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传承

《诗经》传承史

据说春秋时期流传下来的诗多达3000首,现在只剩下311首(包括南朔、柏华、舒华、幽耕、崇秋、幽异六首盛诗)。孔子编选《诗经》后,最早记载的传承者是“孔子十子”之一、七十二贤人之一的夏紫。他对诗歌的理解最深,所以他把它传了下去。汉初有三位诗人,分别是鲁的沈培公、齐的顾生和燕的韩婴。齐诗亡于魏,陆诗亡于西晋,汉诗还在唐代流传,但现在只有10卷。当今世界流传的《诗经》是毛公(大毛公:毛衡,小毛公:Scapharca)传世的毛诗。

《诗经》是中国奴隶社会末期产生的诗集。它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是最早的诗集。我们收集了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的305首古诗,6首只有题而没有诗的《笙诗》,反映了西周初期至春秋中期约500年的社会面貌。

《诗经》作者不详,由尹吉甫收集,孔子编辑。起初只叫“诗”或“诗三百”。到了西汉,它被奉为儒家经典,被称为《诗经》。《诗经》分风、雅、颂三类编辑。《风》是周朝各地的歌谣。雅乐是周人的正式音乐,分为和大雅。《颂》是周和贵族祠堂祭祀用的音乐歌曲,分为、和商颂。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饮,甚至天象、地貌、动植物。它是周朝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历史

名字的由来

《诗经》写于春秋中期。最初叫《诗经》。孔子多次提到这个名字,比如:“《诗经》三百,一句话,就是说‘思无恶’”。“背《诗》三百首,教之为政,不可达;使其全方位,而非排他性。虽然很多,你觉得呢?”

司马迁也用过这个名字,如:“诗三百首,大概是圣贤发怒时所作。”

因后世传世版本中记载有311首诗,为叙述方便,称为《诗三百》。之所以改名为《诗经》,是因为汉武帝以《诗经》、《礼》、《易》、《春秋》为五经。

世代年龄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最早的记载是西周初年,最晚的作品产生于春秋时期。《诗经》整个时代跨度大概五六百年。该地区以黄河流域为中心,南至长江北岸,分布在陕西、甘肃、山西、山东、河北、河南、安徽、湖北等地。

经文史专家考证,《诗经》成书于周武王灭亡商朝(公元前1066年)之后。[4]

《周颂》是西周初年最早的作品,是贵族文人的作品,主要由宗庙乐歌和颂神歌组成,其中也有描写农业生产的。

《大雅》也是西周时期的一首诗,是中国古代仅存的一部史诗。

潇雅产生于西周晚期,东移。

《松露》和《商颂》都是在石舟东移(公元前770年)之后产生的。

发起人

相传,周朝有一个收诗的官员。每年春天,他摇着木铎,深入民间收集民歌。他把能反映人民喜怒哀乐的作品整理出来后,交给太师(主管音乐的官员)谱曲,唱给周天子,作为施政的参考。这些无名民间作者的作品占了《诗经》的大部分。

周代贵族文人的作品构成了《诗经》的另一部分。根据历史书,周公旦写了《风和猫头鹰》。清华大学2008年的一批战国竹简(简称清华竹简)记载了等人打败李果后庆祝饮酒,其间的即席诗《蛐蛐》与现存的《诗经·唐风》有密切联系。

创作背景

《史记》载:“关中自治,和谐东至河华,膏腴千里。自从夏宇进贡后,我以为我要去外地了。而公刘合适,王与王乱,文王是冯,武王是鹤嘴锄。所以他的人民还有前王遗风,好庄稼,好庄稼。”[9] 。虽然这里提到的夏宇的贡品可能不可信,但周代的祖籍适合农业是真的。如晟敏、巩留、棉棉瓜等。在《儒林外史》中,周充分展示了农业的繁荣,而《七月》则完整地描述了一年的农业活动与当时社会的等级压迫之间的关系。此外,《诗经》中还有南山农耕、丘茨、大田、丰年、丰收的记载。

农业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周氏族在征服后成为世界的* * *主人,宗法制度、土地、奴隶私有制和贵族领主的统治成为这一历史时期的社会政治特征。宗教信仰与社会政治融为一体,这也是《诗经》中出现许多祭祀赞美诗和雅俗诗的原因。

周朝以文、武立国,繁荣昌盛。历史上说不使用刑事措施的是四十年,可以称之为周代的黄金时代。赵、穆之后,国家局势逐渐衰落。后来李被驱逐,幽王被杀,平王东移,进入春秋时期。春秋时期,皇族衰落,诸侯兼并,蛮夷入侵,社会动荡。反映周初至春秋中期社会生活的《诗经》整体上是这500年间中国社会生活的形象反映,包括先民创业颂和祭祀鬼神运动;也有贵族之间的宴请交流,对作息不均的怨恨;还有反映劳动、狩猎以及大量爱情、婚姻和社会习俗的感人篇章。

内容

《诗经》现存305部,分《风》、《雅》、《颂》三部。

《风》有十五种民族风格,来源于全国各地的民歌。是《诗经》的精髓。它唱出了爱情、劳动等美好的事物,也唱出了对乡愁、对人的向往和反压迫反欺凌的遗憾和愤怒。经常采用反复吟诵的方式,一首诗中的每一章往往只有几个字的不同,可见民歌的特点。

雅俗分雅俗和潇雅,多为贵人祭祀、祈福丰年、歌颂祖先的诗词。《大雅》的作者是一位贵族学者,但他对现实政治不满。除了宴歌、祭歌和史诗,他还写了一些反映人民愿望的讽刺诗。潇雅也有一些民歌。

《颂》是祠堂祭祀的诗。《雅》和《颂》中的诗歌对研究早期历史、宗教和社会具有重要价值。

孔子曾把《诗经》的宗旨概括为“无邪”,并教育弟子把读《诗经》作为自己言论和行动的标准。先秦诸子中,引用《诗经》的人很多,如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引用《诗经》中的句子来增强自己的说服力。后来《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六经五经之一。

以上三部分,赋40篇,雅105篇(6篇无诗,不算),丰数量最多,* * * 160篇,共305篇。古人取其整数,常说“诗三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