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艺的发展与演变
茶文化的历史就是人类战胜苦涩的历史。泡茶是这段历史的一部分,喝茶的方式是另一部分。苦味是茶固有的自然味道,但人类用智慧和对美食的不懈追求将这种苦味降到了最低。
茶起源于中国很久了,但没有确切的数据证明它是什么时候开始被用作饮料的。目前已知的是,茶最早是作为醒酒饮料被提及的。三国时期的《广雅》有这样的记载:“京巴之间,采叶做饼,老翁留下,饼用米糊做。如果要煮茶,先炒至红色,捣碎,放入瓷中,盖上汤,用葱、姜、橙煨。喝酒醒酒是睡不着觉的。”
到了唐代,炒茶的茶艺不再停留在它的醒酒提神作用上,而是把炒茶和一起饮酒作为一种社交活动仪式。唐代炒茶有严格的程序,在陆羽的《茶经》中有详细的记载:饮茶前,将茶饼放在火上,擦干余水;然后研磨,过筛,得到细粉;当锅里的水里出现鱼眼一样的气泡时,可以加盐调味;水开如泉涌时,舀一瓢备用;然后用竹在锅里打,把茶粉倒进去。当壶里的茶沸腾飞溅时,把前面的水倒进壶里。这时,即使一壶茶煮好了,主人也可以把它分成茶碗给客人喝。
宋代,茶道盛行。这种饮茶方式类似于唐代的炒茶,同样需要焙炒、研磨。但点茶后,先注入少量开水搅拌均匀,之后再加入足够的开水,用竹排反复搅拌,产生丰富的泡沫。据蔡襄《茶经》记载,“最好看他白亮的脸,戴无水痕”。点茶的茶艺和炒茶的茶艺还有一个区别,就是不加盐,保持茶的原味。这种方法传入日本后就流传下来了,现在日本茶道中的抹茶茶道就是由此而来。
明代摒弃茶饼,改用散茶,将形状完整的茶叶直接泡在茶壶或碗中。中国的饮茶已经从点茶进入制茶时代,这是中国饮茶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泡茶更方便,同时保留了茶的清香,也便于观察茶汤,广受注重生活情趣的文人墨客喜爱。这种方法既能突出茶叶的特色,最大限度地提高茶叶的口感,又蕴含着浓郁的人文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