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史上的楷书四大家是谁?代表作品有哪些?
欧阳询1
欧阳询(557-641)临湘(今湖南长沙)人,潭州人,汉族,唐代著名书法家、官员,楷书四大家之一。
南朝梁正南将军之孙,南朝陈将军欧阳鲲之子,南朝梁太平二年(公元557年)生于衡州(今湖南衡阳),祖籍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
欧阳询与同时代的余士南、褚遂良、薛琦并称为初唐四大家。因为他的儿子欧阳通也擅长书法,所以也被称为“大欧”。
他和虞世南都是初唐时期以书法著称的大家,也被称为“欧虞”。后人见危在中书,最方便初学者,取名“欧体”。
代表楷书有九成宫李全明、皇甫生日碑、花都寺碑,行书有钟尼蒙点贴、行书千字文。
2.颜真卿
颜真卿(709-784年8月23日),京兆万年(今陕西Xi)人。,祖籍临沂(今山东临沂)。颜师古五世是唐代著名的官员、书法家和秘书监,曾先后为孙、司徒等著名书画家。
开元二十二年(734),颜真卿出家为秀才,在寺中任监辅。后来因为得罪了权臣杨,被贬为平原太守,被世人称为“燕平原”。
安史之乱时,颜真卿率众讨伐叛军。后来去了凤翔,被封为宪臣。唐代宗做官的时候,到了尚书省吏部,一个太子一个太师,封他为鲁公,史称“陆埮公”。
兴元元年(784年),被派去告诉叛军李希烈,敬畏地拒绝了小偷,最后被一巴掌打死。他被杀后,曹的继承人和三军将士都哭了。谥号司徒雷登,谥号“文中”。
代表作有《多宝塔碑》、《劝学诗》、《颜碑》、《祭侄手抄本》等。
3.刘公权
刘公权(778-865),字诚。京兆花苑(今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诞生。中唐时期著名书法家、诗人,兵部尚书刘公绰的弟弟。
刘公权二十九岁就中了秀才。早年任省学秘书,编入李廷幕府。在穆宗、景宗和文宗朝,他在官邸任职,在朝鲜长大。
一共七个朝代,官至太子,封河东郡,以太子太保为官,所以世人称之为“刘”。咸通六年(865),刘公权卒,享年88岁。得到了一个王子的姓氏。
刘公权的书法以楷书著称。他一开始是跟王羲之学的,后来又去拜访了唐代的书法名家。他吸收了颜真卿和的长处,吸收了新的思想,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柳体”,以力大无穷著称,后有“颜古”之誉。
与颜真卿并称为“刘燕”,与欧阳询、颜真卿、赵孟頫并称“楷书四大家”。
代表作品有《傅》、《十六日帖》、《辱湘帖》等。
4.赵孟頫
赵孟頫(fǔ)(1254 10 10月20日-1322 7月30日),字昂,汉族,生于宋雪路,又名水晶宫道人、古尔波,中年在孟頫工作。
浙江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南宋末年元初著名的书法家、画家、诗人,的孙子,秦王赵的后代。
至元二十三年(1286),赵孟頫经台钦差大臣程聚福推荐,受到元世祖忽必烈的尊重。历任蓟县学士、济南道总经理、江浙儒士、翰林学士。
累官翰林学士程志,博士荣禄。到了晚年,他逐渐隐退,然后向病魔求援。知止二年(1322),赵孟頫去世,享年69岁。
代表作有《宋学斋文集》、《秋郊饮马》、《示石灌木林》、《松石老子》等。
扩展数据:
四人字体:
1,欧式风格
欧体是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创作的楷书字体。它的特点是结合和方,强点画和凝聚力的笔法。它既陡峭又严谨。保持侧面稳定,紧凑而不失稀疏。
2、彩色车身
唐代书法家颜真卿的字体风格。他的书法是初学褚遂良,后来又学了张旭的笔法。他的正楷端庄威严,气势打开。行书苍劲,余伯。古法就是其中的一个变化,在国际上被称为“炎帝”。
3.刘体
刘体均衡,薄而硬,稳稳地追着卫北,点彩流畅优美,骨骼浑厚,身体紧绷。“书贵薄硬,精神清明。”与脸相比,他的楷书略平而薄,故称“颜古”。
4.赵缇
字体趋于扁平,赵体笔画圆润美观,架子方正。
赵体撇画,压画,横伸,字势横展。借用行书,有些字在行书之间,优美动人。
百度百科-楷书四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