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诗歌的用韵

诗歌创作要重视艺术性和几个方面,其中之一就是“节奏”,要注意词语的搭配和音调的和谐。在这些方面,古人有很多精辟的论述,如诗词曲赋。说到诗歌的节奏,一般包括三个方面:一、平仄最早是由南北朝时期的沈约提出的,盛唐以后在格律诗中广泛使用,主要是讲究平仄之间的协调。二是二元性。在韵文中,尤其是格律诗中,对偶性的要求是严格的。诗歌中一般都有句对,赋和八股文中也有很多句对和段对。三是押韵,指押韵的词有规律地出现在适当的地方(通常是停顿的地方)。这三个方面都来源于汉语语音的特点,即单音节语素占优势,有声调。写诗,尤其是格律诗时,排比、对偶性、押韵的运用好而自然,能增强乐感,呈现节奏之美;用的不好,用的过度,会给人一种吃力不讨好的感觉,甚至以文伤义。六朝至初唐的骈文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这是每个诗歌爱好者必须掌握的基本功。格律:英语诗歌的押韵是根据音步中包含的音节数和重读音节的位置来区分的。传统英语诗歌有六个步骤:抑扬格诗,特罗奇诗,阿那普诗,Dactyl诗,Amphibrach诗和Spondee诗。散文语言中,押韵很少,但也不是没有。用韵常用(包括赋、诗、词、歌等。),而韵就是押韵的文字。第一种押韵格式是逐句押韵,即一韵到底,在一些歌词和美国文学中可以看到;第二,每隔一句押韵。大多数诗歌每隔一句押韵,只有前两句押韵。单词的情况比较复杂,有逐句押韵、隔句押韵、隔句押韵。押韵大部分是全篇押韵,部分较长的作品是中间押韵。古今用韵有很多不同。隋唐时期,如《切韵》、《唐韵》等,分韵极细。宋代《广韵》定为206韵,但由于有些韵可以并用,实际韵在唐代为112,宋代为108,金元为106。清代《沛文诗韵》是一部用韵佳作,分为平、上、下、内四部。平声包括尚平艺声侗、二侗的65,438+05韵和夏萍艺声县、二小的65,438+05韵,上声包括董艺、二镇的29韵,德声包括宋轶、二宋的30韵,入声包括伊吾、二卧的65,438+07韵,* * 65,438+008。学古诗词,佩文韵应该是首选。韵脚是格律诗中最严格的。很多字,比如华东的“终”“风”“公”和冬华的“中”“风”“公”,现在发音都一样,但是格律诗就不能通了。如果过了,就会犯押韵错误,被嘲笑,考砸。中唐以后,邻韵逐渐出现,如杜牧《清明》诗中用的十三元韵,但首句用了十二邻韵。词的押韵没有那么严格。像平声,字合并成14韵。韵也有选韵和次韵的难度。写诗时,主动选韵或被动限韵都会遇到困难。像《平胜》里的四枝十一谛,包含的字多,很好选,叫宽韵;而像五味、十二字韵这样的韵脚,包含的字比较少,选择起来比较困难,称为窄韵。还有一些押韵,如三江、十五盐等,含字较少,难以取舍。它们被称为危险押韵。而且像有些朋友的“限韵”,痕迹接近文字游戏。诗人写诗词一定要注意押韵的选择。到了宋代以后,和别人的诗押韵的习惯,也可以看作是一种“限韵”。很多读书人喜欢玩这种押韵的杂技,在高难度动作中看功夫。苏东坡以脱俗自然的方式写下了他的第一首押韵诗:“人生处处像什么,就该像飞雪。我不小心把手指和爪子留在了泥上,洪飞驾驶着那个复杂的东西。老僧已死,成了新塔,坏墙没理由看老题。还记得崎岖的过去吗?路漫漫其修远兮,困哉。”[1]

[编辑本段]建筑术语“节奏”

节奏不仅存在于音乐中,也存在于其他艺术媒介中,如舞蹈、美术、建筑、摄影、艺术体操和一些体育运动。节奏是构成一个系统的要素形成系统重复的一种属性,也是将一系列不相关的感觉规律化的最可靠的方法之一。而且,由于这种潜在的对规律性的追求和把握,人们往往把音乐和建筑联系在一起。建筑的节奏:建筑必须体现平面、立面、剖面的统一,它有平面的布局,剖面的内部结构,立面的外部风格。在这个三维空间(长、宽、高)的统一体中,有不同风格的不同建筑形态,或雄伟(如故宫),或优美(如苏州园林)。建筑结构的重复和运动的线条使各种建筑形象平衡、错落有致、和谐统一,产生了强烈的美的魅力。例如,在一个岩体或地层内部,其成分、粒度结构和颜色在垂直方向上有规律地反复变化,这种变化称为韵律层化。建筑被誉为“石头的史诗”、“凝固的音乐”等等。建筑的韵律美表现在重复上:可以是间隔不同、形状相同的重复;也可以用不同的形状和相同的间距重复;也可能以其他方式重复单元。这种重复的首要条件是单位的相似性或间距的规律性;其次,节奏的逻辑。歌德为斯特拉斯堡的叹息,雨果为圣母院的颂词,黑格尔、谢林、施莱格等美学大师都赞美过建筑的魅力。这种特征在现代建筑中仍然保持着。比如像一群帆的悉尼歌剧院,就很精彩。难怪她不到30岁就有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世界遗产”的地位!建筑的节奏美与音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节奏是构成一个系统的元素形成系统重复的一种属性,也是将一系列不相关的感觉规律化的最可靠的方法之一。世界著名小提琴家谢琳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后来德国音乐家普德曼说:“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吉尔伯特和库恩写的《美学史》说,哥特式建筑处理得很巧妙,扶摇直上。"无视材料下沉的自然趋势,把大教堂变成了一种奇怪的音乐。"贝聿铭摇滚音乐纪念馆采用了玻璃金字塔的造型,让庄严而坚实的古代帝王宝座变成了轻盈通透的现代快乐殿堂。这座建筑充满了动感,就像一座有着舞动音符的建筑。在建筑艺术中,群体的高度是分散的,密度是分散的,单体建筑的整体风格和具体构造有其独特的节奏,像“凝固的音乐”。万里长城蜿蜒的韵律,以一定的距离设置烽火台,呈现出雄浑壮阔的腾飞之势,充满了韵律之美,雄浑刚毅。北京的祭坛层层叠叠,向上盘旋,欧式哥特式建筑布满尖塔,刺破蓝天,呈现出不断上升,直达神的节奏感。可见,节奏是构成形式美的重要因素。艺术的发展是无限的,艺术的方法也是无限的,于是艺术创作(包括建筑设计)逻辑上走向了多元化,形成了共存的格局。建筑的韵律美是每个建筑师不懈的追求。从艺术的角度来看,建筑类似于音乐,是人类特有的抽象思维和创造力的表现,是对节奏、重复、韵律等普遍规律的重新编织。虽然建筑一开始也是对自然物的模仿,但这种模仿是高级的抽象和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