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有哪些民俗?
第一,跳秧歌
秧歌是中国(主要是北方地区)流行的一种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舞蹈,不同地区的称谓和风格也不尽相同。在民间,秧歌有两种称谓:踩高跷的叫“高跷秧歌”,不踩高跷的叫“土秧歌”。
第二,陪孩子玩
又称咳腔,是山西雁北观众喜爱的汉族传统戏曲之一。发源于桑干河中游,曾活跃于山西西北部的大同、朔州、神池、五寨,内蒙古的呼和浩特、包头等地,深受观众喜爱。
清朝嘉庆、道光年间,就已经有阶级俱乐部作弄孩子了,其形成至少在此之前。戏子是中国戏曲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被专家誉为“戏曲史上的活化石”。
三,?建华二
剪纸,也称为纸雕刻,窗花或绘画切割。不同的是,创作时,有的用剪刀,有的用刻刀。虽然工具不同,但创作的艺术作品基本相同,人们统称之为剪纸。剪纸是一种空心的艺术,在视觉上给人一种空虚感和艺术享受。其载体可以是纸、金箔、银箔、树皮、树叶、布、皮革等片状材料。
第四,踩高跷
踩高跷是汉族的传统民俗活动之一。踩高跷,俗称绑柴脚,又叫“高跷”、“踩高跷”、“扎高脚”、“走高腿”,是一种流行的民间群众表演,在一些民间节日中,经常由舞蹈演员用长木脚绑在脚上进行表演。踩高跷技艺精湛,活泼多样,深受群众喜爱。
第五,踢鼓拔花
民国末期,表演生动活泼,富有艺术性。舞蹈分为小场和大场。一般一小块地里有一花、二花、四花、二花;场内最多八对股,每对股后面跟着两朵花,表演分圈,分队形。
角色分为“踢鼓”和“拉花”。男角色站在鼓上以腿法为主“踢”,称为“踢鼓”;一手拿着扇子,一手拿着彩巾,女角随着“踢鼓”变成蹲姿,称为“拉花”。
朔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生活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