。

皇帝也很戏剧化。他原本是英宗的弟弟,没有继承皇位。他母亲只是个小婢女,后来遇到了唐玄宗,生下了明代宗。明英宗即位后,明代宗朱祁钰做了国王,他也有了自己的宫殿。虽然始皇帝只有两个儿子,但明代宗此时并不想争夺皇位。

明英宗,也就是朱祁镇,在公元1449年,在宦官的阿谀奉承下,用亲征的方式,带兵出征瓦拉军。当他离开首都时,朝鲜官员前来劝阻。临行前,朱祁镇立他两岁的儿子为王储,并让他的弟弟帮忙守卫首都。

这次明英宗大败,死伤无数,他本人也被蒙古人抓走了。在京城,太子才两岁,京城外就有瓦拉军队。有的官员甚至打朝,希望迁都,让出北京。在这个关键时刻,朱祁镇的弟弟在太后和朝臣的推荐下成为了新皇帝。

明代宗登基后,也打败了蒙古人,解决了明朝的危机,稳定了国家政权。明代宗在位的时候,懂得与人为善,政治清明,整个大明也发展很快。但是后来蒙古人居然把明英宗放了回去。明代宗不想交出皇位。不仅如此,他还废了原太子,册封儿子为新太子。我想让我的后代继承王位。

《明史》:“三月五子,如天寿山,圭司,归宫。”

朱祁镇在南宫被软禁了七年。如果明英宗没有暗中联系前朝大臣拿回政权,估计还会被关起来。朱祁镇重新登基后,废了弟弟,重新立他为君主,并把他软禁起来。

明代宗登基后,为自己修建的皇陵也被朱祁镇毁掉了。明代宗30岁离奇死亡,得谥号。他不能葬在皇陵,而是作为皇子葬在北京西郊的玉泉山,由200名军户看守。直到他的侄子明宪宗继位,他才恢复了皇帝的身份,并被追谥。但即便如此,他也没有进入明十三陵。

总结:对于没有葬在明太祖陵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明代宗最惨。本来他不想抢皇位,就硬生生的被提拔到了皇帝的位置上,在治理国家上兢兢业业。虽然八年来他有自己的思想,想夺权,但也在乎兄弟情谊。

随着哥哥明英宗的归来,他的辛苦只为别人做了一件嫁衣。30岁英年早逝,死因离奇。史书上没有详细记载。他的皇陵被毁,葬于西山。他死后,死得很惨。对于一个皇帝来说,这样的经历绝对憋屈。

谁葬在明十三陵?作为明朝皇帝的集体墓地,除了朱元璋、朱允炆和朱祁钰,所有的明朝皇帝都葬在这里。当然,这不是所谓的南明皇帝。朱元璋死时,明朝的都城仍在南京,朱迪迁都,但朱元璋的坟墓并未迁都北京。朱允炆未能进入明十三陵,因为朱迪在靖南之战后下落不明。朱祁钰没能进入明十三陵,因为他的哥哥朱祁镇不让他进入明十三陵。

除了上述三位皇帝,明朝还有一位特殊的皇帝,那就是崇祯皇帝朱由检,他在景山公园上吊自杀。此时,李自成已经占领了北京,也就是说,明朝的官员们都在忙着投降或者逃命,没有人关心吊在树上的朱由检。那么他是怎么葬在十三陵的呢?在这个时候,朱由检是一个烫手山芋。谁来埋葬他?

没有人关心朱由检的尸体,所以李自成看到了明朝最后一个皇帝的尸体,看到了崇祯皇帝留下的血书。

让一个贼劈了我的身体,但不要伤害人民。

从这本血书中可以看出,崇祯皇帝为了拯救北京人民,选择了自杀。如果他逃了,李自成会不会屠杀北京百姓还不好说,但战争肯定会继续。崇祯想做一辈子烈士,可以打消李自成的顾虑,不再追究。李自成被崇祯皇帝的遗言感动了,或者说是他心机的部下说服了李自成,可以利用崇祯的尸体大做文章,将崇祯下葬,以示对世人的仁慈,于是李自成决定将崇祯皇帝葬在十三陵。

一般皇帝生前已经为自己修了墓,死后安葬就好了。崇祯皇帝呢?也许他没有时间给自己修墓,也可能他没有想到今天,没有提前为自己的墓做好打算,所以他决定安葬崇祯皇帝,他必须先找个地方安葬他。找来找去,只好把崇祯埋在他妃子的墓里,找了个地方,李自成不肯出钱。

确切的说,李自成根本不在乎安排崇祯皇帝的葬礼。他在明朝忙着带着手下分这块大蛋糕,于是崇祯皇帝的安葬就推给了昌平府的官员赵义贵。赵义贵也没钱。他从周边店铺筹集了233两银子埋葬崇祯,他详细记录了这些银子的用途,这是崇祯皇帝最后的安息之地!

当然崇祯皇帝葬在十三陵,但是事情还没完。清军入关时,顺治皇帝福临认为崇祯皇帝是个好皇帝,“死于乱,亡于国”。顺治皇帝想大力宣传和赞美崇祯皇帝的功绩,让后人认为崇祯是一位贤明的君主。

在我看来,清朝一直宣扬他们是从贼(贼自然是李自成)手里夺天下,而不是从明朝手里夺天下,宣扬崇祯皇帝的功绩,目的就是打压李自成。于是顺治十四年,崇祯皇帝陵墓的修缮也提上日程,顺治皇帝下令工部修缮崇祯皇帝陵墓。

顺治十六年,顺治皇帝祭扫十三陵。他在崇祯皇帝墓前痛哭流涕(当然这也是宣传他仁义慈善的需要),连呼“大哥,我有君无臣”,并写下了气势磅礴的碑文,刻在亭后。崇祯皇帝作为明朝最后一个皇帝,死在江山社稷,可能是一种宿命吧。

相对于明朝的很多皇帝,崇祯皇帝是个好皇帝。危难之际,他登基除掉魏忠贤。但明朝腐朽,他的能力不足以挽救明朝危亡。但他死后进了十三陵,辜负了明朝的祖宗。崇祯皇帝最后能葬明十三陵是幸运的,是悲剧的,但也是比较“完美”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