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平县历史
汉初90余年,郡属南越国。
汉武帝丁原六年(前111),平定南越,设苍梧郡,辖何琳、孟玲两县,郡隶属何琳郡。今天,麻江和木格属于孟玲县。东汉建安八年(203),县仍属何琳、孟玲两县,划归苍梧县。
三国吴黄武五年(226),郡仍为何琳、孟玲两县,何琳县为何琳县,孟玲县为苍梧县。
到了晋朝和南宋,由于实行汉制,县域土地仍然属于何琳和孟玲两县。
南朝梁通元年520年,汉武帝在昭平县上置荆州,先后设梁寿、精卫两县,以及隆平、安乐、宁新、伯劳、砀山五县。荆州联合了梁守和精卫两县。梁寿县辖隆平、宁新两县;经纬县辖安乐、博罗两县;砀山县(今钟山县)李乐良县,属东荆洲(今广东封开县南丰镇)。昭平县地下又分武城、开江两县,濠江、开江、孟玲三县。武城县与濠井县统一,开江县与开江县统一,均属东荆州;孟玲县,李因石县,属石州。
南朝陈永定二年(558年),梁武帝在郡县之外设立逍遥郡,辖孟玲郡,并将梁寿、经纬、武城、开江、逍遥五郡划归荆州管辖。
隋开帝10年(590年),梁寿、经纬、开江、武城、逍遥五郡废,宁新改为桂华郡,与隆平、安乐、伯劳同地。濠江、开江、孟玲属梧州;砀山县隶属抚州(今钟山县),归贵州总督府监管。杨迪大业三年(607),改州为县,废靖州及开江、安乐、伯劳、桂花、砀山县,开江并入濠江县。安乐、仡佬族、归化并入隆平县;砀山并入合川县,全部属于石安县。
唐武德四年(621),高祖迁都荆州,在隆平县分伯劳、归化、安乐三县。濠江县分为开江县,属梧州;九年(626),撤销归化、安乐、伯劳三郡,入隆平郡,开江、濠井由梧州改为荆州。至此,静州辖隆平、开江、濠江8县。贞观元年(627年),太宗设道,荆州属岭南道;八年(634),荆州改为福州;12年,好景县被废,其地并入苍梧县。阳历元年(698年),武则天将秦丝郡设在抚州市龙平县(辖钟山县清塘乡汤涛村)。这时,抚州辖隆平、开江和秦丝8县。天宝(742-758)后,玄宗回到砀山县,属贺州。长庆二年(822),穆宗改开江县为麻江县,为马援建功立业。咸通三年(862年),宗彝将岭南路分为东西两路,抚州属岭南西路桂冠。
五代十国,富州领郡如唐朝。侯亮开平二年(908),湖南巡抚马殷自称楚王,六年(948)分岭南,属楚,属南汉干河。南汉王刘胜打败马楚,岭南归南汉,南汉归南汉。
宋初;太祖设广南道,开保五年(972),废抚州,废麻江、两县,并为隆平县、利州;撤销砀山县,并入何琳县,隶属广南路。道光三年(997),太宗将广南分为东西两路,赵州属广南西路。宗申熙宁八年(1075),隆平县改为梧州。元丰八年(1085),归赵州,仍属广南西路。惠宗宣和六年(1124),隆平县改名昭平县,昭辅平定。“赵”字不雅,用爽朗明亮的“赵”代替“赵”。取名昭平县,仍隶赵州,这是昭平县名的开始。孝宗惜春六年(1179),昭平县改名为隆平县,仍划归赵州,属广南西路。
元初,隆平县仍划归肇州,至元十三年(1276),先人建立广西道宣府司,肇州隶属广西道书,湖广行中学。程宗元贞元(1295),左右两江路定名为广西两江路,肇州改为湖广行省广西两江路。大德五年(1301),肇州改平乐府,在非常合适的时机(1341-1368),舜帝设置广西杭中书省,隆平县黎平乐府,隶属于广西杭中书省。
明洪武十八年(1395),太祖撤销隆平县,并入平乐县,设立李昭平、马江里。万历四年(1576),宗申分为平乐、富川两县,部分恢复昭平县。从一开始,昭平县的名称一直沿用至今。万历五年,和县招贤里的水番家4屯、苍梧、藤县一小部分进入昭平,仍划归广西平乐府。
清初,昭平县隶属南明李咏。清代昭平县仍划归平岳。光绪十三年(1887)前,归桂平吴虞路监管,玉林直隶州改为左江路,桂平吴虞路改名桂平吴虞路,平乐府归桂平吴虞路监管,桂平为广西一省。民国初,昭平县属广西桂林路。民国5年(1916),经省政府批准,6年(1917),昭平方了二区划归钟山县。民国二十三年(1934),昭平县属平乐行政监察区。
解放初,昭平县黎平音乐区隶属广西省人民政府。1958年3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昭平县黎平乐区隶属广西壮族自治区。1958年7月,撤销平乐专区,昭平县改为梧州专区。1971,专区改为地区,昭平县属梧州地区。1983年7月(6月1982 11自治区人民政府发文批准),昭平县樟木公社四合大队新村区11生产队归和县新村大队管辖。