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源在《国海志》中是如何描述西方历史和科学技术的?
魏源讲了希腊的历史,也根据西方文献梳理了古典国家的脉络。华人世界第一次提到忒修斯改革,雅典废除帝制,推荐执政官,梭伦把人民分为四等。还有斯巴达的耕田战争,不使用金银作为货币的军事政策。当然,波斯的大流士入侵,但被雅典和斯巴达打败。
此后双方各招小国,争斗不休,给了马其顿人可乘之机。至于罗马,是汉朝的大秦。他们在周平王建城,最后死于明朝景泰回鹘(奥斯曼土耳其),其间几经沉浮。
魏源还直截了当地提到,《海洋地图集》中包含着对现实的忧虑。在开篇的话中,他用《易经》论证了时移势易的必要性。它还比较了清朝和入侵周宣王所面临的变化。引用《诗经》中赞扬周宣王复兴的一章暗示清朝可以复制这种复兴。
对于鸦片战争的失败,魏源的结论是:装备不精,土地不守,百姓不用,缺乏伐伐。基于这种情况,魏源的核心思想是以防御为前提,然后在自保的前提下寻找机会反击。战争需要训练海军,动员义弟的敌人互相攻击,学习义弟的长技能——海军和火器来打败他们。
因此,魏源不仅引进了天空尺(四分仪)、天空观测管(水银温度计)、固定时钟、天体船(飞艇)、望远镜、欧洲罗盘,还引进了使用先进瞄准技术的“天体炮”。也有人指出,欧洲的军舰又硬又铅厚,不射它的火药舱,就打不硬它的船体。
旁边有两层火炮,不可能下潜下沉。火力攻击筏会在接近敌舰前被击沉。如果用火箭喷管烧敌船的索具和船帆,高桅上的侦察兵会用望远镜提前探测和应对。至于当时的新式汽船,魏源指出,它不依赖人力,受风向影响较小,可以昼夜航行千里。
魏源不仅在介绍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而且也不把这些新东西斥为奇技。魏源本人对西方的科学成就大为折服,认为对方是金火运之国,所以善于使用火器和冶金技术。就在昨天,有人找我卖古籍。
除了军事技术,他还引进了西方的风俗、医药和铅印。为了让没有概念的读者更容易直接理解,我多次用易经的概念作为概括性介绍,用相对通俗的类比来说明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